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是损害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疾病,其发病率在中国人群中仍处于上升趋势,及早诊断冠心病并分析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冠心病的诊断技术发展迅速,影像学诊断技术更是种类繁多且进展迅速。冠心病的影像学诊断技术主要包括无创和有创两个方面。无创性诊断方法有多层螺旋CT、磁共振、核医学、心脏超声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降低再狭窄风险的同时,通过抑制血管再内皮化,可能增加支架内血栓发生风险,抗CD34抗体通过特异捕获血液中内皮祖细胞,加速支架术后血管再内皮化。本研究目的是将抗CD34抗体涂敷到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上,通过实验小猪支架术后不同时间造影,随访评价抗CD34抗体对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早期再内皮化的影响。方法:将3种不同类型的支架包括金属裸支架(bare-metal stents,BMS)、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irolimous-eluting stents,SES)和抗CD34抗体与雷帕霉素洗脱联合支架(anti-CD34 antibody and sirolimous-eluting combined stents,ASES)随机植入到符合条件的10头中华小型猪冠状动脉内(共植入了6个BMS、7个支架和7个ASES),支架植入术后2 w,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动物处死后,对支架段冠状动脉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1.通过对冠状动脉造影、OCT图像及支架段冠状动脉的病理组织学的观察分析,均未发现支架内血栓及小的附壁血栓。2.在2 w OCT检查图像上,ASES新生内膜覆盖率显著高于SES[(55.56±35.27)%vs.(41.82±23.28)%,P=0.047],ASES平均内膜覆盖厚度不但显著高于SES[(89±5.0)μm vs.(32±4.9)μm,P<0.001]、还高于BMS[(89±5.0)μm vs.(44±7.2)μm,P=0.001]。病理组织学观察及扫描电镜观察也显示,ASES和BMS新生内膜覆盖水平及质量均优于SES。结论:将抗CD34抗体联合应用到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上,能够显著抵消后者在支架术后早期对再内皮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左房射血力并探讨其意义。方法:使用超声技术测量56例HCM患者和33例正常对照的左房射血力,根据HCM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受损程度不同依次分为Ⅰ、Ⅱ、Ⅲ、Ⅳ组。结杲:左房射血力,Ⅱ、Ⅲ组高于正常对照组、Ⅰ组和Ⅳ组,其中Ⅱ组又高于Ⅲ组(P均〈0.05);肺静脉口A波峰值流速,Ⅱ、Ⅲ、Ⅳ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Ⅰ组,其中Ⅱ组又高于Ⅳ组(P均〈0.05);左房泵血量,Ⅱ、Ⅲ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结论:多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房射血力代偿性增加,左房射血力受心室顺应性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乳腺疾病患者行T1WI、抑脂T2WI、动态增强、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评价上述方法对乳腺疾病的定性诊断价值。结果 39例患者中,共43个病灶,恶性30例,良性13例。ADC诊断阈值为1.22×l0-3 mm2/s,动态增强联合ADC值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乳腺磁共振多项技术联合应用,可提高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量新型检测技术的涌现,使得冠心病的诊断向着早期、方便、安全及无创等方向发展。近年来相关研究提示生物标记物和新的影像学检查的应用有可能改善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与发现,更科学地指导冠心病的预防与治疗。一、冠心病相关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在超早期脑梗死中的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54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行常规磁共振( 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FLAIR)、DWI、MRA多种技术显示病变的信号特征。结果:FLAIR及DWI阳性率分别为46.3%和100%。 MRA显示靶血管正常5例,动脉硬化40例,狭窄28例,闭塞10例。结论:DWI用于脑梗死的超早期诊断较敏感,MRA对颅内大血管及其部分分支的狭窄或闭塞情况均能很好地显示,为超早期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提供切实可行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对于筛选Anderson Fabry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GLA基因的7个外显子行聚合酶链反应,其扩增产物行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对有条带异常者的所有产物行测序分析,并测定其α 半乳糖苷酶A活性。对确诊的患者,以同样的方法筛选其家系成员。结果:1例患者的第一外显子的第1170位碱基由G突变为A。其α 半乳糖苷酶A活性明显低下,证实为该病患者。该突变使5′端非蛋白质编码区序列发生改变,通过影响mRNA的翻译过程而导致该病。结论: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可作为Anderson Fabry病的有效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59岁。左上后牙缺失要求镶牙。患者于1年前拔除两颗左上后牙,所拔牙齿前后各有1颗后牙于本院进行"根管治疗"。今要求镶牙。667缺失,其中6活动义齿修复,58氧化锌暂封,2稍内翻,下颌牙齿轻度拥挤(图1),下前牙区牙石Ⅰ°。牙龈及口内黏膜未见异常。无口腔不良习惯,全身健康状况良好。曲面断层片见:67缺失,58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中患者及术者的辐射剂量。方法 采用同一拟人体模模拟临床条件下的冠脉造影。根据不同造影入路(均为右侧入路),实验分为经股动脉行冠脉造影组(transfemoral intervention ,TFI)和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组(transradial intervention,TRI),根据不同测量位置和不同辐射防护措施,TFI组进一步分为TFI1-TFI4四个亚组,TRI组进一步分为TRI1-TRI8八个亚组。使用皮肤辐射剂量仪和造影机随机配备的射线剂量仪(DAP和AK)分别记录术者和患者的辐射剂量,使用机器预设程序自动调节造影体位并控制透视及造影时间,每组数据重复测量10次取均值进行比较。结果 TRI组总剂量均值、透视累计剂量均值、造影累计剂量均值较TFI组均明显增加。造影过程7个体位中,DAP、AK值最大的三个体位均为左前斜体位。经桡动脉操作时,使用桡动脉专用护具的各亚组,其术者的辐射剂量均明显低于未使用护具的亚组。结论 与TFI相比,TRI时术者手部、胸部辐射剂量明显高于前者,而胸部辐射剂量的差异在左前斜体位时最为显著,其他体位并不明显;无论何种入路行冠脉造影,患者辐射剂量在左前斜体位时最高。因此术者在操作过程中应该合理使用造影体位,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桡动脉专用护具配合常规防护设备共同使用可以大大减少经桡动脉操作时术者辐射剂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