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型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总结北京地坛医院1999-2006年收治的12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调查其家族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角膜色素环等.结果 12例患者中4例有明确或可疑家族史,多数患者以乏力、消化道症状、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8例患者就诊时即为肝硬化;2例患儿起病即为重型肝炎.9例患者进行铜蓝蛋白检测,100%阳性:8例患者发现角膜色素环,阳性率达88.89%.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起病隐匿,容易被误诊为慢性肝炎、肝硬化或儿童不明原因的肝病等,筛查血清铜蓝蛋白、角膜色素环有助于确诊本病,另外本病有家族聚集倾向,应对确诊病例的一级亲属进行筛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成人EB病毒性肝炎是具有独特临床表现与诊疗规律的肝炎类型,目前临床诊疗规律及中医研究均较少。[方法] 本研究以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成人EB病毒性肝炎为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总计筛查患者149名,符合纳入标准者44名,平均年龄24.5岁,男女比例23:21,发病时间规律不明显。发热、咽痛、扁桃体肿大、乏力、淋巴结肿大等是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抗EB-IgM是诊断EB病毒感染的最常用病原检查,敏感性高于传统嗜异凝集实验。EB病毒性肝炎的肝损害特征与常见病毒性肝炎相似,均为肝实质炎症损害,但乳酸脱氢酶(LDH)的升高更为突出,同时多伴有轻度胆汁淤积;异形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及CD8+T细胞升高是主要的血细胞变化特征。肝脾增大,尤其是脾脏增大较为常见(31/44)。支持治疗及保肝治疗是基础治疗,部分患者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患者可以出现病毒感染的慢性化及重型化。本组患者痊愈5例,好转37例,未愈1例,恶化1例。该组患者平均病程24 d,平均住院时间15 d。[结论] EBV是值得重视的肝损害病原。本组成人EB病毒性肝炎缺乏季节特征。除肝功能异常外,发热、淋巴结(或扁桃体、脾脏)肿大、淋巴及单核细胞异常升高是常见表现。其中,异形淋巴细胞升高与乳酸脱氢酶(LDH)升高具有特殊提示价值。EB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治疗适应症、疗程及中远期疗效仍欠明确,重症倾向患者使用抗病毒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EB病毒性肝炎中存在慢性化病例,其长期预后仍不明确。EB病毒性肝炎具有典型的中医温病传变特征,可参照卫气营血传变理论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开展治疗。中医药在改善消化道症状,加快肝功能的恢复并稳定退热方面显示出一定疗效。EB病毒性肝炎的诊疗规律仍欠清晰,需要未来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慢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疾病,“郁、虚、湿、毒、瘀”是其核心病机,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其中,以“郁、虚”为核心的肝脾失调是慢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关键。“肝脾同调”是治疗慢性肝病的基本治法,在慢性肝病不同阶段,其“肝脾同调”内涵同中有异。根据肝、脾生理病理特性,治脾明辨虚实,厘清轻重,活用运脾、健脾、温脾、醒脾、补脾等法;调肝体用并重,精准辨证,活用疏肝、缓肝、散肝、柔肝等法。临床上,治脾与调肝相辅相成,治调并举,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4.
甲型H1N1流感轻症326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2009年甲型H1N1流感发病和中西医治疗规律.方法 对北京地坛医院2009年5月15日至8月2日收治的经核酸检测阳性的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患者326例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结果 调查时段内以输入性病例为主,高发人群是青少年,占81.3%,病情温和.主要症状是发热、咳嗽、咽痛等.其中医病因病机是风热疫毒侵袭肺...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探讨单纯性肥胖的中药用药规律,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筛选建库至2019年12月间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中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文献, 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 采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2010、SPSS Statistics 25.0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 共计纳入文献88篇, 收集方剂103首, 涉及药物146味, 总计用药频次1 008次。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10味中药为茯苓、白术、泽泻、山楂、甘草、大黄、陈皮、决明子、荷叶和半夏。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常用药物种类为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理气药、消食药。治疗药物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药味为甘、苦、辛味, 药性以温性者最多, 归经以入脾经者最多。对用药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 挖掘出强关联药对8对, 角药10个, 4味药组5个, 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基本方3个。[结论] 单纯性肥胖用药以补气、利湿、健脾为主, 兼以清热和理气, 研究结果可为临床治疗提供辅助借鉴。  相似文献   
6.
6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中西医证治报告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索甲型H1N1流感的中西医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 对2009年5月15日~6月4日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6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中医证候进行动态观察,并开展了中医个体化辨证治疗和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结果 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37.8岁;3例以发热、3例以咳嗽为首发症状;发病体温37.3℃~38.5℃,体温最高为39.4 ℃;发热持续时间最长者为5天;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不重;鼻塞、流涕、喷嚏等呼吸道卡他症状少见;未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较青年患者轻;中医证候表现表卫症状较轻,内热偏重,多伴有咳嗽、咽部红赤和目赤等,辨证多属于毒袭肺卫证、风热袭表证.结论现阶段北京地区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毒力较弱,疫情表现较温和,患者全身中毒症状也较季节性流感为轻.中医风热袭表证候常见,辨证应用麻杏石甘汤、桑菊饮为主有一定疗效,可迅速退热,改善咳嗽、咽痛、头痛等症状,缩短流感病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探讨自拟益气活血方结合指南推荐的西医治疗方案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优势点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经病历CRF表确认的乙肝肝硬化腹水气虚血瘀证患者62例,以随机、盲法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以循证医学方法为指导,进行多中心、双盲试验研究,疗程为1个月。所有患者均接受指南推荐的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口服益气活血方颗粒,对照组口服益气活血方安慰剂颗粒。研究围绕患者利尿效果(24 h出入量、体重、腹围、超声下腹水量)、肝脏功能、凝血、智能水平以及中医症状改善等方面进行测定。结果:2组均在腹水量减少及利尿改善方面取得疗效,但从腹水减少趋势及净体重、腹围下降趋势看,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通过治疗前后腹部超声示腹水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通过血清学检测对肝脏功能改善进行评价,限于治疗周期,2组并无统计学意义,但根据治疗时点肝功能变化趋势图看,观察组在某些肝功能指标的改善趋势上具有一定优势;对患者智能水平改善情况进行评价,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数字连接试验(NCT-A)、数字符号试验(DST)均有所改善,但统计学意义不明显。在中医症状改善方面,观察组在气虚血瘀证症候群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 0. 01);通过安全性评价,益气活血方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益气活血方能够协同指南推荐的西药治疗对乙肝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发挥更好的利尿作用,从而降低腹水量;限于治疗周期,益气活血方在肝功能某些方面的改善趋势上具有一定优势;益气活血方能够改善气虚血瘀证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益气活血方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发病率居慢性肝脏疾病首位,其起病隐匿易被忽视,且无特效性干预药物,中医药现有治疗手段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结合临证实践经验,认为“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是本病关键病机。阳虚则致气化无力,温养不足,脏腑机能下降,故气虚、气滞并见;日久酿生膏脂、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壅于脉管,滞于肝脏,发为本病,甚者可成积聚癥瘕,或累及他脏,变生他病。温阳消阴是本病的基本治法,当贯穿于MAFLD防治始终。根据疾病分期不同,温阳与消阴可各有侧重,结合生活调摄,临证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传染病教学基地,目前承担着七年制研究生传染病临床见习及实习带教任务。2012年起,为促进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笔者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的协助下开展了七年制实习生的出科考试及意见建议调查,以及带教老师的访谈工作。现就调查情况、数据分析结果、改进措施及其效果报告如下。1研究对象与方法对在我科实习的七年制实习生进行开卷性质出科考试及意见建议调查,学生可随时借助科室图书、  相似文献   
10.
儿童甲型H1N1流感93例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儿童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5月15日-9月10日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的患儿93例,男59例,女34例.采集患儿就诊时症状信息,观察并记录患儿住院期间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临床特殊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治疗方法 采取口服奥司他韦抗病毒、口服中药辨证治疗以及其他对症治疗.对所搜集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甲型H1N1流感患儿发病时以发热(84例,90.3%)、咳嗽(62例,66.7%)、咽痛(21例,38.7%)等为主要症状,体征以体温升高、咽部充血(53例,57.0%)、扁桃体肿大(21例,22.6%)为主.白细胞计数异常者32例,血沉异常者10例,C反应蛋白异常者10例,CD4~+细胞异常者19例,少数患儿出现肝、肾功能异常.(2)采用不同治疗方法 后,患儿发热持续时间[中位数(范围)]:单纯用奥司他韦治疗组1(1~6)d、单纯中医药治疗组1.5(1~6)d,中医药与奥司他韦共同治疗组1(1~5)d,未使用奥司他韦及中医药治疗组2(1~5)d;病毒转阴时间[中位数(范围)]:单纯用奥司他韦治疗组7(3~13)d,单纯中医药治疗组8(4~11)d,中医药与奥司他韦共同治疗组8(5~14)d,未使用奥司他韦及中医药治疗组8(4~13)d.结论 患儿临床表现与成人相似,中医药可能改善儿童甲型H1N1流感的症状,其他方面的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