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7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获得性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特点,分类鉴别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获得性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诊断的37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8例中发病有明确诱因者253例(67%),未发现明确诱因者104例(33%)。较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外科手术/外伤(27.5%)、恶性肿瘤(15.3%)、妊娠(8.4%)、静脉曲张(8.4%)、长期住院卧床患者(5.3%)、风湿免疫性疾患(2.6%)。39例患者经肺血管造影确诊存在肺血管血栓形成,仅19例患者出现肺血栓栓塞相关临床表现如呼吸困难、咯血和胸痛。结论:手术/创伤,尤其是骨折和骨科手术,恶性肿瘤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发肺栓塞的患者临床表现多变,诊断主要依赖肺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2.
巴戟天寡糖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巴戟天寡糖(MOO)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运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制备含药血清.60只鸡胚随机分为MOO低、中、高剂量组及生理盐水(NS)阴性对照组、空白血清对照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孵育7 d后建立CAM模型,将NS、空白血清、bFGF(2 500 U·mL~(-1))、MOO 3种剂量含药血清分别加在CAM表面的载体上,继续孵育3 d后制备cAM标本,观察血管生成表现,并进行新生血管计数.结果:MOO各剂量组与bFGF组血管生成表现明显优于NS组与空白m清组.MOO各剂量组新生血管数目较空白血清组均明显增加(P<0.05),但药效均弱于bFGF组(P<0.05).与MOO低剂量组相比,中、高剂量组新生血管数显著增加(P<0.05),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NS组与空白血清组新生血管数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OO可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的血管增生,具有一定的促血管新生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后合并非MTX性过敏,导致重度骨髓抑制等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及相应处理措施.方法 总结我院4例2011年至2014年参照2006年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诊疗的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应用HDMTX后合并非MTX过敏出现严重并发症病例的临床特点,并复习文献.结果 4例ALL患儿既往均多次应用HDMTX,化疗均顺利.此次应用HDMTX 72 h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药浓度均正常,但过敏后均发生MTX血药浓度轻度增高、重度骨髓抑制、黏膜炎、感染或胃肠道出血,经对症支持后疗效良好.结论 过敏因素增加MTX血药浓度,导致其体内代谢明显延迟,加重黏膜炎及延长骨髓抑制期,从而出现较严重的感染及出血并发症,但临床转归良好,不同于MTX过敏所致的持续高MTX血症患者.对儿童ALL应用HDMTX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及时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血症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oma)中的发生率及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受M蛋白检测的16例住院MALTom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MALToma患者中,6例初诊时合并M蛋白血症.其中4例为男性,中位年龄56岁(25~82岁),肿瘤原发部位多为胃肠道(4例),临床分期多为Ⅰ~Ⅱ期(4例),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多为0~2分(5例).6例合并M蛋白血症的患者中有4例分泌单克隆性IgM(3例为κ轻链,1例为λ轻链),2例分泌单克隆性IgG(均为κ轻链).6例合并M蛋白血症的患者中有4例伴有浆细胞分化(PCD),10例未合并M蛋白血症的患者有1例伴有PCD(P=0.036).此外,3例合并M蛋白血症的患者在获得疾病缓解的同时M蛋白水平均较初诊时明显下降,其中2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M蛋白血症可能在MALToma患者中较常见,可能与伴有PCD有关,且M蛋白水平的降低可能与临床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一例误诊为横纹肌肉瘤的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病例。该患者以腋部无痛性肿块起病,病检镜下见分化原始的小或中等大小细胞,免疫组化Vimentin抗体阳性,误诊为横纹肌肉瘤。提示依据患者临床及病理特点,恰当选用LCA、CD30、ALK、EMA等抗体行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与横纹肌肉瘤等其他类型的小圆细胞肿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6.
7.
我院2008年住院患者抗肿瘤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抗肿瘤药物应用情况,讨其应用趋势和应用合理性.方法 对我院2008年应用抗肿瘤药物的种类、用量、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住院患者应用抗肿瘤药物有6大类共43个品种,DDs排序前3位的是亚叶酸钙、5-氟脲嘧啶、香菇多糖;用药金额排序前3位的是奥沙利铂、亚叶酸钙、香菇多糖.结论 我院抗肿瘤药物的应用现状及趋势基本符合我国当前药品消耗总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合并结核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合并结核感染的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19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有4例(2.02%)合并结核感染,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各2例,均存在应用化疗药物及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白细胞减少等易感因素,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等,给予抗结核治疗后,3例病情比较稳定,目前随访均处于完全缓解中,1例因白血病复发死亡.结论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易合并结核感染,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其临床特点不典型,抗结核治疗后疗效确切,不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合并带状疱疹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合并带状疱疹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4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有21例合并带状疱疹,发生率为2.8%。感染发生部位多位于胸、腰部皮肤。中位发病时间为化疗开始后4.5个月。年龄≥45岁的患者带状疱疹发生率明显高于<45岁患者(3.9%vs 0.8%,P=0.01)。采用含利妥昔单抗化疗方案的患者带状疱疹发生率显著高于不含利妥昔单抗化疗方案的患者(7.0%vs 2.3%,P=0.026)。治疗以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或阿糖腺苷为主要方案,平均病程为12 d,2例高龄患者同时合并真菌感染死亡,其余患者均治愈。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带状疱疹的发生率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年龄≥45岁、应用利妥昔单抗可能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有效抗病毒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获得痊愈;对于免疫力异常低下患者,合并带状疱疹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所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对我院2015年至2016年上报的47例伊马替尼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7例ADR中,≤20岁和51~60岁患者发生ADR最多(78.72%);80.85%的ADR在用药15 d内发生;血液学ADR占68.09%、皮肤及其附件ADR占70.21%、消化系统ADR占87.23%.结论 伊马替尼ADR多数表现轻微,采取适当的处理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且用药过程中需加强对患者的随访观察,防止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