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未闭的动脉导管形态学分类与堵闭术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未闭动脉导管的形态学分类及其对堵闭术的关系。方法 查阅1986~1997年的动脉导管造影片共120例,根据其显示未闭导管的大小及形态可分为5个类型,分别用海绵塞子、弹簧圈及Amplatzer堵闭器予以堵闭。结果 用海绵塞子及Amplatzer堵闭器堵闭均成功,未发生残余分流和再通病例;再弹簧圈堵闭30例,3例术后发现残余分流,2例发生弹簧圈脱落。结论 应用弹簧圈堵闭术时选择A型病例最佳,  相似文献   
2.
射频消融术在儿科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在儿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e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中的应用特点,明确儿科PSVT心内电生理机制及其检查的特殊性。方法筛选1995年~2003年住院的25例18岁以下的PSVT患者,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及RFCA术,根据年龄与合作程度采用局麻或全身麻醉。结果25例患者经心内电生理检查,2例属房性心动过速,10例有房室结双径路,16例有旁道,其中3例同时具有旁道及房室结双径路。所有患者均行RFCA术治疗。结论RFCA作为一项治疗儿科心律失常的新技术,临床证明安全、有效,但由于青少年患者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不断完善诊治技术、麻醉方式和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小儿心动过速心肌病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研究发现,长期发作的心动过速可引起类似扩张型心肌病的表现,即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一旦心动过速得到控制,原来扩大的心脏和心功能不全可部分或完全恢复,将此称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achycardiomypathy,TCMP)。TCMP是一种可治愈的心肌病,预后较好,及时认识本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对本院10例TCMP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旨在探讨射频消融(RFCA)在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自1998年8月~1999年12月用RFCA治疗小儿SVT共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8~14岁。经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在骶管或局部麻醉下,经皮穿刺右颈内静脉、股静脉、股动脉插入四极电极导管,先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后以大头导管精确定位标测,最后从小电能开始RF放电直至有效消融成功。结果 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示显性预激综合征6例(3例右侧,3例左侧),右侧隐匿性预激综合征1例,房室结双径路1例,持续性房室交界区反复性心动过速(PJRT)1例。RFCA治疗9例SVT,8例根治,1例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RFCA治疗儿童SVT疗效确切,创伤小,可重复应用。对顽固性SVT病儿,需终身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影响儿童学习者通过RFCA可得到根治。然RFCA对幼小婴儿心肌的长远影响尚待积累更多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心脏病在心导管检查或心血管造影过程中 ,心导管多次打折或心导管反复应用后处理不当 ,有时会发生心导管断裂于心血管腔内造成栓塞。异物抓获器不能有力地抓紧心血管腔内的异物 ,往往难以奏效。为此 ,我们自行设计制成网篮导管能多方位抓住心血管腔内的异物 ,予以有效取出 ,现报道如下。材料、方法和结果一、网篮导管的制作选用多股 (4 9根 )不锈钢纤维钢丝绕成直径为0 .4mm的单股钢丝绳 ,其性质柔软 ,任意弯曲而不易打折。将此钢丝绳剪下 4根 6cm的小段 ,4根钢丝绳的两端分别穿进 2个小钢圈内予以焊接固定 ,一端钢圈连接 1根直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β1肾上腺素受体(ADRB1)基因多态性Arg389Gly与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晕厥组为不明原因晕厥(unexplained syncope,UPS)患儿54例,其中男18例,女36例,平均11.8岁;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儿童54例,其中男20例,女34例,平均11.2岁。入选病例均行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根据HUTT结果,分HUTT阳性组即VVS组和HUTT阴性组,各组病例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ADRB1基因Arg389Gly多态性。结果健康儿童的等位基因Arg389和Gly389的频率分别为73.15%和26.85%,HUTT阳性患儿等位基因Arg389和Gly389的频率分别为66.67%和33.33%,HUTT阴性患儿等位基因Arg389和Gly389的频率分别为85.42%和14.58%;HUTT阳性患儿的Gly389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HUTT阴性组患儿及健康对照儿(P<0.05)。HUTT阳性组共30例(55.6%),其临床分型中心脏抑制型6例(20.0%),混合型9例(30.0%),血管抑制型15例(...  相似文献   
7.
儿童先天性和获得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和获得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的病因、临床特点、心电图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2例CAVB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①32例CAVB患儿中,先天性CAVB 14例,获得性CAVB 18例;②14例先天性CAVB患儿中,好转10例,死亡3例,失访1例;③18例获得性CAVB患儿中治愈5例,好转4例,无效6例(其中3例已安装永久起搏器),死亡3例.结论:先天性CAVB可为母患结缔组织病或先天性心脏畸形导致,心肌炎为儿童期获得性CAVB的主要病因.先天性CAVB的患儿如出现心室率慢、频繁阿-斯综合征发作、心电图伴有束支传导阻滞和Q-T间期延长者,预后差;心肌炎所致CAVB的预后取决于在急性期是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除病因治疗外,静脉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异丙肾上腺素增加心室率、及时安装临时起搏器治疗对预后很重要.  相似文献   
8.
547例川崎病临床分析及伴冠脉病变高危因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临床特征,探讨KD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关系,了解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的危险因素.方法 同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6年10月间547例住院KD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典型与不典型KD的临床特征,并探讨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高危因素.结果 547例中典型KD 434例,不典型KD 113例,不典型KD CAL发生牢较高(P<0.05);除肛周脱屑外,其他临床症状发生少,出现晚(P<0.05).547例KD中并发CAL 103例(18.82%),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性别、血沉、血小板、C-反应蛋白与CAL发生率有密切关系.结论 不典型KD的CAL发生率较高,肛周脱屑较其他临床症状出现早,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线索之一;3岁以下的男孩及血沉、血小板、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是CAL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川崎病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评价其在川崎病(KO)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3例KD患儿治疗前后血清VEGF的含量,并设置无发热、发热对照组;同时检测外周血常规、CRP及血清白蛋白等指标。结果KD组血VEGF含量无论治疗前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低白蛋白血症者高于血白蛋白正常者;CAL组与NCAL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剐。KD急性期VEGF值与中性粒细胞、CRP呈正相关。结论VEGF参与了KD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发病早期可能是一种有害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的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川崎病(K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5年7月至2006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内科30例KD患儿与30例健康儿童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ACE基因片段,分别为DD、ID和II 3种基因型;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KD组中DD、ID和II的发生率为13.3%、60.0%和26.7%;而在健康对照组中则为40.0%、30.0%和30.0%;这提示KD组中DD的发生率较低而ID的发生率较高(P<0.05).比较I和D这两个等位基因的发生率,I组在KD组的发生率较高,与对照相组比为56.7%和45.0%(P<0.05).结论 ACE基因的多态性与KD的发病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更深入的结论需要更大的样本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