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4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非肥胖的高血压病(EH)患者中的胰岛素抵抗现象及卡托普利(Captopril)与硝苯地平(Nifedipine)长期治疗后对胰岛素抵抗(IR)现象的影响。方法:68例非肥胖的EH患者降压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治疗前后的糖耐量及胰岛素分泌水平,并与21例正常人(其年龄、体重指数相当)比较。结果:非肥胖的EH患者糖耐量下降,空腹及服糖后血胰岛素浓度、胰岛素释放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正常人。卡托普利及硝苯地平治疗后糖耐量及高胰岛素血症均有改善,但硝苯吡啶不能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结论:非肥胖的EH患者存在空腹及糖负荷后高胰岛素血症,提示存在IR,卡托普利及硝苯地平均可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及IR。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就30年中2038例内科心衰病人的病因构成比变化,治疗发展对心衰转归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年来住院心衰病人的年龄趋于增大,病因构成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心肌疾患已上升为第二大病因。2038例中275例死亡,住院病死率13.49%,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比较表明,毛地黄不规则性给药,排钾性利尿剂的大量使用,入院时的心衰程度均和死亡呈正相关,而与毛地黄的维持量法给药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探讨心肌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 (mt DNA)获得性损伤对衰竭心肌线粒体酶活性改变的影响 ,确立 mt DNA损伤在衰竭心肌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对 2 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活检心肌 ,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及生化方法 ,观察衰竭心肌中常发缺失型突变 mt DNA4977和 mt DNA7436 缺失率与线粒体呼吸酶活性和心脏功能受损之间的关系。  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活检心肌中的 mt DNA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突变损伤 ,两种缺失类型合计的缺失率在0 .10 2 %~ 1.745 %之间 ;mt DNA缺失率与心肌生化水平上的线粒体呼吸酶活性改变相关性良好 ;同时与整体水平上的心脏泵功能受损呈一致性关系。  结论 :心肌 mt DNA损伤与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下降和心脏功能受损程度密切相关 ,提示 mt DNA损伤可能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 本文总结我院自1974至1982年12月,住院治疗应用长期人工心脏起搏术的48例病人计61例次的临床应用体会。资料来源1974年我院在研制起搏器的基础上,自当年至1982年上半年进行长期人工心脏起搏术(不包括临时起搏或诊断性起搏)的病人共48例。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将48例(61次)分为两组,甲组为1974年至1979年的10例病人,因有的病人由于电极移位或其它合并症,先后进行过两次或三次人工起搏术,故为20例次,均为本院和物理教研室研制的佩戴式人工起搏器;乙组为1981年至1982年底进行的38例(41例次)长期人工心脏起搏术的病例,均为埋藏式人工起搏器(Edwards28、30型ⅤⅥ)。临床资料分析一、性别年龄:48例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从28岁至76岁,其中以41至70岁最多,共  相似文献   
5.
<正> 为探求我省高血压患病情况和流行分布特点,省卫生局于1979年10月,组织101个县、市区对15岁以上人口共20余万人进行了高血压抽样普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普查方法、对象高血压普查,按郑州会议制定“1979年全国高血压抽样普查方案”进行。全省应检人数218,358人,实查人数200,226人,总普查率91.67%。普查材料按统一标准方法。累积患病率按公式e~1∫_(t_1)~(t_2)Ⅰ.dx 计算。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解西安地区近年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简称风心病)的发病规律及其临床演变特点,本文就我院25年来收住的风心病病例加以回顾分析。资料和方法从1956年9月至1982年3月期间,本院资料完整、诊断明确的风心病共4283例,按每5年为一阶段划分,其中1956年9—12月并入57—61年、1982年1—3月并入77—81年。5个时  相似文献   
7.
病历简介:患者女,32岁,3个月来右胸部时有隐痛,干咳,随活动后心悸、气促于1989年11月住院。平日能胜任一般工作。查体:发育营养好,不发绀,无颈静脉怒张。胸廓对称,右肺呼吸音明显减低,右下少许湿罗音,心界向左扩大、律齐,心率100次/分,左Ⅳ肋间可闻及S_3,P_2亢进,各瓣膜区无病理杂音,肝脾不大,下肢不肿。EKG示窦性心动过  相似文献   
8.
对汉中288例年龄30~60岁农民临界高血压患者随访12年。结果显示,转归确诊高血压者31.6%,仍维持临界高血压者27.2%,血压恢复正常者41.2%。临界高血压伴年龄偏大、高血压家族史、体重指数偏高或心率偏快者确诊高血压机率增大。  相似文献   
9.
特拉唑嗪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急性血液动力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1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口服特拉唑嗪4mg的急性血液动力学效应。服药后30分钟,周围动脉血压(BP)、平均右房压(MRA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即明显降低,心脏指数(CI)明显增加,此作用维持15 h以上。服药后心率无明显改变。患者自觉症状亦明显好转。这证明特拉唑嗪可用于CHF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心室按需起搏(VVI)和全自动起搏(DDD)的急性血液动力学效应显示,起搏频率达72、85次/分时,心搏量较心率过缓时明显增加,而同样频率VVI改为DDD后心搏量无显著性差异。建议国内现阶段宜首先研制和推广多功能(可程控)心室按需起搏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