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Odyssey硅胶泪点栓子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09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23例(46只眼)诊断为干眼的患者,使用Odyssey硅胶泪点栓子进行泪点栓塞术治疗.分别于术前3天、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干眼症状的问卷调查,并同时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泪眼分泌(Sc...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VisiPlug可降解泪小管塞栓治疗中度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31例62眼、诊断为干眼的患者使用VisiPlug可降解泪小管塞栓术治疗,随访3-16个月,根据干眼症状的问卷调查、SchirmerⅠ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检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术后93.5%患者眼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畏光、眼红、视力波动、视疲劳等症状减轻;BUT延长、SIT增加、FL恢复阴性;所有患者未见感染、肉芽肿形成;1例患者在术后2周发生栓子脱出,经再次补植入,未再发生脱出及其他异常.结论:VisiPlug泪小管栓治疗干眼在临床上安全可行,但仍需进一步观察和改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I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病原学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FQ-PCR技术对HSK患眼房水中的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I)DNA进行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定量检测,同时以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作为对照,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16例(16只眼)HSK患眼房水中有5例阳性,阳性率31.25%,20例(20只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房水无1例阳性,阳性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Q-PCR法可以作为HSK的病原学快速诊断的实验室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干眼病的危险因素,为干眼的科学预防及其病因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对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的556例干眼患者,按照年龄和性别1∶1匹配,选取同期门诊或病房非干眼患者556例对照研究,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和相关检查(包括裂隙灯检查、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Ⅰ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获取资料.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丙型肝炎(OR=5.956,95%CI:2.028~17.497)、结缔组织病(OR=2.284,95%CI:1.631~3.197)、创伤后应激障碍(OR=1.750,95%CI:1.144~2.678)、绝经后雌激素治疗(OR=1.945,95%CI:1.022~3.700)、头颈部的放射治疗(OR=6.829,95%CI:1.394~33.448)、抗组胺药(OR=2.133,95%CI:1.452~3.134)、角膜接触镜(OR=6.380,95%CI:2.071~19.657)、视频终端使用超过6h(OR=2.695,95%CI:1.399~5.192)为干眼的独立危险因素;经常食用Ω-3脂肪酸类食物(OR=0.486,95%CI:0.283~0.835)可能为干眼的保护因素.结论 干眼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丙型肝炎史、结缔组织病史、头颈部的放射治疗、绝经后雌激素治疗、抗组胺药、角膜接触镜、视频终端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经常食用含Ω-3脂肪酸类食物是干眼的保护因素.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临床预防与治疗,对降低干眼的患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小鼠角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8、9阳性细胞计数、细胞来源及临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基质炎(HSK)模型,分别收集正常角膜和感染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后2d、7d、14d的小鼠角膜,行免疫组化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对免疫组化切片的结果进行分析,观察不同时间点MMP-2、8、9在角膜组织中的定位,并分别统计中央角膜及周边角膜基质中MMP-2、8、9阳性细胞、MMP-2、8、9阳性的中性粒细胞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总细胞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后第2天,上述各细胞表达增加,主要位于浅表基质层及上皮下的炎性细胞,周边角膜组织中的中性粒细胞和MMP-2、8、9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中央角膜基质中;感染后第7天,MMP-2、8、9及中性粒细胞表达下降;感染后第14天可见中央角膜坏死及角膜溃疡形成,同时角膜基质和浸润的炎性细胞中尤其溃疡处,可见MMP-2、8、9表达显著增加。结论 HSV-1感染角膜后,大量中性粒细胞自角膜缘血管网侵入中央角膜基质。中性粒细胞与角膜细胞释放大量的蛋白水解酶(MMP-2、8、9),可能在角膜上皮炎、角膜溃疡穿孔、新生血管形成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虾青素预处理对高糖作用下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晶状体上皮细胞分成对照组、HG组(高糖刺激)、实验-L组(4μg/L虾青素预处理,高糖刺激)、实验-M组(8μg/L虾青素预处理,高糖刺激)、实验-H组(16μg/L虾青素预处理,高糖刺激)组,CCK-8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测定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B细胞淋巴瘤(Bcl)-2相关X蛋白(Bax)、Bcl-2、Notch1、Nothc1受体胞内结合域(NICD)1、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Hes)1蛋白表达。Notch信号激活剂和虾青素处理晶状体上皮细胞,给予高糖刺激,按照上述方法测定细胞增殖、凋亡和MDA、SOD、GSH-Px、CAT水平变化。虾青素处理糖尿病白内障小鼠模型,检测晶状体混浊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G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细胞中MDA水平显著升高,SOD、GSH-Px、CAT水平显著降低,Bax、Notch1、NICD1、Hes1蛋白表达显著增多,B...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I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病原学诊断价值。方法应用FQ-PCR技术对HSK患眼房水中的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I)DNA进行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定量检测,同时以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作为对照,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16例(16只眼)HSK患眼房水中有5例阳性,阳性率31.25%,20例(20只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房水无1例阳性,阳性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Q-PCR法可以作为HSK的病原学快速诊断的实验室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患者术后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7年2月在医院行玻璃体切除手术3473例患者,分析术后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3473例患者中,术后5例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为0.14%;5例标本均培养出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4株,革兰阴性杆菌1株;60岁1321例患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5例,发生率为0.38%,≤60岁2152例患者术后无感染性眼内炎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有慢性基础性疾病1163例患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5例,发生率为0.43%,无慢性基础性疾病2310例患者术后无感染性眼内炎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中,有4例患者感染控制良好,视力部分恢复,1例患者感染得到控制,但眼球有萎缩。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医源性感染,与患者年龄及全身基础性疾病有一定关系,落实医院感染控制、围手术期无菌操作等措施,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圆锥角膜患者行Pentacam HR角膜地形图和RTVue OCT检测的角膜厚度及最薄点位置的差异性、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横断面比较研究。使用Pentacam HR和RTVue OCT两种测量方法检测得到角膜曲率图、角膜厚度图、最薄点位置及最薄点厚度。符合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配对样本的秩和检验,两种测量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分别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包括圆锥角膜患者63例105眼,其中男49例(77.8%),女14例(22.2%),年龄22.24±6.19岁;其中Pentacam HR地形图相关数据:角膜曲率平均值(Km)为47.85±4.73D,角膜最大曲率值(Kmax)为55.43±8.72D。圆锥角膜患者中Pentacam HR比RTVue OCT测量的中央角膜厚度和最薄点厚度平均值厚4.70μm和19.46μm,均具有差异(P<0.05)。两种设备测得的最薄点位置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比较均无差异(P>0.05)。两种设备测得的中央角膜厚度、最薄点厚度均呈高度相关,最薄点位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