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光镜及扫描电镜对采自四川西部的水牛痒螨和兔痒螨进行了形态学观察。水牛痒螨幼虫大小为(283·1±32·6)μm×(202·3±42·5)μm,表纹多为横纹,假头鄂基及腹面第1、2对足基部为竖纹或未形成明显表纹;若虫大小为(392·6±101·2)μm×(299·4±73·0)μm,腹面第4对足之间具有角质窝,雌若虫尾部具有1对性乳突;雌螨大小为(498·5±88·4)μm×(357·9±61·9)μm,产卵孔和阴道分别位于虫体腹面中部和末端,肛门位于虫体背面末端;雄螨大小为(388·4±78·8)μm×(305·0±54·3)μm,尾部有瘤状突起、性吸盘和生殖孔。兔痒螨和水牛痒螨各期形态相似。兔痒螨幼虫大小为(279±60·64)μm×(180±56·37)μm;若虫大小为(496±76·67)μm×(356±41·73)μm;雌螨大小为(624·78±76·69)μm×(400·87±59·84)μm;雄螨大小为(435±64·68)μm×(330±39·72)μm。2种痒螨若虫腹中部均观察到数量不等的角质窝,首次观察到2种痒螨成虫第1对足跗节上具有一圆形突起、足末端分两节的吸盘吸柄和雌螨第4对足附近的角质窝。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旨在了解动物包虫病流行区内犬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情况。方法 本研究利用Qiagen DNeasy Powersoil试剂盒对犬粪提取DNA,并从细粒棘球绦虫线粒体全基因组中筛选出完整线粒体ND6基因作为靶基因,建立一种可对犬粪中细粒棘球绦虫同时进行检测及基因分型的PCR方法。结果 该法特异性很高,仅能扩增出细粒棘球绦虫的目的条带而对照组均无条带扩增。其灵敏度达到4 pg的DNA含量。当犬人工感染约50 000只原头蚴时,该法最早可以扩增出感染第13 d粪便中的ND6目的基因。同时,对40份随机采自包虫病流行区的待检犬粪进行PCR检测,共有6份样品可扩增出目的条带且其基因型均属G1型,其检测及分型结果均与经典基因分型依据(COX1基因片段)的结果一致。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粪便PCR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可用于检测犬的细粒棘球绦虫早期感染情况。对于PCR检测阳性者,其产物经测序分析后也可用于细粒棘球绦虫的基因分型及种群遗传结构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克隆、表达细粒棘球绦虫磷酸甘油酸变位酶(EgPGAM),分析其免疫反应性及其在原头节、包囊及成虫中的分布情况,对EgPGAM的诊断价值进行初步评价。方法提取细粒棘球蚴原头节RNA,逆转录为cDNA,PCR扩增EgPGAM基因,测序。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EgPGAM的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抗原表位和同源性等。利用Mega 5.0软件进行序列特征分析,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将EgPGAM基因连接至pET32a表达载体,转入大肠埃希菌(E.coli)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镍柱纯化,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其表达情况并进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免疫荧光定位分析EgPGAM在原头节、包囊及成虫中的分布。采用ELISA评价EgPGAM的诊断价值。结果EgPGAM长756 bp,共编码251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Mr)约28000,等电点为8.29,不含信号肽,无跨膜区。EgPGAM含有12个高保守的氨基酸位点、3个保守的催化活性位点、1个底物结合位点和7个B抗原表位。EgPGAM的氨基酸序列与多房棘球绦虫、猪带绦虫、华支睾吸虫、秀丽隐杆线虫、人和羊的PGAM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94%、78%、45%、57%和4%。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EgPGAM在E.coli BL21(DE3)中大量表达,主要以可溶形式存在;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EgPGAM可与感染细粒棘球蚴的绵羊血清发生反应。免疫荧光定位显示,EgPGAM主要分布在原头节表皮层和顶突沟,包囊生发层和成虫薄壁组织。建立的间接ELISA敏感性为55.6%(15/27),特异性为86.4%(89/103)。结论EgPGAM广泛分布于细粒棘球蚴和细粒棘球绦虫中,具有较好免疫反应性,但敏感性较低,不适合作为细粒棘球蚴病的候选诊断抗原。  相似文献   
6.
1990年9~10月自雅安市农区收捕蛙类6种共1136只,经解剖检查除日本林蛙203只、沼蛙7只、中华大蟾蜍12只外,在其余3种蛙体内均检获裂头蚴,感染率为12.25%(112/914)。其中,双团棘胸蛙检查63只,以2只蛙的左侧大腿肌肉中分别检到1、3条虫体,感染率为3.20%;黑斑蛙感染率为14.60%(77/526),每只蛙检获裂头蚴1~10条(平均2.18条),虫体主要寄生于蛙体的大腿肌肉(占91.00%)中,其它部位依次为:胸背部、腹肌、皮下、小腿、左前肢、胸腹部;泽蛙感染率为10.15%(33/325),每只蛙检获裂头蚴1~25条(平均2.88条),虫体亦主要寄生于蛙的大腿肌肉(占  相似文献   
7.
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Heude)]是我国的主要食用螺种之一,作者曾在其体内查见9种棘口科吸虫的囊蚴,其中有7种可以感染人体。1990年6月我们又对中华圆田螺体内棘口科吸虫囊蚴的感染情况作了进一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中华圆田螺108只采自雅安市大兴、姚桥两乡的水稻田和水沟中。将中华圆田螺逐一编号,称重,测量壳高之后,打碎,用胃蛋白酶消化法检查螺体  相似文献   
8.
眼外伤并发症较多,继发性青光眼是其相对严重且复杂的并发症。该症视力损害大、致盲几率高,临床干预收效不理想。为此,我院特开展了眼外伤诱因性继发青光眼的专项研究,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前提下进行对症治疗,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9.
棘球蚴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和动物健康,给动物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动物棘球蚴病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挑战。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动物棘球蚴病的防控研究工作,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动物棘球蚴病的相关文献,对该病在防控研究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提出在今后的动物棘球蚴病防控中应更加注重犬驱虫及管理模式的探索、动物的强制性免疫措施以及该病的系统监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分析多头带绦虫Tm18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激活的多头带绦虫六钩蚴中扩增Tm18基因,将扩增产物亚克隆入pGEX-4T-1载体中,构建pGEX-4T-rTm18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经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后,将纯化的Tm18重组蛋白免疫小鼠,用ELISA检测其血清抗体。结果多头带绦虫Tm18基因序列长为552 bp,包括1个396 bp的开放性阅读框。表达的重组蛋白大小约为39.4 kDa,与脑包虫患羊血清的免疫印迹分析呈阳性反应;小鼠免疫1周后血清中即可检测到抗Tm18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并于免疫后第5周达到高峰。结论 Tm18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脑包虫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