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顺来  靳宝兰 《天津医药》2004,32(4):211-213
目的 :探讨D -二聚体、纤维蛋白原 (Fg)水平以评估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凝血、纤溶活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冠心病患者126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42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36例 ,稳定型心绞痛 (SA)48例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D -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D -二聚体和Fg的阳性发生率及含量,UA和AMI患者组明显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1) ;SA组患者的D -二聚体和Fg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 ;UA组D -二聚体阴性组的Fg水平小于阳性组 (P<0.05) ,而AMI这两组Fg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D -二聚体及Fg 含量越高 ,越易发生AMI ,UA组D -二聚体、Fg增高者可有血栓形成。D -二聚体和Fg含量测定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发生新鲜血栓形成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心脏瓣膜钙化与骨质疏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40例50及50岁以上中老年人伴有心脏瓣膜钙化的病人做骨密度检查,结果显示瓣膜钙化(心脏退行性变)的病人骨密度低于正常对照组又高于BMD减低组,提示心脏退行性变病人的BMD与正常BMD呈负相关而与骨密度减低组病人呈显著正相关。简要讨论骨质疏松、软组织钙化、骨质增生之间可能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住院患者在ACS治疗指南公布前后再灌注和药物治疗10年间的差异及对ACS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冠心病病房收治的950例ACS患者,分成指南公布前组(1995~1999年、A组)和指南公布后组(2000~2005年、B组)。分别对两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比较。结果①共有950例患者入选,其中男性692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441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1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47例,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66.4±10.3)岁和(67.2±10.5)岁。B组较A组住院时间(12.8±4.6)d比(20.5±8.5)d缩短(P均<0.001)。②近年来肝素、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他汀类调脂药和氯吡格雷的使用率明显升高(P均<0.001);阿司匹林和硝酸酯类药物临床使用率较高且无明显变化(P均>0.05)。③ACS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方式发生改变,溶栓治疗有下降的趋势(P>0.05),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明显升高(P<0.001)。住院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自ACS治疗指南公布后,住院的ACS患者肝素、β受体阻滞剂、ACEI、他汀类调脂药和氯吡格雷的使用率明显升高,溶栓治疗有下降的趋势,而PCI明显升高。住院病死率有降低趋势(P>0.05),但距指南仍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措施之一。最近有报道认为早期T波倒置提示成功的再灌注。本文评价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静脉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对早期T波倒置的影响,探讨早期T波倒置与溶栓成功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持续胸痛超过半小时,心电图相邻2个或以上的导联ST段抬高≥0.1mV,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年龄<75岁。入院心电图上完全左束支阻滞的病人或2周内活动性出血,已作体外心脏按压或心内注射、有外伤史、血压≥21.3/14.7Kpa(160/110mmHg)、有脑血管病史、肝、肾功能严重障碍及出血倾向者均不入选。共选出于1992.10—1996.10间住院的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100例,其中男74例,女26例,年龄32-75岁。平均58.2岁。  相似文献   
5.
应用酶联免疫测定法对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及非溶栓治疗患者血清cTn-T变化规律进行观察,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初步探讨。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1997年4月~1998年5月入院AMI患者101例,其中接受溶栓治疗68例,非溶栓治疗33例;接受溶栓治疗者又分成早期再灌注组(发病时间≤3.5h)、晚期再灌注组(发病时间>3.5h)和未再灌注组。4组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见表1。表1 4组一般情况比较表组别例数男(例)女(例)年龄(岁)发病时间(h)溶栓治疗组 早期再灌注组2622456.65±7.78(35~73)2.02±0.89(0.5~3) 晚期再灌…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合并心肌梗塞107例诊治体会张丽华,刘兆昶,姜意存,孟庆复,杨顺来,王霁云1987~1993年我科共诊治糖尿病合并心肌梗塞107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一般资料107例中,男59例,女48例,年龄37~75岁,占同期糖尿病1471例的7.72...  相似文献   
7.
恶性心包间皮瘤罕见,我院曾遇1例。患者女,63岁,因咳嗽、咯痰、劳力性心悸气短1月,不能平卧3天,于1988年5月30日以“急性全心衰竭原因待查”入院。2周前曾晕厥两次。入院即给予纠正心衰治疗不见好转,超声心动图及X线检查均发现大量心包积液,心电图为交替电压。且化验提示肝肾功能严重损伤。即行心包穿刺抽出血性液体330ml,症状仅缓解1小时即出现一过性房颤,病情急速恶化。次日,紫绀及呼吸困难进行加重,第二次穿刺抽出800ml血性液体,但终因救治无效死亡。心包积液常规化验:血性、里瓦尔塔氏实验( ),白细胞4.6×100~9/L,中性:86%,淋巴:14%。可见大圆形细胞。病理细胞学镜检:大量细胞增生活跃,部分间变,符合恶性心包间皮瘤。 讨论 恶性心包间皮瘤罕见,国内截至1988年  相似文献   
8.
慢性牙周炎对冠心病发病和病情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牙周炎对冠心病发病和病情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对 2 6 6例冠心病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 72例 ,不稳定心绞痛 91例 ,稳定性心绞痛 10 3例 )和 2 6 6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口腔检查 ,比较缺失牙齿数目及牙周指数。结果 冠心病组牙周指数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调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史、血脂指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后 ,牙周指数仍与冠心病患病率显著相关 ,比数比为 1 76 2 (P <0 0 5 )。急性心肌梗死组及不稳定心绞痛组的牙周指数 ,与对照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缺失牙齿数目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慢性牙周炎影响冠心病发病和病情稳定性 ,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近期疗效。方法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收治的18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成糖尿病(DM-AMI)组、非糖尿病(NDM-AMI)组。其中DM-AMI组66例、NDM-AMI组116例。两组同时给予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①DM-AMI组住院病死率为15.15%,明显高于NDM-AMI组的6.03%(χ2=4.17,P<0.05);DM-AMI组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梗塞相关血管(IRA)的再通率为45.45%,明显低于NDM-AMI组的62.93%(χ2=5.23,P<0.05),②DM-AMI组静脉血糖(BS)、肌酐(CR)、尿素氮(BUN)、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浓度均显著高于NDM-AMI组(P<0.01,P<0.05);③DM-AMI组合并症明显高于NDM-AMI组,尤以心力衰竭最显著(36.36%vs12.97%,χ2=13.72,P<0.001),其次为心源性休克(16.67%vs6.03%,χ2=5.33,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对非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近期疗效显著,但对于糖尿病患者合并的急性心肌梗塞近期疗效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QT间期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室颤的预测价值杨顺来刘兆昶姜意存王静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病死率较高的心脏病急症,原发性室颤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常用心室晚电位(VLP)及心率变异(HRV)来预测,因需特殊设备不易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且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