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离体兔心窦房结部位的心外膜面记录到窦房结电位。它在相应的心电图P波前出现,窦房传导时间为8~30ms,舒张期斜坡之dv/dt为0.16~0.64mv/sec,向上斜坡之dv/dt为5.1~25.1mv/sec,“4相”向“0相”过渡匀滑,波幅为230~790μv给予河豚毒素后可使叠加在其上的A波消失,因而图形与窦房结起搏细胞的动作电位相似,并可在给予异博定后立即消失。证实此电活动是窦房结区以起搏细胞为主的跨膜电位变化在心外膜面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3.
我们对2例顽固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者进行详细心内电生理学检测后,应用导管技术电灼房室结治疗SVT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例1 女性,49岁,SVT频繁发作10年,发作时室率达180~200次/分。查体:心肺(一),HR70次/分,ECG正常,超声心动图示右心室轻度增大。心电生理检测:窦房结功能正常,房室结双径路,SVT诱发窗口为280ms,系慢—快型房室结内环形运动(附图)。  相似文献   
4.
影响冠心病左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多种因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不同亚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同部位、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及其危险因素等对左室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包括冠心病患者251例,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狭窄≥75%和非冠心病患者96例。应用美国Acuson公司生产128XP/10超声仪测定心脏各项指标。观察冠心病不同亚组和AMI不同部位对左室重塑和功能的影响;分析血压、血脂、吸烟、血尿酸等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对AMI左室重塑和功能的影响。结果AMI、陈旧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地左室舒张末内径增大,左室质量增加、左室舒张末和收缩末容积增加,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P<005~00001)。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以左心室质量增加为著,AMI以左室舒张末内径增大为著;在AMI中,前壁和复合部位(2个)对其影响更为显著。病变血管支数和AMI时的收缩压与LVEF值呈明显负相关,即病变血管累及越多、收缩压越高,LVEF值越低(P<005~0001)。原有高血压病的心肌梗死患者LVEF值明显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质量显著高于无高血压病组患者(P<0001)。结论冠心病不同亚组和心肌梗死不同部位对心脏左室重塑和功能影响不同。心肌梗死是造成左室重塑和心脏收缩功能减弱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前壁和复合部位心肌梗死更为  相似文献   
5.
王健  杨民永 《心电学杂志》2009,28(4):250-251
折返性心动过速临床较为常见,主要有窦房结、心房内、房室结内、房室和心室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等。房室旁道的存在和房室双径路及多径路或房室旁道伴双径路、多径路及多种附加束同时存在时,不一定都发生折返性心动过速。本文通过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提高患者心率,并刺激心房引发心动过速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7.
8.
将7F双极心导管电极,从颈外静脉插入到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连接处,记录到以P前波为特征的窦房结电图。它与兔的窦房结电图相似。P前波出现在相对应的心电图P波之前,窦房传导时间为16~37ms,舒张期斜坡之dv/dt为0.10~0.63mv/sec,向上斜坡之dv/dt为4.7~23.5mv/sec。波幅为100~600μv。P前波在刺激颈迷走神经或窦房结局部注入肾上腺素时发生改变,局部注入异搏定时消失,证实了P前波即窦房结电位。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及高危人群血脂异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甘肃地区冠心病 (CHD)和高危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的异常情况。方法 :分析 2 2 0例冠状动脉造影 (CAG)确诊的CHD者 (CHD组 )及 90例富含CHD危险因素、CAG阴性的非CHD者(NCHD组 )的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LDL 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水平及异常率。结果 :与NCHD组相比 ,CHD组的平均TC和LDL C水平明显增高 ,HDL C水平降低 (P <0 .0 5 )。CHD组LDL C和HDL C异常率明显大于NCHD组 ,分别为 6 8.6 % :4 6 .7%和 5 0 % :2 6 .7% (均P <0 .0 1)。CHD组患者LDL C水平的达标率为 33%左右。结论 :LDL C水平升高和HDL C水平降低是该地区CHD发生和发展的关键。CHD及其高危人群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应加强并且有很大空间。通过药物开发提高HDL C水平在防治CHD事件将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