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2.
在27侧成尸上解剖了颈阔肌及该区的皮肤。观察了颈阔肌血管、神经的来源、位置及分布情况。测量了血管和神经的有关数据。颈阔肌有上、中、下血管蒂,动脉起始处的外径在0.3~2.0mm之间,位置较为恒定、因此颈阔肌肌皮瓣是修复领面损伤较理想的供体。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向临床提供视神经管的资料并试寻X线投照视神经管新的入射点,我们在20个颅上(中颅型9个,短颅型11个),分别测量了视神经管轴与颅正中矢状面及与颅水平面间的夹角。结果前者为36.7°,颅型间差别显著;后者为14.8°,差别不明显。新入射点位于顶首,至乳突的垂直距离,中、短颅型分别为7.3cm和7.0cm,无明显差别;至乳突的水平炬离分别是4.2cm和3.4cm,差别显著。经新入射点行X线实拍,视神经管显示良好。讨论了Rhees’s位摄影片时的临床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4.
针刺翼腭神经节治疗慢性鼻炎,临床报道痊愈率达95%,但与进针点等有关的解剖学资料尚少,临床工作者需要这方面有关的应用解剖。为此我们在52侧成人颅骨和16侧防腐的成人男性头部标本上进行了解剖观测、摹拟针刺和分层解剖。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精准解剖性左侧肾上腺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3月该院实施后腹腔镜下精准解剖性左侧肾上腺切除术的107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试验组),并与2016年1月-2018年12月实施后腹腔镜下解剖性左侧肾上腺切除术的9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止痛剂用量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及输血病例。试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43.6±10.5)和(67.8±15.1) min],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29.3±12.5)和(69.4±25.5) mL],腹膜损伤率较对照组低(4.7%和1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引流量[(79.4±22.3)和(81.9±26.9)mL]、术后住院时间[(5.9±0.7)和(5.8±0.7)d]、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7.7±4.4)和(16.7±3.6)d]和术后止痛剂用量[(167.3±79.8)和(174....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更好的预防和控制术后胆道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2年11月医院因梗阻性黄疸接受PTCD术的患者共66例,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后临床以及实验室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对影响术后胆道感染因素进行总结,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6例接受PTCD手术患者中术后发生胆道感染16例,感染率为24.2%;通过对手术前后各项指标监测,结果发现患者术后胆道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70岁、术前黄疸天数>15d、术前有胆道感染以及术前生活质量评分、引流方式、每日平均引流量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实施PTCD术的过程中加强术后胆道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意义重大,具体要做好术后的平均引流量、引流方式、术前黄疸天数等影响因素的监测和控制,消除和控制感染的影响因子,从而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X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并与冠心病心绞痛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治疗方法与冠心病心绞痛大致相同。结果:X综合征62例患多数无糖尿病及脂代谢紊乱;无明显男女性别差异:平均发病年龄小于冠心病的发病年龄;心绞痛持续时间多较长,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且不发生心肌梗塞;X线检查无异常,冠状动脉造影正常;部分患需加氨茶碱联合治疗;效果显;预后良好。结论:X综合征主要是由散在分布的冠状动脉前小动脉舒缩功能障碍引起,其特点均有别于冠心病心绞痛。  相似文献   
8.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328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328例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左心收缩功能异常和舒张功能异常两类,采取不同治疗方案,死亡率由18%降至5.48%。328例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11例,死亡9例,预后凶险。休克、肺感染或较长时间的低血压为重要诱因。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早期诊断困难,但咳嗽、心慌气短、心律增快、肺内湿啰音增多,心脏大是早期诊断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