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d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NIHSS和ADL评分。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9,41%,显著高于对照的6765%(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和ADL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第3、7d,NIHSS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1 病例资料王某 ,男 ,34岁 ,农民。 1998年 7月 2 1日起发热、头痛 ,全身乏力 ,左手背部麻木、痒痛 ,自服感冒药后未见好转 ,2日后出现烦燥不安、出汗多 ,继而出现怕声、怕光、怕水症状 ,嘴角流涎 ,言语不清 ,抽搐 ,于 2 3日晚由家人急送青曲镇卫生院 ,确诊为狂犬病。经抢救无效 ,于 2 4日上午死亡。2 诊断依据病史调查。王某于 3年前上山砍柴时 ,左手食指被砍2 .5 cm长伤口 ,当日晚看电影时被一小狗舔手 2 0分钟 ,未作任何处理 ,未接种狂犬疫苗 ,后伤口自愈临床表现。左手背部麻木痒痛、恐水、怕光、怕声、兴奋、流涎、失音、抽搐。实验…  相似文献   
3.
误食鹅膏毒蕈中毒严重威胁着人的生命与健康。本文阐述了鹅膏毒蕈的毒素分类及特性:在宏观上,总结出了鹅膏毒蕈的中毒症状;在微观上,分析了鹅膏毒蕈的发病机制,概括了国内外常规的治疗方法。以期为鹅膏毒蕈的研究提供理论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艾滋病的预防控制有赖于健康传播活动的有效开展.为了解郧县城市居民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大众媒体及医疗卫生相关部门对艾滋病健康传播的宣传效果,为下一步城市居民健康教育和制定艾滋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8月,对郧县城市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进行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登记,奇数号作为对照组,偶数号作为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第1、3、5d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变化,比较两组住院时间、30d病死率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第1d的LDH浓度、IL-6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5d的LDH、IL-6浓度水平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30d病死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在治疗过程中抑制了LDH、IL-6的生成和释放,降低了临床病死率,减少了患者住院天数,对感染性休克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笔者运用健脾软坚利水法拟方治疗肝硬化腹水42例,经临床观察,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观察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69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均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及B超等确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老年内科急症的特点、种类和致死因素。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中老年内科急症患者68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内科急症的特点、种类及致死因素。结果:68例中老年内科急症患者中患有脑血管病的占39.7%(27/68),以脑出血为主;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占30.9%(21/68),以冠心病为主;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占17.6%(12/68),以肺心病为主。年龄因素是中老年内科急症的重要致死因素。结论:中老年患者内科急症发病多以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及呼吸系统疾病为主,中老年内科急症的致死因素主要是年龄,其次与生活习惯、精神状态及并发症有一定的关系,应该加强对这三类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亚稀褶红菇的物种鉴定、地理分布、中毒症状及救治措施,为该物种造成的中毒事件应急处置及病患救治提供借鉴.方法 结合中毒案例,开展流行病学、临床救治调查分析,对毒蘑菇样本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亚稀褶红菇造成的中毒特征及救治方法进行系统整理.结果 2名中毒患者2015年7月26日晚食用了自己采集的“火炭菌”,潜伏期2~3h.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伴有酱油色尿,肌酸激酶急剧上升,并伴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血肌酐等的上升,最终表现为肾功能衰竭和呼吸衰竭,符合以往报道的亚稀褶红菇的中毒表现.2位患者给予血液灌流、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保肝、保肾、抗氧化等对症支持治疗,一名患者于40余天后死亡.另一名患者虽然历经转院治疗,至2016年2月底仍未出院,预后不佳.毒蘑菇样本通过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亚稀褶红菇(russula subnigricans).结论 亚稀褶红菇是一种毒性高的有毒蘑菇,其在我国分布较广,形态学分类结合分子生物学(使用ITS片段)方法是物种鉴定的有效方法,此蘑菇中毒者潜伏期短,人中毒靶器官主要为横纹肌,重症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属于乙型肝炎疾病晚期,随着疾病的进展,肝硬化程度不断加重,肝功能反复异常,治疗难度会逐渐加大。因此,尽早阻断或延缓肝硬化的发展,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积极治疗意义。而治疗的关键主要在于长期抑制或清除病毒,减轻肝脏炎症和肝纤维化,阻止疾病进一步发生和发展[1]。我们应用软肝丸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0例,临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误诊情况,为避免误诊或延误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1年-2014年14年间收治的96例老年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早期诊断、临床特点、预后、误诊信息等进行分析.结果 96例患者中有65例是在急诊、门诊或入院后2h就行MRI或CTA检查明确诊断,其余患者均有误诊或延误诊断情况.结论 老年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变化多端,易被误诊或延迟诊断,应引起急诊科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