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可行、易被患者接受的糖尿病医院管理模式.方法: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糖尿病知识讲座,实验组接受自行设计的糖尿病医院管理,分别对管理前、管理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血压、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管理后3及6个月后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行设计的糖尿病医院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控制指标影响效果优于糖尿病传统管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配方早餐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的影响。方法:我们对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进食不同配方的早餐,并检测其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值。结果:十二组配方中高纤饼干加Fibersol-2纤维与魔芋纤维素混合物(各占50%)、标准粉馒头加Fibersol-2纤维与魔芋纤维素混合物(各占50%)、营养早餐2组、玉米早餐组、香蕉早餐组、柚子早餐组、苹果早餐组、南瓜绿豆酥组的早餐配方可以达到餐后血糖控制的要求,其中以高纤饼干加Fibersol-2纤维与魔芋纤维素混合物(各占50%)、玉米早餐组的配方对血糖的影响最小。结论:在总能量相同的情况下,早餐组合应注意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平衡,选择合适的膳食纤维、粗粮和水果搭配对餐后血糖平稳有直接作用;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配方或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配方虽然也可以影响餐后血糖,但与配方结构是否合理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相同能量不同配方加餐对糖尿病患者餐后1 h血糖的影响。方法:将9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于早餐后2 h给予四种能量相同的不同配方加餐,并对四组糖尿病患者试验前后的血糖值进行比较。结果:高纤饼干加餐后1 h血糖与加餐前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奶盐饼干、夹心饼干、营养代餐加餐后1 h血糖与加餐前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配方加餐对餐后1 h血糖有不同影响,加餐中脂肪、纤维含量较高者加餐后血糖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可行、易被患者接受的糖尿病医院管理模式。方法: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糖尿病知识讲座,实验组接受自行设计的糖尿病医院管理,分别对管理前、管理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血压、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管理后3及6个月后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行设计的糖尿病医院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控制指标影响效果优于糖尿病传统管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一种通过饮食行为实验、案例讨论、饮食软件等方法改变糖尿病前期患者饮食认知、态度及行为的有效模式。方法将通过随机选取120例,对入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各种临床客观指标的检测作为原始资料。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实验组60例,第二组为对照组60例。两组均对其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讲座、饮食治疗宣传、教育。而实验组通过饮食行为实验、案例讨论、糖尿病饮食软件、食物磅秤等手段进行糖尿病前期饮食行为干预。定期对两组患者进行各种指标的检测。结果干预一年后患者能真正掌握糖尿病饮食治疗的技巧,各种糖尿病客观指标:空腹血糖(5.66±1.53)mmol/L、餐后2 h血糖(7.84±1.73)mmol/L、血清总胆固醇(5.59±0.93)mmol/L、甘油三酯(2.17±0.04)mmol/L、高密度脂蛋白(1.49±0.39)mmol/L、低密度脂蛋白(3.37±0.28)mmol/L、体重指(28.6±9.1)kg/m2、收缩压(145.25±32.35)mm Hg、舒张压(83.9±18.6)mm Hg,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饮食行为干预有助于糖尿病前期人群逐步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的发生率,增加正常糖耐量的逆转率。  相似文献   
6.
将60例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二组都给予以胰岛素+二甲双胍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以黄连素0.2一日三次的综合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超敏CRP(hs 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血糖控制、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超敏CRP(hs 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能显著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后减轻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