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冠状动脉内皮化的预测价值以及对ADP受体拮抗剂用药时间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后12~18个月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造影后对无支架内再狭窄的30例患者的32支血管34个支架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根据成像结果分组,支架小梁完全内皮化的患者为完全内皮化组,支架小梁非完全内皮化的患者为非完全内皮化组,选18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无狭窄的患者为对照组,术后抽取肘静脉血,测定vWF水平.结果 非完全内皮化组血浆vWF水平显著高于完全内皮化组和正常对照组(29.13±8.47 μg/L比13.81±1.04 μg/L和12.83±1.13 μg/L,P<0.05),完全内皮化组血浆vWF因子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vWF对预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冠状动脉内皮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临床ADP受体拮抗剂用药时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CSF且无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畸形及血栓形成的患者60例作为慢血流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CAG证实血流正常且无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畸形及血栓形成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高分辨率多普勒超声仪测定两组患者的基础肱动脉内径(D0)、肱动脉内皮依赖血流量介导的舒张反应(FMD)及非内皮依赖的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反应(NID),以此反应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对慢血流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比例、血脂、空腹血糖、血压、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慢血流组与对照组在年龄、BMI、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舒张压水平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慢血流组吸烟比例(63% vs. 25%)、收缩压水平〔(126±12)mmHg vs.(119±13)mmHg〕均高于对照组(P<0.05);慢血流组男性比例(78% vs. 3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慢血流组与对照组相比D0、NID无统计学差异;慢血流组FMD显著低于对照组〔(6.3±1.3)% vs.(10.2±1.9)%,P<0.01〕,其平均血流帧数与FMD呈明显负相关(r=-0.70,P<0.01)。结论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与内皮功能紊乱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以环肺静脉消融为基础,分步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2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10例)和持续性房颤(2例)患者,以三步消融方法进行消融:环肺静脉前庭消融、节段性肺静脉消融和碎裂电位 (CFAEs) 消融。以每个阶段房颤不再被诱发作为消融终点,或完成三个阶段。结果消融结束时,10例阵发性房颤不再被诱发,其中第1阶段7例,第2阶段2例,第3阶段1例。2例持续性房颤在完成所有3个阶段后仍持续发作,最后经体外电转复。3例于术后2d内短暂复发,继续随访后未再房颤复发,1例房颤并典型心房扑动(房扑)患者术后复发房扑,无房颤复发。所有患者经(10±4)个月随访后,均无房颤复发,无左房房性心律失常出现。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手术中放电时间(38±11)min, X线透视时间(37±11)min,操作时间(3.0±0.5)h。结论 以房颤不再被诱发为手术终点、以环肺静脉消融为基础的分步消融治疗房颤策略是安全可行的。对于阵发性房颤采用环肺静脉消融术式即有良好效果,而对单纯环肺静脉消融不成功者结合节段性肺静脉消融及碎裂电位消融可进一步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对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术后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使用可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降低死亡、心肌梗死等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目前已成为常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2岁,因反复发作心悸10余年入院,常规心电图(图1A)有典型δ波,V1导联呈RS形态,R〈S,QRS时限110ms,PJ间期220ms,诊为B型预激综合征,拟行经导管射频消融。常规电生理检查示心房超速刺激诱发左束支阻滞型宽QRS波心动过速,心房激动顺序呈偏心性,诊断为左侧旁道引起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有效消融过程中(图1C),δ波消失,而V1导联QRS波群变成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形,  相似文献   
6.
发热 咯血 血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 20岁,农民,未婚。因间断咳嗽,咯血 3个月,加重 2d于 2002-11-25入院。患者于 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痰中带血丝,伴发热,体温最高达 38℃,次日晨可降至正常。无喘憋,无皮疹、肌肉酸痛,无尿急、尿频、尿痛,在院外对症及正规抗感染治疗无效。2个月前做胸部CT(02-09-29)示:双肺弥漫性肺泡性疾病,考虑肺泡蛋白沉积症。并在本院行纤支镜肺活检示:支气管黏膜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伴较多含铁血黄素细胞沉积。2d前症状加重,复查胸片及胸部CT无明显变化,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乏力明显,体重下降约 2…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31岁,因反复心悸5年余入院。既往心悸时记录的心电图(图略)示窄QRS波群心动过速。临床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拟行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PCI)治疗时机。方法选择95例行PCI治疗的NSTEMI患者,合并高血压53例,其中早期行PCI治疗28例,择期行PCI治疗25例;合并糖尿病42例,其中早期行PCI治疗22例,择期行PCI治疗20例。比较早期与择期PCI治疗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随访6个月反复心绞痛症状、再发心肌梗死、冠脉血运重建、心衰等情况。结果合并高血压的NSTEMI患者早期行PCI近期预后及随访6个月的预后好于择期行PCI治疗;合并糖尿病的NSTEMI患者早期行PCI治疗近期预后较择期PCI治疗预后差。结论对于合并高血压病的NSTEMI患者应早期积极行PCI治疗,合并糖尿病的NSTEMI患者择期PCI治疗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