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军丽 《中原医刊》2006,33(16):18-19
目的探讨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对88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合并心电图异常改变84例(95.5%);伴ST段压低57例(64.7%),T波异常倒置45例(51.1%);左室大和高电压38例(43.2%);心电轴左偏32例(36.4%);异常Q波25例(29.5%);P波时限增宽23例(26.1%);右侧前导联r波递增序列异常22例(25%);合并心房纤颤7例(7.9%);QRS时限>0.12 s,伴束支阻滞或室内阻滞3例(3.4%);心电图正常4例。结论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与心电图异常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黄褐斑(melasma)又称妊娠斑、蝴蝶斑等[1]。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以颜面部对称性分布,大小不一,形态不定,无自觉症状的淡褐色斑片为临床特征,是临床常见而又难以治愈的皮肤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患者的迫切需求,黄褐  相似文献   
3.
激素依赖性皮炎系指长期外用激素,特别是含氟激素,容易出现一系列皮肤问题,如皮肤潮红、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多毛、炎症等[1].近年来,由于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和含激素化妆品的不断增多以及不规范使用,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病严重影响患者面部美观,且容易复发,病程较长,治疗上较为棘手.  相似文献   
4.
谢晓莉  刘艳  李军丽 《山东医药》2011,51(39):36-36
慢性湿疹是一种由复杂的内外激发因子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易复发,治疗棘手。2009年7月~2010年7月,我们将腧穴自血疗法用于慢性湿疹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11例慢性湿疹患者,男55例,女56例;年龄16~60岁,平均36.5岁;病程3个月~15 a,平均3.96 a。均符合慢性湿疹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冠脉造影评价心电图ST—T改变的疾病分布,进而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动态心电图ST—T段改变的患者30例,总结心电图有ST—T改变与最后确诊疾病的组成分布。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冠脉直径狭窄≥50%为阳性。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阳性24例,阳性率80%;单支血管病变15例(左主干病变3例),双支血管病变6例,三支血管病变3例;心肌梗死8例,变异型心绞痛16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6例,肥厚型心肌病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病毒性心肌炎1例,早期复极综合征1例。结论临床常认为心电图ST—T的改变是心肌缺血的表现,但并非心肌缺血所特有,其他如肥厚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早期复极综合征等疾病也可引起,因而心电图ST—T改变应密切联系临床,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6.
目的深入探讨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作用。方法 40例冠心病患者,对其进行常规心电图诊断和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动态心电检查诊断阳性34例(85.00%),其中阵发性室上速20.00%(8/40),房室肥大15.00%(6/40),窦性停搏15.00%(6/40),阵发性房颤20.00%(8/40),缺血性ST-T异常改变15.00%(6/40);常规心电检查断阳性24例(60.00%),阵发性室上速15.00%(6/40),房室肥大10.00%(4/40),窦性停搏10.00%(4/40),阵发性房颤15.00%(6/40),缺血性ST-T异常改变10.00%(4/4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方法 ,不仅诊断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诊断,而且还具有快速、无创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8.
为实现到2050年在全球范围内根除结核病(Tuberculosis,TB)这一宏伟目标,迫切需要开发新的TB疫苗和疫苗接种策略.虽然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érin,BCG)在保护儿童免受粟粒性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等方面获得了成功,但其对成人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MF59佐剂[一种由角鲨烯、山梨糖醇三油酸酯(Span85)、吐温80和柠檬酸缓冲液组成的水包油乳剂]对热灭活BCG(hBCG)免疫小鼠诱导免疫应答的影响,验证自制MF59增强hBCG诱导细胞免疫反应的作用.方法 BALB/c (SPF级)小鼠分成A~G组,每组8只,于第0、2、4周皮下注射0.2 ml MF59、低剂量hBCG(0.025 mg/ml)、中剂量hBCG(0.25 mg/ml)、高剂量hBCG(2.5 mg/ml)、MF59+低剂量hBCG、MF59+中剂量hBCG、MF59+高剂量hBCG.末次免疫2周,解剖小鼠.取小鼠脾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并在体外经BCG PPD刺激培养,ELISA检测培养上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β、Ib-2、IL-4、IL-12含量,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脾细胞分泌IFN-γ、IL-2和IL-4的斑点形成细胞数(SFCs).所有试验组的平均值比较采用一元方差分析、每两组平均值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MF59作为高剂量hBCG的佐剂(G组)免疫小鼠,其脾细胞体外经BCG PPD刺激培养,分泌IFN γ的SFCs[(151.3±66.6)个]、IL-2的SFCs[(247.8±58.0)个]和IL-4的SFCs[(65.8±24.6)个]显著高于其他组[其他组IFN-γ、IL-2和IL-4的SFCs的最高平均值分别为(30.4±13.0)个、(37.1±10.8)个和(16.4±9.7个)](分泌IFN-γ的SFCs比较,t=3.2,P=0.007;分泌IL-2的SFCs比较,t=3.6,P=0.003;分泌IL-4的SFCs比较,t=3.0,P=0.01).MF59与不同剂量hBCG联合免疫小鼠,其腹腔巨噬细胞体外经BCG PPD刺激培养,培养上清IL-1β水平分别为(663.3±177.5) pg/ml、(813.8±193.4)pg/ml和(742.3±316.1)pg/ml,均显著高于A、B和C组[分别为(104.7±65.8)pg/ml、(82.9±54.8) pg/ml和(66.5±53.5) pg/ml](E、F和G与A组比较:t=2.9,P=0.01;t=3.5,P=0.004;t=2.5,P=0.031.E、F和G与B组比较:t=3.1,P=0.007;t=3.6,P=0.003;t=2.6,P=0.024.E、F和G与C组比较:t=3.0,P=0.01;t=3.5,P=0.004;t=2.5,P=0.031).A、C和G组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体外经BCG-PPD刺激培养,培养上清IL-12水平[分别为(36.3±20.5)pg/ml、(94.5±20.6)pg/ml和(128.2±54.6) pg/ml]均显著低于E和F组[(545.7±97.2) pg/ml和(665.5±295.4) pg/ml](A、C和G组与E组比较:t=-5.1,P=0.000;t=-4.5,P=0.000;t=-3.7,P=0.002.A、C和G组与F组比较:t=-4.4,P=0.001;t=-3.7,P=0.002;t=-2.9,P=0.012).结论 MF59与高剂量hBCG联合免疫小鼠,可以增强脾细胞体外分泌BCG-PPD特异的IFN-γ、IL-2和IL-4;MF59与低、中剂量hBCG联合免疫小鼠,可以增强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分泌BCG-PPD特异的IL-1β和IL-1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接诊的80例接受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包括气管插管、化痰止咳、纠正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解痉平喘、抗生素治疗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动脉血气分析,生命体征,肺功能指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H值、p(O_2)值均高于对照组,p(CO_2)低于对照组(P0.05);Sa 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率、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PEF、PEEPi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护理干预在对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能够促进患者恢复,缩短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从而减少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