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揭示血浆和肽素浓度对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6脑出血患者和106例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和肽素浓度,记录血肿扩大病例,统计分析血浆和肽素浓度与血肿扩大的相关性.结果经t检验,脑出血患者血浆和肽素浓度(470.24±172.05)pg/mL较健康体检者(62.76±24.77)pg/ml显著升高(P〈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脑出血患者血浆和肽素浓度与血肿量(r=0.58,P〈0.01)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r=-0.57,P〈0.01)显著相关性.本组脑出血病例发生血肿扩大 32例(30.19%).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浆和肽素浓度是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2,95%CI=1.10~2.91,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和肽素浓度显著预测血肿扩大(曲线下面积=0.86,95%CI=0.78~0.92,P〈0.01),且血浆和肽素浓度大于414.03 pg/mL,对预测血肿扩大有87.50%的灵敏度和67.57%的特异度.结论血浆和肽素浓度与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椎动脉(VA)相关性及非椎动脉(NVA)相关性面肌痉挛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同时阐明VA相关性面肌痉挛的病理生理学。方法回顾性分析本资料中的102例面肌痉挛患者,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VA相关组与NVA相关组在年龄及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VA相关组左侧的比例(76.1%)明显多于NVA相关组(48.2%),有统计学差异(P=0.004);VA相关组Smoker评分明显高于NVA相关组(P<0.001)。VA相关组整体治愈率为95.7%,术后并发症包括手术同侧不全性面瘫3例,听力下降1例,无菌性脑膜炎1例;NVA相关组整体治愈率94.6%,术后并发症包括手术同侧面瘫2例,听力下降2例,耳鸣1例,饮水呛咳2例;两组在治愈率方面疗效相似(P=0.814),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799)。结论 MVD在治疗VA相关性及NVA相关性面肌痉挛治愈率方面疗效相似,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VA相关性面肌痉挛或许与VA的延长扩张或解剖上的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和肽素浓度对急性创伤性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PHI)的预测价值。 方法检测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12例颅脑损伤患者(脑外伤组)和11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和肽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神经丝蛋白H磷酸化亚型(pNF-H)和tau浓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与血浆和肽素、GFAP、MBP、NSE、S100B、UCH-L1、pNF-H和tau浓度的关系,并应用ROC曲线评价入院时GCS评分及血浆和肽素、GFAP、MBP、NSE、S100B、UCH-L1、pNF-H和tau浓度对PHI的预测价值。 结果脑外伤组患者血浆和肽素[(355 ± 124)pmol/L vs.(86 ± 30)pmol/L]、GFAP[(0.14 ± 0.05)pmol/L vs.(0.05 ± 0.03)pmol/L]、MBP[(0.61 ± 0.22)μmol/L vs.(0.23 ± 0.17)μmol/L]、NSE[(0.11 ± 0.04)nmol/L vs.(0.05 ± 0.03)nmol/L]、S100B[(15.5 ± 6.9)pmol/L vs.(2.6 ± 0.9)pmol/L]、UCH-L1[(66 ± 28)pmol/L vs.(10 ± 3)pmol/L]、pNF-H[(2.52 ± 0.71)pmol/L vs.(0.14 ± 0.11)pmol/L]和tau[(4.4 ± 1.6)pmol/L vs.(0.4 ± 0.3)pmol/L]浓度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t=22.308、19.418、18.531、16.928、20.221、21.063、39.625、27.025,P均< 0.001)。入院时GCS评分与血浆和肽素、GFAP、MBP、NSE、S100B、UCH-L1、pNF-H和tau浓度均呈负相关性(r=-0.519、-0.478、-0.455、-0.422、-0.431、-0.408、-0.423、-0.421,P均< 0.001)。ROC曲线提示入院时GCS评分、血浆和肽素、GFAP、MBP、NSE、S100B、UCH-L1、pNF-H和tau浓度及对PHI均具有显著预测价值(P均< 0.05);且血浆GFAP(Z=2.693,P=0.007)、MBP(Z=2.551,P=0.011)、NSE(Z=2.397,P=0.017)、S100B(Z=2.446,P=0.014)、UCH-L1(Z=2.558,P=0.011)、pNF-H(Z=3.050,P=0.002)和tau浓度(Z=2.597,P=0.009)的AUC均显著小于入院时GCS评分的AUC,而血浆和肽素浓度和GCS评分对PHI的预测价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88,P=0.165)。 结论血浆和肽素浓度预测PHI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组织NPAS2时钟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102例脑胶质瘤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NPAS2时钟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分析脑胶质瘤组织NPAS2时钟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患者临床特征、5年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脑胶质瘤组织NPAS2时钟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频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WHO分级Ⅲ~Ⅳ级脑胶质瘤组织NPAS2时钟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频率明显高于Ⅰ~Ⅱ级脑胶质瘤组织(P<0.05)。肿瘤全切除与否(HR=0.585,95%CI:0.353~0.969,P<0.05)、肿瘤直径(HR=1.970,95%CI:1.196~3.243,P<0.05)、WHO分级(HR=1.786,95%CI:1.110~2.874,P<0.05)、脑胶质瘤组织NPAS2时钟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HR=2.115,95%CI:1.223~3.656,P<0.05)是影响患者5年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PAS2时钟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有关,其甲基化修饰是脑胶质瘤患者长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次经皮穿刺球囊压迫(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治疗初次PBC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4例采用二次PBC治疗初次PBC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术后疼痛即刻缓58例(90.6%),偶有疼痛但不需服药者3例(4.7%),疼痛未消失但服药可控制者2例(3.1%),较术前有所缓解但服药不能控制者1例(1.6%),整体有效率为95.3%。随访至今(2~6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年以上),6例轻度复发,2例重度复发,2年复发率12.5%。术后患侧面部麻木60例(93.8%),咀嚼肌乏力36例(56.3%),口角疱疹29例(45.3%),无角膜溃疡、蛛网膜出血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二次PBC治疗初次PBC术后复发的三叉神经痛具有风险小、疗效好、复发率低的优点,是其较理想手术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纯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创伤性凝血病(TC)的多因素。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回顾性分析TC的危险因素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GCS评分和D-二聚体浓度是术后T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GCS评分、瞳孔散大和TC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针对诱因防治TC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FTY720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4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模型。治疗组按1mg/kg腹腔注射FTY720,其他3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1ml。24h后每组取12只断头处死并分离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NF-资B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小胶质细胞OX-42蛋白表达;每组剩余12只大鼠用于神经功能评估。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NF-资B蛋白表达水平、小胶质细胞OX-42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明显增加(均P<0.05),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前肢放置实验评分、平衡实验评分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术后7、14、21、28d比较,治疗组较模型组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FTY720可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FTY720的中枢炎症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神经外科于2009年11月~ 2012年8月采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技术治疗的32例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 术后30例患者(93.4%)疼痛完全消失,1例偶疼痛但不需服用药物,1例疼痛服药可控制,整体有效率96.8%;术后进行18~51个月(平均28个月)的随访,3例轻度复发,2例重度复发,效果满意.术后手术同侧面部麻木31例(96.8%),咀嚼肌无力19例(59.3%),面部感觉异常2例(6.25%),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是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作为复发性三叉神经痛一种理想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正>本院自2002年9月~2007年8月共收治36例老年硬脑膜下积液患者,经微创颅骨钻孔引流+蛛网膜剥离术治疗取得理想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6例手术患者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62~89岁,平均74.3岁;车祸10例,跌伤22例,其它4例。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精神症状,意识障碍,肢体活动不利,癫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FTY720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模型。治疗组大鼠按1mg/kg腹腔注射FTY720,另外3组大鼠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ml。24h后处死大鼠,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海马组织凋亡神经细胞,Western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原癌基因(c-fos)、pro-Caspase-3和pro-Caspase-9蛋白表达,四肽荧光底物法检测海马组织Caspase-3、Caspase-9蛋白活性;比较4组大鼠以上指标的差异。结果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大鼠凋亡的海马神经元比例,c-fos、pro-Caspase-3、pro-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以及Caspase-3、Caspase-9蛋白活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正常组均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组较模型组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FTY720可明显抑制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