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02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2篇
  2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于1990~1993年采用灭滴灵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4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反复血便,混有脓或粘液,多次培养无致病菌生长,找不到阿米巴,按细菌性痢疾治疗2~3周无好转。结肠镜检查见肠粘膜充血水肿,有散在小出血点,病变区粘膜较脆,触之易出血。或有0.1~0.3cm溃疡或溃疡融合成片,溃疡  相似文献   
2.
兔坐骨神经挤压伤的MRI与SEP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和体感诱发电位以及两者结合在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4只兔按钳夹力的不同随机分为A、B两组,左后肢为损伤侧,右后肢为对照侧,建立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模型,于伤后1、2、4、8周行MR扫描,同时行双侧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结果:损伤侧24条神经,有23条MR显示异常,诊断正确率95.8%,假阴性率4.17%(1/24);24条损伤侧坐骨神经,有22条SEP显示异常,诊断正确率91.6%,假阴性率8.3%(2/24)。MRI与SEP对神经损伤的正确诊断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MRI与SEP结合起来,24条损伤神经均显示异常,诊断正确率100%。结论:MR与SEP检查可无创、准确地判断神经损伤,两者结合可明显提高神经损伤的正确诊断率,重复性好,可作为神经损伤的较好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浆腹腔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骨膜蛋白(periostin)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对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医院收治的260例行PCI手术AMI患者,统计术后1年内MACE发生率,并根据是否发生MACE将其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单因素分析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vaspin、periostin及Lp-PLA2对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260例AMI患者,在行PCI术后1年内MACE发生率为9.62%(25/260)。两组年龄、高血压病史、疾病类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入院血糖、肌酐、三酰甘油(TG)、发病至治疗时间(OTN)、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分级、vaspin、periostin及Lp-PLA...  相似文献   
4.
盐酸吡格列酮胶囊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盐酸吡格列酮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受试制剂盐酸吡格列酮胶囊和参比制剂盐酸吡格列酮片30 mg,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Tmax分别为(1.9±0.5),(2.1±0.6)h;Cmax分别为(1 480.0±234.9),(1 436.5±206.4)μg·L-1;t1/2β分别为(6.0±1.4),(6.4±1.4)h;AUC0→24分别为(8 893.6±1979.9),(8893.2±1913.8)μg·L-1·h;AUC0→∞.分别为(9 706.4±2 394.5),(9928.3±2512.4)μg·L-1·h,盐酸吡格列酮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4±17.5)%.结论:经统计学分析,盐酸吡格列酮胶囊与盐酸吡格列酮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5.
育龄妇女不同月经周期子宫内膜MRS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不同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单体素磁共振波谱的特征及代谢水平。方法:30例20~45岁女性健康志愿者,月经周期规律,临床及B超检查无子宫内膜疾病。按照月经周期分为分泌期子宫内膜组(A组)和增殖期子宫内膜组(B组)两组,分别行常规盆腔MRI扫描及子宫内膜单体素MRS扫描,观察增值期和分泌期胆碱(choline,Cho)、肌酸(creatine,Cr)和乳酸(lactate,Lac),脂质(lipin,Lip)峰的情况。结果:30例志愿者28例完成检查,分泌期及增殖期子宫内膜均有Cho峰(28/28,100%);分泌期子宫内膜的Cho峰较高,均数约67.08±10.25增殖期子宫内膜的Cho峰相对减低,均数约48.69±7.35,两者之间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7例分泌期子宫内膜可见Cr峰,3例见Lac峰,所有的志愿者均未见Lip峰的情况。结论:Cho是女性子宫内膜的正常峰,随着月经周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与子宫内膜细胞增殖与调亡的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韦格纳肉芽肿痛的临床及CT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肺韦格纳肉芽肿痛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儿例患者中,多发肿块、结节影10例(91%),伴空洞形成8例,病灶周围毛刺征3例,胸膜凹陷征1例,晕征4例,血管供给征6例。浸润性阴影4例(36%),其中3例伴多发结节及空洞形成。气道受累3例(27%),胸膜受累2例(18%)。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c—ANCA)阳性10例,cANCA阴性1例。结论:多发病灶周围的毛刺征、晕征以及伴发的气道改变对韦格纳肉芽肿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肢高分化及黏液型脂肪肉瘤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的关系,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2例下肢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表现,与术后病理类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例高分化型脂肪肉瘤边界清楚,T,WI及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内部分隔厚度〉2mm;CT为均匀低密度,分隔轻中度强化。病理见较多分化好的脂肪细胞。4例黏液型边界大部分清楚,T,WI等低信号,3例夹杂少许高信号脂肪影,T2WI以高信号为主,内见多房分隔:CT上呈等、低混杂密度,不均匀团片样、云絮状强化,实性成分及粗大间隔强化明显。病理上疏散黏液中见短梭形细胞或单泡状脂母细胞。结论高分化型脂肪肉瘤影像学表现典型,多数黏液型脂肪肉瘤伴有少量脂肪,MRI及CT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肿瘤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20 0 0年 6~ 12月 ,我院共行新式剖宫产术 96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治疗组年龄 2 4~ 2 9岁 ,平均 2 6 .3岁 ;孕周 36~ 42周。其中初产妇 85例 ,经产妇 11例。另选行皮肤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9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孕周、手术指征无显著性差异。手术方法 :1术者站于患者右侧 ,采用 Joel- Cohen切口 ,即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下约 3cm,切口呈直线 ,长 12~ 13cm,仅切开皮肤。 2于切口中间向下切开脂肪层 2~ 3cm ,深达筋膜层 ;再将筋膜切开一 2~ 3cm长小口。 3将直剪刀尖稍稍张开 ,剪刀的一叶位于筋膜上 ,一叶位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腺样囊性癌(ACC)的CT及PET/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或支气管纤维镜活检证实的原发性肺腺样囊性癌的CT及PET/CT表现,17例均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5例同时行PET/CT检查.结果 17例ACC中,中央型(n=15)、周围型(n=2).中央型ACC中,肿物局限于腔内2例,腔内外肿块9例,弥漫管壁浸润型4例.周围型2例中可见分叶,未见明显毛刺.CT表现:除弥漫浸润型ACC边界不清外,大部分病灶边界较光整,密度均匀,2例见坏死,多数平扫为低或等密度,多为轻-中度强化.PET/CT上SUV最大值为2.5~8.7(平均5.96±2.38).8例继发阻塞性炎症或/并肺不张,4例伴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并肺内转移.结论 原发性肺ACC是一种少见的肺内肿瘤,其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主要表现为腔内外肿块或弥漫浸润性生长,CT扫描结合MPR技术可以清楚显示病灶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阴道彩超及MRI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2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的临床资料,20例行阴道彩超,17例1周内行MRI检查.结果 20例中,阴道彩超诊断正确15例(75%),误诊5例(25%),阴道彩超诊断准确率为75%.阴道彩超分为两型:单纯妊娠囊型14例(70%);混合回声包块型6例(30%).MRI分为两型:单纯妊娠囊型:9例(约52.9%);混杂团块型:8例(约47.1%),17例MR检查均正确诊断.结论 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的主要影像学表现为子宫疤痕处的囊性、囊实性结节或肿块.阴道彩超及MRI均可作出准确诊断,MRI在诊断子宫疤痕妊娠方面优于阴道彩超,可作为子宫疤痕妊娠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