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女,67岁,左鼻腔肿块、出血。切除肿块活检病理切片HE镜下:肿瘤细胞多形性,以椭圆形、肾形等细胞居多,部分圆形、卵圆形细胞呈弥散性分布,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组化:LCA(3 ),EMA(-),CD3( ),CD20(-),CD45R0(2 )。病理诊断:(鼻腔)弥漫性小T细胞性恶性淋巴瘤。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头颅MR I示上颌窦黏膜增厚,胸、腹MR I未见纵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CHOP方案化疗一疗程后CR,间断施行局部放疗5000 cGy,B-CHOP、COEP、CHOP等方案巩固化疗,持续CR。病程第49月,贫血渐进性加重,WBC:3·8×109/L,Hb:62g/L,BPC:168×109/L,…  相似文献   
2.
3.
1996年 1月至 1998年 1月 ,我们对陆军某部参加 5公里越野训练战士进行了口服甲氰咪胍预防急性胃粘膜病变的初步观察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80 0例全训连队健康男性战士 ,年龄 18~ 2 2岁 ,平均 2 0岁。其中服役期在 1年以内者 476例 ,2年以上 32 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40 0例 ,对照组 40 0例。1 2 方法 治疗组于 5公里越野训练前 30分钟口服甲氰咪胍 40 0mg。对照组未服用任何药物。1 3 观察项目 观察并记录两组训练后 2 4小时内出现的消化道主要症状 (表 1)。表 1 治疗组与对照组训练后 2 4小时内出现消化道症状的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腺导管腺癌(DAP)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提高对DAP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前列腺导管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67~80岁,平均76.8岁,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2例伴肉眼血尿,3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高于正常值,6例均由病理证实为DAP,根据患者不同病情行手术或药物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5~48个月,4例患者死亡,2例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DAP早期较难诊断,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早期确诊后建议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远期疗效。方法将Hp阳性消化性溃疡用中药方剂(益胃片)、西药三联(丽珠得乐加甲硝唑加羟氨苄青霉素)、中西医结合疗法(益胃片加西药组用药)治疗根除Hp后,分别随访3年,共94例,观察Hp和溃疡的复发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西药组Hp和溃疡复发率均为26.67%;中药组Hp复发率为9.38%,溃疡复发率为12.50%;中西医结合组Hp复发率和溃疡的复发率均为6.25%。中西医结合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方剂益胃片和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既有很好的Hp根除率,又有很好的溃疡愈合率,Hp和溃疡的复发率也很低,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远期疗效。方法:将Hp阳性消化性溃疡用中药方剂(益胃片)、西药三联(丽珠得乐加甲硝唑加羟氨苄青霉素)、中西医结合疗法(益胃片加西药组用药)治疗根除Hp后,分别随访3年,共94例,观察Hp和溃疡的复发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西药组Hp和溃疡复发率均为26.67%;中药组Hp复发率为9.38%,溃疡复发率为12.50%;中西医结合组Hp复发率和溃疡的复发率均为6.25%。中西医结合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方剂益胃片和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既有很好的Hp根除率,又有很好的溃疡愈合率,Hp和溃疡的复发率也很低,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很多,常选用抑酸药,H_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并取得了满意疗效。为了探讨传统药物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我科于1994年2月至1996年2月对67例经胃镜诊断的消化性溃疡,随机分为胃舒平组与雷尼替丁组,治疗四周并对其疗效进行了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炎的疗效,将81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中药(丹黄丸)、西药(丽珠得乐+庆大霉素)和中西药联合进行治疗。治疗结果显示,中药组HP根除率60.87%,临床显效率73.13%,活动性炎症消失率43.48%;西药组HP根除率65.00%,临床显效率60.00%,活动性炎症消失率35.00%;中西药联合组HP根除率和临床显效率均为88.00%,活动性炎症消失率72.00%。表明中西药联合治疗HP相关胃炎既有较好的HP根除率,又有很好的改善临床症状和消除胃粘膜组织中活动性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高序贯粪隐血大肠肿瘤筛检方案(S方案)的敏感性,我们建立了免疫粪微量白蛋白与序贯粪隐血互补的大肠肿瘤筛检方案(SA方案)。同时采用两个方案检测365例已知患者,并对883例无症状人群进行盲法普查论证。在已知患者中,大肠癌检出的敏感性,S方案为50.7%(37/73),SA方案为87.7%(64/73),P<0.001;大肠腺瘤检出的敏感性,S方案为8.1%(6/74),SA方案为36.5%(27/74),P<0.001。无症状人群中,检出大肠癌的敏感性,S方案为2/3,SA方案为3/3;大肠腺瘤检出的敏感性,S方案为4.7%(4/85),SA方案为42.4%(36/85),P<0.001。结果提示,SA方案检出大肠肿瘤的敏感性显著高于S方案,减少了漏诊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抗β2-糖蛋白1(β2-GP1)抗体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03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应用血管多普勒超声仪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根据有无CAS斑块及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三组,其中无斑块无狭窄组79例,有斑块无狭窄组98例,有斑块有狭窄组126例,有斑块有狭窄组中1级狭窄41例,2级狭窄34例,3级狭窄30例,4级狭窄21例。采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抗β2-GP1抗体水平,用酶法测量血糖、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用直接法测量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 无斑块无狭窄组、有斑块无狭窄组、有斑块有狭窄组患者血清抗β2-GP1抗体水平分别为16.02±16.23 kRU/L、21.43±16.15 kRU/L、34.89±19.15 kRU/L;有斑块无狭窄组、有斑块有狭窄组患者血清抗β2-GP1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无狭窄组(P<0.05或P<0.01),有斑块有狭窄组患者血清抗β2-GP1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有斑块无狭窄组(P<0.01);血清抗β2-GP1抗体水平随CAS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增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抗β2-GP1抗体水平与LDLC水平密切相关。结论 血清抗β2-GP1抗体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发展,LDLC是血清抗β2-GP1抗体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抗β2-GP1抗体可作为CAS的血清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