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儿童的身心健康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发展."儿童优先,母亲安全"正逐步成为全世界维护人类健康和发展的新准则,随着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保健工作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1].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结核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结核病甚为罕见,早期诊断困难而致预后不良。现将我院发现并经治的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婴男,30天,因咳嗽,体重不增就诊。父母健康,无结核病史,其母亲妊娠分娩均无异常。1998年2月4日胎龄39周娩出。体重为3584g,Apgar评分为9分,生后第7天出院,当时吮吸奶较好。生后2周出现咳嗽,吮奶力低下而来诊。入院检查,营养一般,肤色尚可,无紫绀,呼吸平稳,无黄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咽不红,心肺叩听无异常,腹平软,肝脾未触及,颈软,前囱不隆起。X线胸片见右肺上野斑片状云絮样影,致使右肺上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普洱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普洱县1988—2005年传染病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普洱县1988—2005年共报告传染病15种,报告发病4528例。死亡6例。年均发病率136.28/10万,年均死亡率0.18/10万。报告发病最高年份是2005年423例。占总发病数的9.34%。最低的年份2000年155例.占总发病数的3.42%。地区分布:病例集中在县城附近人口较密集的宁洱镇,共报告发病1803例。占总发病数的39.82%。时间分布:以夏秋季为主,即5-9月份发病较高。年龄分布:10-岁组和25~岁组发病较高.分别占总发病的28.40%和30.04%.男性高于女性,但无明显的周期性。职业分布:以农民、学生、工人为主。结论:普洱县18年来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传染病流行特征已发生改变,发病主要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且有明显的季节性。病例集中在人口较密集的地区,必须改善和加强防控对策,重点抓好计划免疫相关疾病、性病和新发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我们紧紧围绕提高计免工作质量这一中心 ,从改革预防保健管理体制入手 ,按照“先行试点 ,稳步推开”的原则 ,重点对乡镇卫生院传统的计划免疫接种模式进行了变革 ,至目前 ,已有 14个乡镇卫生院建立起预防保健门诊 ,实行了统种统管制度 ,并通过开展集中接种服务 ,有效落实了防保工作任务 ,进而推进了乡镇卫生院改革 ,带动了以防保工作为主的各项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1 乡镇卫生院找到了合适、准确的功能定位实践证明 ,推行防保管理体制改革符合我省提出的“两保一放”原则 ,尤其是卫生院的社会功能通过集中接种充分体现出来。在推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普洱县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接种率统计分析。结果:普洱县2002—20epB)纳入儿童免疫规化后的接种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普洱县2002-2005年乙肝疫苗专项报表的数据进行05年乙肝疫苗三针(HepB3)全程接种率分别为72.35%、81.52%、92.92%、95.97%,全县HepB3全程平均接种率为85.43%。2002年乙肝疫苗首针(HepB1)及时接种率为0,2003—2005年HepB,及时接种率分别为16.29%、28.63%、60.87%,全县HepB。及时平均接种率为35.14%。且经卡方检验,2002年与2005年HepB1全程接种率和2003年与2005年HepB。及时接种率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HepB3全程平均接种率最高的是宁洱镇,为97.04%;最低的是凤阳乡,为68.66%;其中,2005年HepB1及时接种率最高的是宁洱镇,为89.18%,最低的是勐先乡,为27.04%。结论:普洱县HepB3全程接种率和HepB1及时接种率自纳入儿童免疫规化后逐年提高.达到项目进度要求目标,但各乡镇间HepB3和HepB1的接种率存在很大差距。我县交通、通信、文化、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影响HepB3全程接种率和HepB1及时接种率的重要因素,同时,提高农村产妇的住院分娩率、落实医院分娩儿童的HepB1及时接种,是提高新生儿HepB1接种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褥疮是久病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中晚期患者,临床多缠绵难愈。1992年至今我院用自拟生肌膏外敷治疗褥疮久不愈合者10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本院患者43例,由外院转入专治褥疮者57例;均为卧床超过3周以上的病人;男58例,女42例;年龄为64±15岁;褥疮病程最短20d,最长65d;褥疮发生部位:肩胛部15例,肘部23例,髋部28例,骶尾部30例,足跟、外踝部共4例;100例中Ⅱ度(炎性浸润期)28例,Ⅲ度(溃疡期)72例。12 临床症状 Ⅱ度患者主要见红肿部位受压迫致血循环受阻,形成瘀血斑,局部出现紫红色,皮下硬结水…  相似文献   
7.
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相关骨性标志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量观察分析ACL股骨止点相关骨性标志,明确其解剖特点,为临床提供客观可视的解剖依据。方法:对3例福尔马林处理和2例新鲜冰冻的成人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研究。屈膝90°行前抽屉试验,根据ACL纤维张力情况区分前内束和后外束,观察两束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的张力变化特性,然后从股骨止点切断韧带,观察有无骨性标志,并测量相关数据。对100例(男46例,女54例)成人股骨的外侧髁内侧面后1/3即ACL股骨止点处进行观察,测量其相关骨性标志数据。结果:5例膝关节标本均发现两个骨性标志,即长骨嵴和短骨嵴。100例股骨的股骨止点前方有一由股骨近端后方斜向前下至股骨远端的长骨嵴,其中62例标本股骨止点内有一短小的骨嵴,将止点分为坡度不同的两部分。有18例短骨嵴起自长嵴的转折处,即长嵴的1/2处,长、短骨嵴长度分别为15.11±2.64 mm和6.42±1.7 mm,长骨嵴与髁间窝顶线夹角为69°±7.28°,长骨嵴起自髁间窝顶线自前向后75.5%处,长短骨嵴夹角为69.48°±24.03°。结论:ACL股骨止点存在相关骨嵴,即前缘前方的长骨嵴,部分有两束股骨止点间的短骨嵴。这为临床ACL解剖重建提供了客观向导。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后心绞痛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心绞痛(PIA)是AMI后综合征的一种特殊类型。近期死亡率可达20%~40%[沙燕石,节译.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2,6:325]。现将本院经治疗50例AMI病人分析如下。临床资料50例AMI均符合1979年WHO诊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