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EHF)主要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及序贯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笔者对我院1995年以来死亡的EHF患者74例进行分析,探讨其死亡原因与MOF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4例均符合1986年南京全国流...  相似文献   
2.
大定风珠巩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后续效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定风珠巩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后续效应。方法:将86例因慢乙肝首次出现肝功能异常而住院及出院时肝功能复常的患者,随机分为大定风珠巩固治疗组和对照组,于出院后12个月查肝功能、病毒学指标,对出院后12个月肝功能正常并稳定者查肝纤雉化血清学指标(HA、PC-Ⅲ、Ⅳ-C、LM)。结果:治疗组病毒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肝功能正常率分别为90.9%(40/44)和71.4%(30/4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HA、PC-Ⅲ、Ⅳ-C、LM分别为(146.65±53.25)ng/ml、(105.37±39.66)μg/ml、(69.61±33.62)ng/ml、(93.57±35.48)n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大定风珠有明显的稳定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后续效应。  相似文献   
3.
我院近年来共收治EHF306例,其中264例发生合并症(86.3%),现将其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192例(72.7%),女72例(27.3%)。年龄16~72岁,平均39.5岁。按1985年全国EHF专题会制定的标准分型:危重型  相似文献   
4.
2003年10月-2005年9月在我院肝病专科门诊应用茯苓渗湿汤治疗酒精性肝病31例,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EHF)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所致的尿毒症及其并发症,是近年来EHF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试用苄胺唑啉与多巴胺治疗EHF 的ARF76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病例选自笔者医院1989年5月至1991年6月间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低钠性脑水肿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83~1987年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EHF)2142例,其中并发低钠性脑水肿56例,发生率占2.6%,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6例中,男37例,女19例,年龄15~72岁,平均36岁。重型7例,危重型49例。脑水肿发生于低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被诊断为支原体肺炎的病例越来越多,我院被诊断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患者中测得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P-IgM)阳性的患者亦不少,我们观察比较了本院2007年6月至2010年5月来呼吸科病房门诊和发热门诊就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拉米夫定抗病毒效应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拉米夫定抗病毒效应的关系。方法 :选择慢性乙肝患者 1 61例 ,按中医辨证将慢性乙型肝炎分为肝郁脾虚 61例、湿热中阻 40例、肝肾阴虚3 2例、瘀血阻络 2 8例四型。四组均以拉米呋啶片每日 1 0 0 mg口服 ,连服 9个月以上。治疗前先查HBV-DNA定量及乙肝抗原抗体系统 ,服药开始后每隔 3个月定期复查。结果 :肝郁脾虚、瘀血阻络型 HBe Ag阴转疗效较差 ,分别与湿热中阻、肝肾阴虚型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0 .0 5 ) ;肝郁脾虚与瘀血阻络型、湿热中阻与肝肾阴虚型之间的相互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拉米夫定抗病毒效应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班疹伤寒误诊为流行性出血热36例分析山东省莒南县人民医院(276600)杜元才,黄玉奎,徐淑全,孙风臻,郁秀琴,张传明我院于1990年9月至1991年11月在诊治流行性出血热的(EHF)过程中,将36例斑疹伤寒误诊为EHF,本文就误诊原因作一探讨。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解少阳法与疏肝健脾法联合拉米呋啶治疗慢性乙肝肝郁脾虚证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慢性乙肝HBsAg与HBeAg同时阳性、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证的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和解少阳法(治疗组)70例和疏肝健脾法(对照组)62例,疗程1年。治疗过程中每隔1个月复查肝功能和HBV-DNA(HBV-DNA转阴后每隔2个月复查);乙肝三系每隔2个月检查1次。HBV—DNA或肝功能有波动者查YMDD变异,并作对比分析。结果:两组肝功能复常率、HBV-DNA转阴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年后HBeAg转阴率、转换率,YMDD变异率,治疗组70例中分别为31例(44.3%)、28例(40%)、3例(4.3%);对照组62例中分别为15例(24.2%)、13例(21%)、11例(17.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和解少阳法联合拉米呋啶对HBeAg转阴、HBeAg转换、减少YMDD变异有较好疗效;和解少阳中药对慢性乙肝病毒标志物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