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评价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型和酶活性检测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服用硫唑嘌呤(AZA)发生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04年4月-2009年12月有使用AZA指征的IBD确诊患者112例,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26例,克罗恩病(CD)86例.患者每天均服用AZA 2 mg/kg.采用PCR技术检测患者TPMT基因型(*2、*3A、*3B*、3C),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TPMT酶活性.分析达到随访终点(服药达半年或以上,或因不良反应停药)患者的TPMT基因多态性及酶活性与不良反应发生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12例患者中不良反应率为33.9%(38/112),以骨髓抑制最常见(20.5%).TPMT*3C杂合子突变率为0.9%(1/112).TPMT酶活性呈单峰正态分布,平均活性为(12.9士4.2)U/ml红细胞.1例TPMT*3C杂合子突变者于用药4周内发生骨髓抑制,TPMT基因型预测骨髓抑制发生的敏感度为4.4 0A(1/23),特异度为1/1.ROC曲线计算TPMT酶活性预测服药3个月内发生骨髓抑制的安全阈为≤4.5 U/ml红细胞,该安全阈预测3个月内骨髓抑制发生的敏感度为3/13,特异度为3/3.合用5-氨基水杨酸(5-ASA)制剂者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合用者(44.4%比12.9%,P=0.000),但发生骨髓抑制者合用5-ASA前后TPMT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MT基因突变和酶活性低下对预测发生骨髓抑制的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差,合用5-ASA可增加AZA发生骨髓抑制的风险,但与TPMT酶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筛查、综合治疗的开展使其早期诊断、治疗疗效有较大改善,但若实现前列腺癌的个体化治疗仍亟需新的生物标志物。循环肿瘤标志物来源于肿瘤组织,与肿瘤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该研究对循环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及其在前列腺癌研究中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激激素对小鼠肝癌细胞系H22中G_0期细胞周期再入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CD44和CD133流式抗体染色确定H22细胞中是否存在肿瘤干细胞;体外应激激素皮质酮(CORT)、肾上腺素(EPI)和去甲肾上腺素(NE)处理H22细胞48 h后,Ki-67和PI流式抗体染色检测G_0期细胞比例以及细胞周期变化;相应的受体拮抗剂验证介导G_0期细胞周期再入的受体亚型;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Skp2和p27~(kip1)表达水平。结果 H22细胞中肿瘤干细胞(CD44~+CD133~+)比例为0.80%±0.15%;与对照组相比,皮质酮处理后G_0期细胞比例不变,而儿茶酚胺类应激激素EPI和NE处理后G_0期细胞分别降低了62.50%和53.00%,同时,EPI和NE组H22细胞总数增加,G_2/M和S期细胞比例升高;Skp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27~(kip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EPI和NE组相比,添加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特拉唑嗪和哌唑嗪处理后G_0期细胞比例升高;哌唑嗪处理后Skp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27~(kip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儿茶酚胺类应激激素通过激活α1肾上腺素能受体促进小鼠肝癌细胞系H22中G_0期细胞周期再入,其机制可能与S期激酶相关蛋白Skp2表达升高及其靶蛋白p27~(kip1)的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医院放射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论述了放射影像科在医院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根据放射影像科在医院建设中的特殊要求,强调了医院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宫颈癌细胞SiHa株,随机分为对照组、舒芬太尼L组(10 ng/mL)、舒芬太尼M组(20 ng/mL)、舒芬太尼H组(40 ng/mL)、si-NC组(转染si-NC)、si-circCAMSAP1组(转染si-circCAMSAP1)、舒芬太尼+pcDNA组(40 ng/mL+pcDNA)、舒芬太尼+pcDNA-circCAMSAP1组(40 ng/mL+pcDNA-circCAMSAP1)。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与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凋亡;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circCAMSAP1、miR-409-3p的表达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circCAMSAP1与miR-409-3p的靶向调控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抑制率:(0.00±0.00)%,凋亡率:(7.93±0.66)%]比较,舒芬太尼L组[抑制率:(13.58±1.29)%,凋亡率:(13.52±0.82)%]、舒芬太尼M组[抑制率:(28.50...  相似文献   
6.
由浙江省卫生经济学会主办、浙江省现代建筑设计院承办的浙江省医院建设管理与建筑设计研讨会于2006年11月8日在杭州召开。中国医院协会医院建筑与装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于冬女士,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到会指导。来自全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的主管领导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提交会议论文20余篇。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多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寡转移性前列腺癌根治术可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和患者的总生存受益,围手术期并发症是影响寡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一个重要因素。该研究旨在探讨寡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初步疗效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6年1月247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数据,其中寡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25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222例。两组均采用Clavien-Dindo手术并发症分级标准对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分级。观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下降比例并将并发症发生率与严重程度在寡转移组和非寡转移组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寡转移组术后3个月时21例(84.0%)出现下降PSA,下降比例低于局限组212例(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寡转移组共6例(24.0%)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严重并发症(Ⅲ度及以上)1例(4.0%),局限组共49例(22.1%)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严重并发症(Ⅲ度及以上)7例(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寡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并发症风险并非寡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