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评估不同糖耐量状态孕妇的临床特征、胰岛素敏感性及血清脂肪因子水平,探索妊娠糖尿病的血清预测因子。方法 入选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定期产前随诊的74例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阳性孕妇,记录临床资料,进一步在妊娠24~28周行100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根据血糖值分为妊娠糖尿病(GDM)组25例、糖耐量异常(IGT)组25例、糖耐量正常(NGT)组24例。各组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9、FGF-21、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和脂联素水平。并将3组资料对比,分析各种因子与患者基线资料和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GDM组GCT血糖值[(9.21±0.75)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5.39±0.34)%]显著高于NGT组[(8.52±0.50)mmol/L、(5.18±0.20)%;均P<0.05],但与IGT组[(9.14±0.64)mmol/L、(5.28±0.28)%;均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孕妇在年龄、孕早期收缩压、孕早期舒张压、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BMI增加值、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从NGT到IGT到GDM组,OGTT血糖曲线下面积(AUCBG)[(19.84±1.95)、(23.20±1.51)、(26.58±2.02)mmol/(L·h)]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1.84±0.91)、(1.85±1.15)、(2.49±1.36)×103pmol/(L·h)]均逐渐升高,GDM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高于NGT组[3.0(1.5, 5.2)比2.5(1.5, 3.4),.P<0.05],但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低于NGT组[230.5(144.6, 311.6)比235.6(168.1, 350.0),P<0.05]。GDM组、IGT组、NGT组FGF-19[(284.42±78.16)、(268.17±72.97)、(283.86±79.74)ng/L]、FGF-21[(798.16±273.57)、(882.43±322.17)、(842.75±343.01)ng/L]、vaspin[(22.36±7.27)、(23.53±7.90)、(22.63±9.11)μg/L]、瘦素[(5.51±1.44)、(5.58±1.58)、(5.48±1.47)μg/L]、脂联素[(798.85±255.14)、(863.44±252.18)、(828.36±249.32)μg/L]和IGFBP-1[(40.44±16.41)、(49.57±12.60)、(43.80±16.58)μg/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妊娠期不同糖耐量状态下多种脂肪细胞因子水平均无显著差异,并未发现妊娠糖尿病的有效血清学预测因子,脂肪细胞因子在妊娠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不同病因低血糖症患者的动态血糖谱特点,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低血糖症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20例低血糖症患者进行3~6 d的动态血糖监测,其中胰岛素瘤6例、反应性低血糖7例、自身免疫性低血糖2例、胰岛细胞增生3例、药物相关性低血糖1例、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1例。分析不同病因低血糖症患者间的动态血糖谱差异。结果 每例患者平均监测(88.9±10.8)h,在有低血糖的患者中检测出38~936次低血糖。各组平均血糖由低到高分别为: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2.97±0.59)mmol/L]、胰岛细胞增生[(4.83±1.32)mmol/L]、胰岛素瘤[(4.87±1.37)mmol/L]、药物性低血糖[(5.98±0.8)mmol/L]、反应性低血糖[(6.38±1.99)mmol/L]、自身免疫性低血糖[(7.63±2.67)mmol/L]。低血糖的构成比由低到高分别为:自身免疫性低血糖和药物性低血糖(均为0)、反应性低血糖[0.5%(0,1.6%)]、胰岛素瘤[9.0%(5.2%,16.3%)]、胰岛细胞增生[9.5%(1.1%,14.2%)]、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58.5%)。分析日夜血糖谱差异,胰岛素瘤[(5.16±1.37)mmol/L比(4.44±1.24)mmol/L)]、反应性低血糖[(6.93±2.19)mmol/L比(5.57±1.25)mmol/L)]、自身免疫性低血糖[(8.08±2.79)mmol/L比(6.95±2.31)mmol/L)]、胰岛细胞增生[(5.23±1.31)mmol/L比(4.11±1.00)mmol/L)]、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3.06±0.57)mmol/L比(2.83±0.59)mmol/L)]均以夜间血糖较低(P均<0.05);药物性低血糖以日间血糖较低[(5.90±0.81)mmol/L比(6.11±0.77)mmol/L,P<0.05)]。胰岛素瘤和胰岛细胞增生患者分别62.2%和78.9%的低血糖发生在夜间,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患者43.2%的低血糖发生在夜间。自身免疫性低血糖患者的血糖标准差(2.67 mmol/L)、最大血糖波动幅度(9.2 mmol/L)、变异系数(35.0%)最高。反应性低血糖血糖极差最高(20.4 mmol/L)。变异系数(31.6%和22.4%)和血糖极差(20.4 mmol/L和6.8 mmol/L)均在反应性低血糖患者中日夜差异最大。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应用及对平均血糖、血糖谱组成、血糖变异性等参数的分析有助于低血糖症的定性诊断和不同病因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观察具有糖尿病的代谢综合征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后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改变,探讨胰岛α细胞功能在以胰岛素抵抗为核心的2型糖尿病致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及其在药物治疗后的变化情况。方法 于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北京市朝阳区糖尿病中心选取具有糖尿病的代谢综合征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二甲双胍组(口服二甲双胍0.5 g/次,每日3次,n=30)和吡格列酮组(口服吡格列酮15 mg/次,每日1次,n=30),治疗1年。同期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体检正常的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的一般资料及药物干预组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胰岛素分泌敏感性指数、第1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及第2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结果 药物干预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空腹胰高血糖素[(146.22±25.41)pmol/L比(21.31±7.85)pmol/L,P=0.002]及胰高血糖素曲线下面积均显著升高[(469.84±13.12)pmol/(L·h)比(100.94±7.73)pmol/(L·h),P=0.006]。二甲双胍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空腹血糖[(6.46±1.38)mmol/L比(7.54±0.43)mmol/L,P=0.031]、空腹胰岛素[(119.22±69.01)pmol/L比(139.38±71.13)pmol/L,P=0.042]、空腹胰高血糖素[(91.69±22.11)pmol/L比(142.81±24.56)pmol/L,P=0.029]、血糖曲线下面积[(25.19±1.31)mmol/(L·h)比(32.68±1.12)mmol/(L·h),P=0.043]、胰岛素曲线下面积[(468.65±20.10)pmol/(L·h)比(786.32±21.37)pmol/(L·h),P=0.017]和胰高血糖素曲线下面积[(280.60±8.26)pmol/(L·h)比(487.14±14.31)pmol/(L·h),P=0.032]均显著降低;吡格列酮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空腹血糖[(6.58±2.21)mmol/L比(7.68±0.59)mmol/L,P=0.028]、空腹胰岛素[(107.92±17.81)pmol/L比(144.66±74.43)pmol/L,P=0.033]、空腹胰高血糖素[(76.07±20.57)pmol/L比(148.34±28.94)pmol/L,P=0.025]、血糖曲线下面积[(25.58±1.22)mmol/(L·h)比(35.07±1.38)mmol/(L·h),P=0.038]、胰岛素曲线下面积[(435.54±19.30)pmol/(L·h)比(854.75±20.61)pmol/(L·h),P=0.013]和胰高血糖素曲线下面积[(223.43±5.83)pmol/(L·h)比(458.55±12.96)pmol/(L·h),P=0.026]也显著降低。二甲双胍组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差值[(20.16±2.98)mmol/L比(36.74±2.88)mmol/L,P=0.011]、空腹胰高血糖素差值[(51.12±3.67)pmol/L比(72.27±4.58)pmol/L,P=0.016]、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差值[(317.67±13.45)pmol/(L·h)比(419.21±15.44)pmol/(L·h),P=0.031]和胰高血糖素曲线下面积差值[(206.54±9.66)pmol/(L·h)比(235.12±10.29)pmol/(L·h),P=0.046]均显著低于吡格列酮组。结论 具有糖尿病的代谢综合征患者胰高血糖素水平高。二甲双胍及吡格列酮在改善此类患者血糖水平、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同时,亦均可降低胰高血糖素水平,提示这两种药物有改善胰岛α细胞功能的作用,并且吡格列酮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5.
脱敏治疗是目前对大多数胰岛素过敏的常规处理方法。近年来,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用于脱敏治疗有取代传统的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脱敏方案的趋势,但仍有极少数病例的脱敏过程极不顺利或难以达到常规胰岛素治疗所需求的剂量。本例患者使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方案脱敏过程顺利,但切换为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后,随着剂量增大再次出现局部皮肤反应,从而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剂量。在按照脱敏治疗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增加注射剂量和延长维持时间以后,该患者最终能够使用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获得较理想的血糖控制。本例为部分难治型胰岛素过敏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连续2月糖化白蛋白(GA)及其均值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连续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门诊随诊的糖尿病患者100例,每隔4周连续2月测定GA,并在第2次测定GA的同时测定HbA1c。GA采用酶法测定,HbA1c采用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分析连续2月GA及其均值与HbA1c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85例研究对象,连续2月GA均值(j)和HbA1c(y)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3.187+0.218j(校正R2=0.520,P=0.000),与连续2月GA值和HbA1c的线性回归方程的回归效果(校正R2=0.514,P=0.000)接近,且均较单次GA和同时测定的HbA1c线性回归方程的回归效果(校正R2=0.392,P=0.000)显著。结论 连续2月测定GA及其均值与HbA1c的相关性较单次GA好,可以更好地预测HbA1c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