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性研究文献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为了解中国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性研究的现状,查阅并统计1989~2 0 0 3年期间中国医学专业杂志中有关UC治疗的文章,依据循证医学(EBM)的原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 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CC)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检索年代为1989~2 0 0 3年,检索式为“溃疡性结肠炎(任意字段)AND治疗(任意字段)”,选出UC治疗性研究的文章,逐篇查阅全文后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UC治疗性研究的文章2 174篇,临床药物治疗性试验15 2 3篇(70. 1%) ,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CT) 11篇(0 . 7%) ,设有对照者673篇(4 4 . 2 %) ;无对照试验83 9篇(5 5. 1%) ,仅有1篇系统评价(SR)的文章。有5 77篇文章能够根据EBM的标准分级,其中89 .4 %具有Ⅲ级论证强度。药物临床治疗性试验中,90 5篇有诊断标准,7篇有纳入及排除标准;有疗效判定标准者13 3 4篇,但85 8篇标准未说明来源;3 70篇进行了随访,报告失访仅有17篇,仅2篇采用了意向性分析(ITT)。对照研究中,试验前进行过均衡性检验者484篇。治疗性研究中,单纯中药或西药治疗分别为93 3和15 4篇,中西药结合治疗为43 6篇。单纯中药和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有效率>90 %。结论 UC治疗研究中以临床药物治疗性试验报道居多,绝大多数为中药及中西药结合治疗性试验,且绝大多数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连理汤加味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IL-33表达的影响及临床疗效,以期阐明连理汤加味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84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辨证使用连理汤,考察IL-33表达及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治疗组为95.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血清中IL-33的含量较治疗前均出现了明显的上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IL-33的含量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辨证使用连理汤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可影响IL-33表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聚卡波菲钙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把符合罗马Ⅲ标准的36例C-IBS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聚卡波菲钙片2片,tid,18例)和对照组(安慰剂2片,tid,18例)。研究包括1周基线期和4周治疗期。主要疗效指标为每周C-IBS总体症状的评分,次要疗效指标包括每周便秘、腹部不适/疼痛、腹胀、排便次数、排便费力及排便不尽感的严重程度评分。同时观察治疗期的不良事件。结果:聚卡波菲钙治疗后,患者每周C-IBS总体症状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且改善等级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周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其余各症状组间比较无差异。治疗第3周和第4周治疗组患者便秘严重程度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其余症状组内比较无显著差异。研究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聚卡波菲钙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缓解C-IBS症状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是1997年发现的天然免疫系统中的细胞跨膜受体,可与病原识别模式分子结合,在MD-2、CD14辅助下激活下游信号传导分子,最终导致核因子(NF)-κB激活,引发炎症介质表达,成为联系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纽带.本研究检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肠黏膜TLR4、CD14与NF-κB的表达并将其与疾病活动度及病理分级相比较,以探讨它们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201例溃疡性结肠炎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我国相对少见,但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13年来住院UC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UC的临床特点,为其诊断、治疗、预防和干预性研究提供参考。对象与方法对1990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UC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001年发表的“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治规范建议”[1]规范诊断标准制订统一调查表,由专业医师认真填写。调查内容包括:UC的诊断情况包括临床类型、疾病分期、严重程度、病程、主要症状和体征、肠外表现、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是1997年发现的天然免疫系统中的细胞跨膜受体,可与病原识别模式分子结合,在MD-2、CD14辅助下激活下游信号传导分子,最终导致核因子(NF)-kB激活,引发炎症介质表达,成为联系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纽带。本研究检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肠黏膜TLR4、CD14与NF—kB的表达并将其与疾病活动度及病理分级相比较,以探讨它们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假性肠梗阻(intestinal pseudo-obstruction,IPO) 是由于神经抑制、毒素刺激或肠壁平滑肌本身的病 变而导致的肠壁肌肉运动功能紊乱,临床具有肠梗 阻的症状和体征,但无肠内外机械性梗阻因素存在, 所以又称为动力性肠梗阻[1]。笔者对老年假性肠梗 阻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期病变的影响。方法 100例经双源螺旋CT检测出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51)及对照组(n=49):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0mg/d口服,对照组未行他汀类药物治疗。24个月后复查斑块情况。同时随访患者的血脂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及颈动脉中膜厚度(CIMT)。结果 51例患者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后总胆固醇(TC)降低14.9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24.22%,总甘油三酯(TG)下降17.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增加7.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斑块平均缩小(2.80±1.83)%,CIMT平均减少(0.11±0.02)mm,hs-CRP减少(2.95±0.24)mg/L,49例对照组斑块平均增加(2.17±1.73)%,CIMT平均增加(0.21±0.03)mm,hs-CRP增加(1.28±0.1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血脂及hs-CRP水平,减少CIMT厚度,逆转或稳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   
9.
微生态制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希诗  欧阳钦 《四川医学》2003,24(6):639-641
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在其问世初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直到上世纪 90年代 ,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应用。目前有关微生态制剂的研究日新月异 ,本文就微生态制剂在炎症性肠病 (IBD)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IB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 ,一般认为IBD发病与肠道局部异常的免疫反应有关 ,而且肠道菌群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治疗方面 ,微生态制剂毒副作用小、适合长期服用。 1994年 ,世界卫生组织针对细菌耐药性提倡将使用微生态制剂作为细菌干预治疗的一种方案[1] 。1 微生态制剂的定义及来源1 1 定义 :1974年…  相似文献   
10.
Toll样受体(toll likereceptors,TLR)是1997年发现的天然免疫系统中的细胞跨膜受体,可与病原识别模式分子结合,在MD2、CD14辅助下激活下游信号传导分子,最终导致核因子(NF)κB激活,引发炎症介质表达,成为联系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纽带。本研究检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肠黏膜TLR4、CD14与NFκB的表达并将其与疾病活动度及病理分级相比较,以探讨它们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一、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UC组选择2003年3月-2004年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明确诊断的UC患者44例,男32例,女12例,均为活动期,符合2000年全国炎症性肠病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