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病机制及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运栩 《山东医药》2007,47(13):94-9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指椎-基底动脉因各种形态和功能异常造成相应灌注区供血不足的状态,是一个多机制的临床综合征。作为个体,VBI可能由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痉挛、微栓子形成、椎动脉粥样硬化、椎动脉变异畸形及椎动脉周围结构因素改变等的某些病因所致。因此,在对症治疗的同时,更应重视个体化治疗。本文就VBI的发病机制和诊断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在脑血管病中发病率最高,目前主要采用溶栓、扩血管、改善组织代谢、控制颅压等方法治疗,但效果均不理想.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和局灶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研究[1],提出了缺血半暗带及缺血时间窗等概念.缺血早期溶栓、降纤、抗凝等治疗,能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笔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主次矛盾不同,各期存在不同的治疗机会窗。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AIS病理机制和治疗的文献,按病程衍变各个时期的不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多发常见病。我们应用尼莫地平治疗VBI,并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对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影响,结果表明尼莫地平能显著改善病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影响脑出血(ICH)患者血肿扩大的因素和影响ICH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头颅CT复查结果分为血肿扩大组(Ⅰ组)和非血肿扩大组(Ⅱ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等,分析影响血肿扩大的因素;同时将入组患者按照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A组)和预后良好组(B组),研究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Ⅰ组患者相比Ⅱ组患者,首次CT检查距发病时间>4 h人数(15 VS 71)、入院时收缩压[(106.32±17.42) VS(98.76±15.67)]、入院时舒张压[(180.21±23.08)VS(170.21±20.10)]、意识障碍发生率(66.7% VS 32.1%)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肿扩大发生率(58.06% VS 30.26%)、意识障碍发生率(32.3% VS 13.2%)和入院时NIHSS评分[(17.27±2.23)VS(11.71±1.43)]与B组相比显著增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CT检查距发病时间、入院时收缩压、血肿形态、意识障碍为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血肿扩大、意识障碍率和入院时NIHSS评分为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有效控制血肿扩大能显著改善ICH患者病情,值得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6.
静推硫酸镁治疗发作期偏头痛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运栩 《宁夏医学杂志》2000,22(10):603-604
在发作期连续3日静推硫酸镁,观察对偏头痛的控制情况,并在治疗前后测定血镁情况。结果,硫酸镁治疗组显效率82.5%,较对照组显效率50.0%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在发作期血镁低于正常,发作停止后血镁恢复正常。提示在发作期静推硫酸镁能有效控制偏头痛发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疗效及对脑血管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解痉、镇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6 mg尼莫地平+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治疗,疗程为2周.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血管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83.8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20.98±5.42 VS 12.32±3.98;20.78±5.63 VS 16.02±4.02)、2周(20.98±5.42 VS 7.12±3.46;20.78±5.63 VS 10.45±3.73)神经缺损功能评分显著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1周:12.32±3.98 VS 16.02±4.02;2周:7.12±3.46 VS 10.45±3.73)(P<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后平均血流量(1周:8.23±1.23 VS 7.08±1.38;2周:9.89±1.68 VS 8.32±1.45)、平均血流速度(1周:14.28±3.02 VS 12.98±2.29;2周:16.38±0.42 VS 14.02±3.12)均大于对照组,而外周压力(1周:1588.25±159.36 VS 1755.26±172.33;2周:1422.32±214.22 VS 1698.25±182.36)及临界压力(1周:8.22±2.63 VS 9.02±2.96;2周:7.56±2.14 VS 8.36±2.1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尼莫地平能有效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动力学参数,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NCV)、F波及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的变化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7例DPN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及SSR检测.结果 异常率分别为SSR 75.2%,NCV 48.8%,F波34.5%,下肢神经病变重于上肢(P<0.05).结论 NCV、F波及SSR联合应用可全面地评估糖尿病周围神经的损害,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症(ILQTS)是一种心电图出现复极异常的罕见遗传性疾病。我们曾遇6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例首次诊为ILQTS的平均年龄为34岁。诊断均符合Schwartz标准[1],并除外继发性Q-T间期延长。临床有关资料见附表。附表6例ILQTS患者临床资料1·2典型病倒倒1:女,32岁。1983年心电图见Q-T间期延长。1986年因过度疲劳、精神刺激及月经来潮多次发生晕厥而入院。查体未见异常。心电图Q-T间期延长,QT。最长0.565,平均0.518,动态心电图未见室性心律失常,血钾3.74mmol/L,超声心动图及心脏三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