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间60例儿童糖尿病患儿,随机平分为基础组进行常规护理,联合组实施循证护理联合临床护理。结果:联合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及疾病知识知晓度评分均高于基础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与基础组,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布鲁菌液体气溶胶感染小鼠模型并进行毒理评价。方法选取6~8周龄BALB/c雌鼠,经肺递送和滴鼻2种途径感染布鲁菌S19-CN,分别于第0、2、4、6、8周,观察并记录临床体征,采集样本,分别对脾脏和肺脏载菌量计数及抗体(血清)和细胞因子(血清和肺匀浆)进行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感染后,肺递送组、滴鼻组小鼠均未见病症;体质量无显著下降;脾重分别在感染后第2周、第4周达到峰值;肺载菌量均在第2周达到峰值,约107 CFU/g;血清抗体均在感染后8周内维持较高水平,肺递送组和滴鼻组的血清和肺匀浆中均可检测到高浓度细胞因子IFN-γ、TNF-α,且肺递送组峰值高于滴鼻组,与空白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布鲁菌S19-CN液体气溶胶肺递送感染BALB/c小鼠,成功建立布鲁菌液体气溶胶感染小鼠模型。S19-CN引起BALB/c小鼠慢性感染,脾肿大明显,毒理作用显著;同时激发了较强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1株肺炎克雷伯菌( KPN)和1株铜绿假单胞菌( PAE)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利用种属特异基因PCR扩增、MALDI-TOF质谱技术及细菌16S rDNA测序鉴定细菌种属;采用VITEK 2 Compact系统检测细菌对各类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应用改良型Carba NP法、质粒抽提、电转化实验、耐药基因PCR扩增及测序,分析细菌编码的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临床分离的1株KPN和1株PAE及其相应的转化子均产A类酶,PCR扩增测序显示PAE含有blaKPC-2型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KPN含有blaKPC-2型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和blaSHV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二者的转化子只有blaKPC-2编码基因。结论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KPN和PAE均携带A类2f组型碳青霉烯酶blaKPC-2编码基因且位于质粒上,而KPN所含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blaSHV编码基因可能位于不同质粒上,或存在于该菌的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梭菌属神经毒素基因快速鉴定和分型的PCR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提供的肉毒毒素及破伤风毒素基因序列,综合应用多种生物学软件与在线分析平台,设计特异性及通用检测引物,对各型梭菌属毒素基因进行PCR扩增,验证扩增反应的特异性、通用性、灵敏度及重复性。结果与结论:设计了针对A,B,E,F型肉毒毒素、破伤风毒素基因轻链毒性活性区的5对特异引物,以及重链跨膜区和结合区的一对通用引物(BonAB-P01/P02,BonB-P01/P02,BonE-P01/P02,BonF-P01/P02,TET-P01/P02,TY-P01/P02)。对各型神经毒素进行特异性扩增并在型间进行交叉实验,检测特异性良好,没有交叉反应;通用扩增结果显示均得到1 100 bp大小的条带。目前此检测方法灵敏度可达到(1~3)×103个菌。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以用于梭菌属神经毒素基因的快速筛查与鉴定分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鼠疫耶尔森菌pCD1质粒上编码的假定蛋白YpCD1.08、YpCD1.09、YpCD1.16与pCD1质粒编码的Ⅲ型分泌系统(T3SS)在功能上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λ-Red重组系统构建鼠疫耶尔森菌YpCD1.08、YpCD1.09、YpCD1.16基因的突变株,通过测定分别培养于26℃下有钙、37℃下无钙和有钙TMH培养基中的以上3种突变菌株及野生菌株的生长曲线,分析突变菌株的低钙响应情况;在26℃和37℃条件下分别培养鼠疫菌突变菌株,并提取总RNA,采用定量PCR分析3种基因的转录水平及其对温度的依赖性;用β-内酰胺酶报告分子的方法分析3种基因的突变对效应蛋白转运的影响.结果 在26℃和37℃低钙培养条件下,突变菌株△YpCD1.08、△YpCD1.09、△YpCD1.16的生长曲线与野生型菌株一致,表明其低钙响应正常.YpCD1.08、YpCD1.09、YpCD1.16基因在37 ℃与26℃转录水平的比值分别为2.3±0.3、2.3±0.5、3.2±0.7,表明这3个基因在鼠疫菌中均有转录,且其转录水平受温度调控,与T3SS基因转录水平的温度依赖性一致.β-内酰胺酶报告分子实验结果表明,突变菌株△YpCD1.08在140 min时477与520 nm波长的发光强度的比值为2.5,而野生型菌株仅为1.8,表明△YpCD1.08菌株对YopE的转运能力要高于野生株,而其他两个突变株与野生株类似.结论 YpCD1.08、YpCD1.09、YpCD1.16基因有可能是T3SS的新成员,假定蛋白YpCD1.08可能参与效应蛋白YopE的转运及其调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在铜绿假单胞菌(PA)气溶胶肺递送感染小鼠急性肺损伤(ALI)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腹腔注射Gr-1抗体构建PMN耗竭小鼠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检测PMN的耗竭效果。感染后观察小鼠存活状况,评价肺病理程度,检测肺细菌载量和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浓度变化,探究PMN在ALI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流式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MN耗竭小鼠模型构建成功。与对照组小鼠相比,PMN耗竭组小鼠感染后死亡率显著增加,肺部细菌载量增多;肺中仅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中可见大量细菌;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β、IL-18、IL-17A、IL-2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促炎因子表达上调,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趋化因子表达上调,IL-4、IL-10、IL-13等抑炎因子表达上调。结论 在感染过程中,PMN的募集有效抑制了细菌繁殖,PMN耗竭后小鼠多种细胞因子代偿性升高,PMN在ALI过程中可能抑制炎症过度发展,是炎症和免疫反应的重要调节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布鲁氏菌104M液体气溶胶肺递送途径免疫BALB/c小鼠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6~8周龄BALB/c雌鼠,分别经肺递送、滴鼻和皮下注射3种途径免疫接种布鲁氏菌104M,于免疫后第4、8、16、24周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症状、检测小鼠体重、脾重、脾脏载菌量及肺匀浆、血清的抗体和细胞因子。待鼠脾脏载菌完全清除,用布鲁氏菌A19液体气溶胶肺递送途径攻毒。结果 各组实验小鼠均未见异常症状;体重无显著下降;攻毒前,脾重没有明显变化;攻毒后,免疫组小鼠脾重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液体气溶胶肺递送:实验组(0.26±0.16)g<空白对照组(0.40±0.19)g,滴鼻:实验组(0.21±0.11)g<空白对照组(0.28±0.19)g,皮下注射:实验组(0.14±0.02)g<空白对照组(0.30±0.18)g。随着免疫时间的增长,免疫组小鼠脾脏载菌量呈下降趋势,第20周完全清除。攻毒后2周(免疫24周),所有小鼠脾脏载菌均显著增加,各免疫组脾载菌量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脾载菌量以log10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g计数并统计分析,液体气溶胶肺递送:实验组(4.49±0.13)<空白对照组(6.90±0.46);滴鼻:实验组(3.59±1.06)<空白对照组(7.08±0.14);皮下注射:实验组(3.00±2.03)<空白对照组(6.81±0.34)。布鲁氏菌104M激发了BALB/c小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在免疫后第4周,检测到104M特异性抗体IgG、IgM、IgA,第8周达到高峰,攻毒后再次显著上升。各免疫组血清和肺匀浆中IFN-γ和IL-18浓度在攻毒前,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攻毒后,各免疫组血清IFN-γ和IL-18浓度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肺匀浆细胞因子浓度在攻毒前后均持续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液体气溶胶肺递送途径是一种有效的免疫途径,表现出有效的保护作用;104M未引起小鼠体重减轻,相对安全,但在小鼠体内存活时间较长,引起小鼠轻度脾脏肿大,有一定的残余毒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Ⅲ型分泌系统(T3SS)相关蛋白β-内酰胺酶(TEM-1β-lactamases,Bla)报告基因载体,旨在运用本系统检测鼠疫菌待测蛋白能否转运至宿主细胞内。方法将TEM基因克隆入pA-CYC184载体中,构建用于鼠疫菌研究的TEM报告基因载体。把待分析的鼠疫菌基因及启动子区克隆入TEM基因上游,使鼠疫菌蛋白与TEM蛋白融合表达。将鼠疫菌基因-TEM融合表达载体电转化到鼠疫菌中,并感染HeLa细胞2 h后,加入CCF2-AM底物,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结果与结论应用本系统检测了YopK-Bla、YscK-Bla、YscL-Bla和YscX-Bla进入宿主细胞的情况,YopK-Bla和YscX-Bla菌株感染的HeLa细胞呈蓝色,YscK-Bla和YscL-Bla菌株感染的HeLa细胞呈绿色,表明YopK及YscX可以进入宿主细胞,而YscK和YscL则不能。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适于鼠疫菌的TEM报告基因系统,该系统可作为分析其他鼠疫菌蛋白能否在感染的过程中进入宿主细胞的工具,为鼠疫菌T3SS相关蛋白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临床医学研究中便捷易用的质粒基因注释可视化系统,用于直观展示质粒结构与基因分布.方法 运用Perl语言编写VPA系统4个主要模块(文件配置模块、颜色系统模块、图形生成模块和出错帮助模块),生成Perl脚本VPA.pl.结果 构建了质粒基因注释可视化系统VPA,该系统可实现多种类别、不同长度质粒的基因注释可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铜绿假单胞菌NY8755 exlA基因无痕缺失突变株(NY8755ΔexlA),研究成孔毒素ExlA的基本特性。方法 利用二次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铜绿假单胞菌exlA基因无痕缺失突变株。选取6~8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经气溶胶肺递送途径分别感染铜绿假单胞菌NY8755和NY8755ΔexlA,记录感染后7 d小鼠的生存状况和体重变化,检测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的促炎因子。结果 经过测序验证,成功构建铜绿假单胞菌成孔毒素ExlA编码基因无痕缺失突变株。利用气溶胶肺递送途径感染小鼠(1×107CFU)后,野生株组小鼠48 h内全部死亡,突变株组48 h后开始死亡且7 d后仍有40%存活;突变株组存活小鼠体重先下降,后逐渐恢复;感染12 h后野生株组小鼠肺泡灌洗液明显比突变株组血性渗出物更多(颜色更红),肺泡灌洗液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7A(IL-17A)含量有显著差异。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成孔毒素ExlA是exlA阳性的新型铜绿假单胞菌的关键毒力因子,可显著影响小鼠的生存状况,引起小鼠体内明显的炎症反应。当前关于外毒素Ex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