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麝香对颅骨骨缺损模型大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SDF-1)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水平变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雌、雄各150只,利用牙科钻建立颅骨骨缺损模型,模型动物完全随机分为给药组和模型组,又将这两组分别分为3小组,每组50只。给药组灌服麝香,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各组7d、14d、28d血清中SDF-1、HGF的变化,将所得OD值处理计算后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第7天SDF-1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8),第7天和第14天HGF含量均增加(P=0.0158,P=0.0234),但第7天表达增加更加显著。结论麝香可促进大鼠颅骨骨缺损区的愈合速度,而这种愈合机制可能与增加血清中SDF-1、H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加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日渐增加,这不仅会增加国家、社会的医疗投入,而且使人民的负担更加沉重。如何有效的预防、缓解甚或逆转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情的进展一直是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因此更加深入的了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与发展过程,为研发有效的药物提供理论支撑将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OPG/RANK/RANKL细胞信号通路就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本文旨在对此细胞通路的研究现状与其作用展开综述,以期对今后研究此细胞信号通路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缓解及治疗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常见的与年龄密切相关的全身性骨代谢失常疾病,对老年人群的健康产生较大威胁,其诱发因素为骨形成和骨吸收代谢平衡轴被打破而导致骨稳态环境发生改变.外泌体是细胞外一种微小的膜性囊泡,作为细胞间的交流工具在信息传递和物质交流过程中起重要的介导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旁分泌效应产生外泌体并广泛参与骨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4.
病历资料 患者,男,65岁,农民,自觉左颈部包块,3小时前自服自制野生草乌酒一口,服后即感唇舌、咽喉部麻木,喉阻感,大汗淋漓,先未在意,后症状加重入院.既往体健,无过敏史.入院查体:体温不升,P 117次/分,R 25次/分,BP 70/50mmHg,神志恍惚,面色苍白,全身出汗,口鼻中药酒味,四肢冰冷,心率117次/分,律不齐,双肺湿啰音,余(-).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用药水平与制定科学合理的药占比指标联系起来,即通过干预用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以合理的用药水平客观反映(测算)出一个真实可行的药占比,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药占比指标提供依据。方法在调研的基础上,确定5个治疗方案较单纯、病例数相对较多且无其他合并症,或虽有其他合并症但不需要治疗且不影响疾病本身发展和转归的病种纳入本研究,对住院总费用、药品费用、药占比、处方(医嘱)用药不合理率等指标进行考核,共干预4轮,干预结束从横向和纵向对干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个干预病种的药占比平均降低了11.19个百分点,5个病种的药品费用、药占比、处方(医嘱)用药不合理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从横向和纵向对结果进行比较均认为干预用药有效。结论医院可借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药占比,与干预病种对照,剔除各种影响因素,医院总体药占比至少可以降低到干预病种平均药占比降幅的一半,即在现行基础上再降低至少5.5个百分点,同时也可为县级公立医院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麝香对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麝香高、中、低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制备麝香含药血清及生理盐水血清。15只SD大鼠利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BMSCs,培养至P3代,通过形态学观察、表型鉴定、成骨成脂诱导鉴定BMSCs,鉴定认为培养成功后通过麝香含药血清干预BMSCs,检测细胞增殖率,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麝香含药血清对BMSCs迁移的影响。结果外源性大鼠BMSCs呈梭形贴壁生长,生长状态良好;表型鉴定:CD45、CD34阴性表达,CD44、CD90阳性表达;细胞成骨、成脂诱导后可定向成骨、成脂分化;不同浓度麝香组与对照组比较均能提高BMSCs增殖率(P0.05);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麝香在24 h、48 h、72 h均增加BMSCs迁移(P0.05),以低浓度组效果最佳。结论麝香含药血清可以促进BMSCs增殖,促进BMSCs的体外迁移。  相似文献   
7.
李菊兰  李应福 《光明中医》2016,(10):1479-1481
目的本临床观察通过分析带状疱疹的病因病机,突出本病对于患者生活的影响,进而应用治疗及综合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本院的60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观察,随机将入选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综合护理指导和常规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2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联合普通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干细胞因子(SC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颅骨骨缺损模型大鼠中的作用及麝香对二者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颅骨钻建立颅骨骨缺损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给药组与模型组,再将给药组和模型组随机分为3小组,给药组灌服麝香,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分别在干预后7 d、14 d、28 d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SCF表达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颅骨骨缺损处MCP-1 mRNA含量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第14天SCF表达最低,且无显著性,第7天和第28天其表达均比第14天升高,这两时间段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2、0.0025),但是第7天SCF表达增加更加显著;给药组在第7天MCP-1 mRNA表达水平最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和第28天其表达持续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33、0.1597)。结论SCF、MCP-1在颅骨骨缺损修复愈合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麝香通过增加模型大鼠血清中SCF的表达和颅骨骨缺损组织MCP-1 mRNA的表达,间接反映出骨缺损修复愈合机制可能与增加SCF和MCP-1 mRNA表达有关,麝香在加速骨缺损修复与愈合微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认为,肝肾精血亏虚不足为膝骨关节炎发生源头,是为本虚;风寒湿邪外袭人体致病为实证,是为标实.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常见方法有内治法、外治法以及内外结合的综合治法.内治法遵循标本兼治的原则,在充分辨证的基础上遣方用药;结合中药外敷、中药熏洗、中药离子导入、针刺、推拿等外治法,通过皮肤使药物达于患处、缩短药物起效...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质量降低、脆性增加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其发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明显上升,其严重的并发症及较高的治疗费用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信号通路蛋白及基因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Wnt/β-catenin通路在骨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及中药靶向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概况方面做一综述,旨在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及精准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为中药多靶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独特优势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