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采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近20年下肢康复机器人的相关文献,总结该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 使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收录的自2002年1月至2022年8月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发文情况,采用NoteExpressV3.5管理和去重,采用CiteSpace.V.6.1.R2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发文情况、作者、关键词进行共现、聚类、突现分析,并绘制相应的知识图谱。结果 共纳入490篇文献,纳入研究者1364名,主要研究者30人,发文量≥5篇,最突出的作者为张立勋,发文量为15篇。共纳入研究机构387个,主要研究机构28个,发文量≥4篇,其中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为发文量最多的机构,2002—2022年共发文13篇。共纳入关键词444个,其中高频关键词共20个,频次≥10。共形成15个聚类标签;通过关键词突现研究近些年下肢康复机器人的研究趋势和研究前沿。结论 下肢康复机器人研究领域的文献发文量呈现总体上升趋势,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展示下肢康复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和热点方向,为进一步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目前下肢康复机器人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运动学、步行功能、仿真分析、外骨骼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名经部位对称的少泽、至阴穴刺血法对孕鼠泌乳素、乳腺组织形态的影响及子宫组织Cx-43蛋白的表达,观察部位对称的同名经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方法:将68只Wistar大鼠(雌鼠50只,雄鼠18只)雌雄合笼制备孕鼠模型,将36只孕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1、A2、A3,模型对照组B,每组9只;空白对照组C未孕鼠9只,备用5只,模型A1组刺少泽穴、A2组刺至阴穴、A3组刺少泽、至阴穴,模型B组为只孕不针组,空白对照组为不孕不针组,针刺7天,第8天采血后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泌乳素含量,观察乳腺组织形态变化及子宫组织Cx-43蛋白的表达。结果:空白对照组C不孕鼠的泌乳素水平最高,孕鼠模型组A各组及模型对照组B泌乳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模型组A各组较模型对照组B泌乳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模型A组各组组间比较泌乳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C大鼠乳腺小叶腺泡数少、大小不一,腺泡切面相对较小;模型组乳腺小叶腺泡数量增多,腺泡较为规则,腺泡切面相对较大,且模型A组各组较模型对照组B腺泡数量增多,腺泡更为规则;模型组A组组间无明显差异;模型A组各组与模型对照组B的灰度值相比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刺血法对孕鼠PRL水平有一定影响,呈增高趋势,符合正常孕期的激素水平变化状态,且刺血少泽穴、至阴穴对孕鼠PRL值水平的表达、乳腺组织形态变化及子宫组织Cx-43蛋白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在民间疗法"火柴棒灸"的启发下,应用火柴棒灸耳穴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获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的20名病例均为2012年1月~2016年3月治疗的患者,其中男14名,女6名;年龄最小5岁,最大13岁,以5-8岁为多;均发生在冬春季交替期。其中左侧发病8例,右侧发病12例。病程最长3 d,最短1 d。治疗前接受抗生素、中药等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风市穴刺络拔罐治疗足少阳经型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足少阳经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刺络拔罐组运用针刺结合风市穴刺络拔罐治疗,针刺穴取患者双侧腰夹脊、肾俞、大肠俞及患侧环跳、委中、昆仑、承山;常规针刺组单纯运用针刺治疗,取穴同刺络拔罐组。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刺络拔罐组风市穴刺络拔罐每周1次,治疗3个疗程后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JOA)评分评定疗效。结果:刺络拔罐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优于常规针刺组的90%(27/30,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针刺结合风市穴刺络拔罐治疗足少阳经型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较好,且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利妥昔单抗对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 通过检索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依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试验文献,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月,由2名评价者对文献进行筛选及质量评价,采用Revie...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CSR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30例。由于治疗过程中三组均有病例脱落,最终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参与疗效评价者分别为28例、29例、28例。三组患者均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针刺穴位选取颈夹脊、天柱、后溪、申脉、悬钟、手三里、少海;对照1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针刺选穴与操作手法同观察组;对照2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针刺选穴与操作手法同以上两组。三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三组患者颈肩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NDI评分、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的颈肩部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后的颈肩部VAS评分低于对照1组(P<0.001)和对照2组(P=0.042)。三组患者治疗后...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项背肌筋膜炎患者采取《内经》毛刺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项背肌筋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常规针刺组给予普通针刺,《内经》毛刺法组给予《内经》毛刺法治疗,5次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统计并比较两组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有效率,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压痛积分、功能障碍积分。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的VAS、压痛积分、功能障碍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首次治疗后《内经》毛刺法组较常规针刺组VAS 评分降低更显著;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90.00%低于《内经》毛刺法组总有效率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经》毛刺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较普通针刺效果更好;《内经》毛刺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可及时止痛,明显减轻患者压痛症状,且明显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和灸少泽或至阴或少泽加至阴刺激泌乳的疗效.方法:将60例缺乳患者随机分为少泽组(20例)、至阴组(20例)、少泽+至阴组(20例).3组分别使用艾条温和灸少泽、至阴、少泽+至阴,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3次.进行症状体征评分和泌乳素含量检测,对比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和泌乳素含量均明显降低(P...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建中补肾消癥汤在调控miRNA-139作用于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以调节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2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UUO组,建中补肾消癥汤低、中、高剂量组,尿毒清组,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动物模型。造模术后3 d开始灌胃给药,假手术组,UUO组每天予以等量蒸馏水灌胃,建中补肾消癥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6,12,24 g·kg-1·d-1给予建中补肾消癥汤水溶液灌胃,尿素清组予6.2 g·kg-1·d-1给予尿毒清颗粒水溶液灌胃,观察14,21,28 d后小鼠的形态变化,观察小鼠一般体征及梗阻侧肾间质纤维化指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马松(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梗阻侧肾组织中miRNA-139的表达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梗阻侧肾组织中β-catenin,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梗阻侧肾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蛋白的表达。结果 14,21,28 d后,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小鼠β-catenin,PAI-1蛋白表达升高(P<0.05),miRNA-139,MMP-7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UUO组比较,经尿毒清组及各中药组治疗后小鼠β-catenin,PAI-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miRNA-139,MMP-7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且建中补肾消癥汤高剂量组的疗效优于其他剂量及尿毒清组(P<0.05)。结论 建中补肾消癥汤可能通过对miRNA-139的干预作用,调控Wnt/β-catenin通路起到抗肾纤维作用,达到保护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脏病(CKD)进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毛刺法与常规针刺治疗对颈型颈椎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治疗组采用毛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部症状体征评分与颈部肌肉僵硬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首次治疗后、治疗1个疗程后及治疗后颈部症状体征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首次治疗后及治疗1个疗程后颈部症状体征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首次治疗后及治疗后颈部肌肉僵硬感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首次治疗后及治疗后颈部肌肉僵硬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为89.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刺法与常规针刺均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毛刺法改善颈部症状体征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