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 根据颈内动脉残端形态预估慢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原位开通的效果。 方法 回顾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2015年3月-2018年10月完成的连续慢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 塞原位开通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一般资料、术前术中影像资料、随访资料,根据术前DSA颈内动脉 闭塞近端残端形态将患者分为有残端组(有明显锥形残端)、无残端组(无残端、线样残端、浅钝残 端),比较两组的开通技术成功率(颈内动脉正向血流恢复)、围手术期并发症(所有神经系统并发 症和严重的非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影像随访结果(再闭塞率)。 结果 共纳入48例患者,其中有残端组22例、无残端组26例。总体开通技术成功率为85.4%(41/48), 有残端组为72.7%(16/22),低于无残端组的96.2%(25/26)(P =0.022);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8.3% (4/48),有残端组为13.6%(3/22),无残端组为3.8%(1/2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21)。共 25例采取复合手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式开通,其中,有残端组11例,颈动 脉切开后所有病例管腔内以血栓为主;无残端组14例,颈动脉切开后13例(92.9%)管腔内以斑块为 主。再通成功的41例患者均进行了彩超、CTA或DSA复查,中位随访时间6(4~10)个月,再闭塞5例(5/41, 12.2%),有残端组再闭塞率[25.0%(4/16)]明显高于无残端组[4.0%(1/25)](P =0.045)。 结论 有明显锥形残端者颈内动脉闭塞起始段管腔内可能是以血栓为主,无残端、线样残端、浅 钝残端的病例管腔内可能是以斑块为主,前者开通成功率低、预期手术风险及再闭塞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筛选Ⅰ期胃癌(SIGC)的预后因子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WGCNA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SIGC患者的临床数据,筛选影响SIGC预后的基因,并通过体外实验验证该基因对预后的影响.通过基因组富集分析(GSEA)进一步探索其影响胃癌预后的机制.结果 TCGA中共...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和部分性低频振幅(fractional ALFF)三项指标,探究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 MRI,rs...  相似文献   
5.
听神经瘤是起源于神经膜细胞的良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听神经的前庭支,极少数情况下直接来自脑神经Ⅷ的听支[1].随着医疗技术进步,显微手术切除已经成为听神经瘤的常规治疗手段,但由于技术水平及经验存在差异,其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尤其对于儿童这一听神经瘤发病率很低的人群而言,儿童听神经瘤的手术切除策略、术后并发症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丘脑前核电刺激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时,低频电刺激和高频电刺激的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天坛医院以及北京丰台医院癫痫中心行丘脑前核电刺激术,并且术后尝试过至少3个月的低频电刺激以及高频电刺激的患者.分别统计低频和高频电刺激时,每个病人的癫痫缓解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共有9例患者纳入分析.高频电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钠肽(BNP)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入住我院的4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NYHA标准分成3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的血BNP水平。结果心功能不同的NYHA分级者血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组患者治疗前后血BNP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BNP水平可作为评价心力衰竭疗效和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胺碘酮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91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65例)给予普罗帕酮片150mg口服,1次/8h。B组(68例)给予胺碘酮200mg口服,3次/d,1周后改为200mg口服,2次/d,再1周后改为200mg口服,1次/d。C组(68例)开始给予胺碘酮200mg口服,3次/d,普罗帕酮片150mg口服,1次/8h,治疗1周后,停用普罗帕酮片,同时胺碘酮改成200mg口服,2次/d,再1周后,胺碘酮改为200mg口服,1次/d。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结果住院期间,c组在控制室性期前收缩的时间上明显短于B组;出院后,c组在停药后的3个月里室性期前收缩复发率远低于A组。结论联合使用胺碘酮及普罗帕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王飞  李金刚  杨博文 《中外医疗》2011,30(28):133-133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在颅脑损伤后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67例颅脑损伤病人,入院后除常规治疗外均给予注射用丙戊酸钠0.4+5%GS250mL静脉滴注,qd,第2天加口服(或鼻饲)丙戊酸钠缓释片0.5,bid,3d后停用静脉给药,口服药物一般视情况用4~10周。结果 67例患者随访2~12周,无一例再出现癫痫发生,用药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及毒副作用。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丙戊酸钠是预防和控制颅脑损伤后癫痫发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患者越来越多,传统开放性手术创伤较大,对脊柱结构损伤较大,使周围软组织粘连较重,对脊柱生理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而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传统手术的缺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与传统手术产生相同的作用,解决同样的问题。笔者通过介绍经皮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现状,对其在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