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李妙嫦  黄燕 《医疗保健器具》2012,19(7):1154-1155,1158
目的探讨基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调整降纤酶剂量方案在急性脑梗死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降纤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只接受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基础治疗。降纤酶组除接受基础治疗外,还加用基于血浆FIB水平调整降纤酶剂量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评价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两组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降纤酶组血浆PT、APTT明显延长(P〈0.05),FIB显著下降(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降纤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下降(P〈0.05);④治疗后降纤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⑤两组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于血浆FIB水平调整降纤酶方案可快速平稳降低患者FIB水平,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急性脑梗死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多胺氧化酶(PAO)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第1、3、7、14天及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PAO水平,分析急性脑出血PAO动态变化与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和预后的关系;并于发病第1、3天进行头颅CT检查,计算脑水肿面积及出血量。结果:①急性脑出血组各时间点血清PA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并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血清PAO水平逐渐下降(均P〈0.05);②发病第1d和第3d患者血清PAO水平随着脑出血体积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③急性脑出血患者入院第1d、第3d、第7d、第14d神经缺损功能CSS评分和血清PAO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PAO水平明显增高,可作为判断脑出血量和病情预后的血液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症状性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0年在我院行颅内外动脉支架成形术的10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病人,就手术安全性及术后近远期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0例病人,手术成功率达100%,8例病人术后症状消失,2例术后症状好转。随访4个月~18个月,所有病人无卒中临床复发,支架内均无血栓形成或内膜增厚。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比较安全,近期疗效较好,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继续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凯力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152例TI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凯力康联合阿司匹林组(治疗组),阿司匹林常规治疗组(对照组)。结果凯力康联合阿司匹林组治疗TIA的总有效率为85.2%;常规阿司匹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凯力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阿司匹林治疗组。  相似文献   
5.
李妙嫦  黄燕 《临床医学工程》2012,19(8):1306-130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溶血磷脂酸(LPA)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出血性卒中组28例和缺血性卒中组32例。入院当天(发病7天内)以ELISA法测定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LPA水平,所有患者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析急性脑卒中LPA水平与脑卒中各类型、初发/复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①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缺血性卒中组患者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P<0.05);②复发组脑卒中患者血清LPA水平比初发组明显增加(P<0.05);③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LPA水平随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的增高而增高(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LPA水平明显增高,尤其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更为明显,可作为判断脑卒中患者病情诊断、严重程度及再发风险的血液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症状性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0年在我院行颅内外动脉支架成形术的10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病人,就手术安全性及术后近远期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0例病人,手术成功率达100%,8例病人术后症状消失,2例术后症状好转。随访4个月~18个月,所有病人无卒中临床复发,支架内均无血栓形成或内膜增厚。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比较安全,近期疗效较好,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继续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免疫抑制剂吗替麦酚酯(MMF)治疗伴或不伴其他自身抗体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NMOSD患者分为伴有其他自身抗体阳性组(阳性组)及不伴有其他自身抗体阳性组(阴性组),比较2组患者在接受MMF治疗前后的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年平均复发率(ARR)。结果纳入的90例患者中,6例因不良反应退出研究,6例因检查欠配合、复诊不及时等原因被剔除,共78例患者(阳性组30例、阴性组48例)被纳入统计。78例患者治疗时间12~39.7月。阳性组与阴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段的ED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2组治疗后30 d、90 d、180 d、360 d的EDSS评分均较治疗前低(P均<0.05/4),治疗后的前6个月阳性组下降幅度较阴性组明显,治疗6个月后阴性组的下降幅度较阳性组明显。2组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阳性组有9例出现复发,共复发12次,阴性组有12例出现复发,共复发16次。与治疗前比较,阳性组及阴性组治疗后的ARR均降低(P均<0.01)。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