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者QT离散度 (QTd)的影响 ,阐明其能否诱导缺血预适应(IP)以及与QTd的关系。方法 对 1 1 8例AMI患者 ,分为有梗死前心绞痛组 (A组 )和无梗死前心绞痛组 (B组 ) ,并根据心绞痛次数不同将A组分为A1 、A2 、A3 3个亚组。对各组的QTd以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MVAR)、猝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QTdA组为 (5 1 6 8± 1 2 32 )ms,B组为 (6 3 1 4± 1 1 75 )ms,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两组MVAR分别为4例 (5 97%)和 1 1例 (2 1 5 7%) ,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猝死分别为 1例 (1 4 9%)和 6例 (1 1 76 %) ,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2 %) ;A组的 3个亚组QTd分别为A1 组 (5 9 6 0± 1 1 72 )ms、A2 组 (5 2 1 9± 1 3 4 8)ms、A3 组 (46 81± 1 2 2 7)ms,A2 与A1 比较有下降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A3 与A1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梗死前心绞痛具有IP作用 ,能明显降低初发AMI的QTd,减轻心电不稳定性 ,从而减少致命性MVA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小切口微创治疗的效果。方法应回顾性分析对18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单一外侧小切口入路复位、螺钉克氏针联合内固定术。结果所有病例,皮肤切口愈合,无坏死,感染,或腓肠神经损伤。平均8周﹙7~10周﹚后,骨折全部愈合;患者平均4.3个月的时间﹙3~7个月﹚后,恢复日常活动。结论小的单一的外侧入路微创技术对跟骨关节内移位性的粉碎性骨折的复位和最小损伤性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反复、短暂的缺血刺激使心肌对随后较长时间的持续缺血产生适应的现象称为缺血预适应(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该现象被认为是心肌的一种强大的内源性保护机制,已在多种动物模型得到证实[1 ,2 ] 。梗死前心绞痛是否对心脏有预适应保护作用,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对7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老年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76例病例均为1998年1月至2 0 0 0年6月我院和湘雅医院心内科住院首次发生AMI的老年患者,其中男5 6例,女2 0例,年龄6 5~82岁,平均(71±6 )岁。根据发病…  相似文献   
4.
灼性神经痛临床少见,表现为受损神经支配范围内的剧烈疼痛,常伴自主神经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睡眠,甚至产生极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障碍,及早治疗,可获较好疗效.现将我科2005年12月收治的1例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的病因.[方法]对2004.12~2006.11经DSA或MR证实为CVT的住院患者31侧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0,55:1,年龄6~73岁,平均(36±17)岁.9例(29%)未发现明确病因;发现原因的22例以感染、恶性肿瘤、贫血、高甘油三酯血症和硬脑膜动静脉漏为常见.[结论]恶性肿瘤、贫血、高甘油三酯血症和硬脑膜动静脉漏的患者易于发生CVT,部分患者原因不明确,应进一步研究CVT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动物实验及人体研究均表明,氧化修饰的脂蛋白(OxidizedLipoprotein)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  相似文献   
7.
丁基苯酞对大鼠短暂性缺血脑组织VEGF及bF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丁基苯酞(NBP)对大鼠短暂性缺血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 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阻断大脑中动脉血流,2 h后拔出线栓恢复血流建立短暂性脑缺血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NBP组,每组各20只健康雄性SD 大鼠.假手术组进行颈部血管分离而不栓塞.术后,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灌胃食用植物油,每天2次,每次25 mg/kg,NBP组予以相同剂量NBP灌胃, 每天2次;短暂性脑缺血3 d后行神经功能评分(Longa评分),然后断头取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观察梗死周围区、海马区和梗死核心区脑组织VEGF 和bFGF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方法(POD法)检测VEGF mRNA和bFGF mRNA 的表达.结果 NBP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NBP组在梗死周围区和海马区VEGF和bFGF蛋白、VEGF mRNA和bFGF mRNA表达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结论 NBP明显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后大鼠的神经功能,上调大鼠梗死周围区和海马区脑组织VEGF、bFGF蛋白和mRNA的表达,可能通过此机制治疗保护缺血脑组织.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目前仍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大流行的趋势,随着病毒的肆意蔓延及迅速变异,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研发工作也在不断深入.癫痫患者作为新冠疫苗的慎用人群,其适用条件的探究也在随着患者需求的增加而日渐清晰.目前已有相关指南对癫痫患者能否接种新冠疫苗给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鸢尾素(Irisin)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炎性认知障碍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LPS腹腔注射C57BL/6J雄性小鼠建立炎性认知障碍小鼠模型。48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LPS组、LPS+多奈哌齐(Donepezil)组和LPS+Irisin组,每组12只。LPS+Donepezil组和LPS+Irisin组在LPS腹腔注射2 h后分别予小鼠灌胃3 mg/(kg·d)Donepezil、腹腔注射2 mg/(kg·d)Irisin, Control组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采用水迷宫评估各组认知功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脑内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Irisin对脑皮层和海马各区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水平;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水迷宫结果:Irisin可使LPS模型小鼠2、3、4、5 d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均显著增加(P&...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并明确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post-ischemic stroke depression,PISD)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连续性收集曾于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PISD患者,采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信息、临床检验资料以及梗死病灶部位情况。随访1年后,由心理专业医师再次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s Hamilton Rating Scales of Depression,HAMD)进行抑郁情况评估,根据患者HAMD评估得分,将患者分为无抑郁的痊愈组(Cured group)及未痊愈组(Uncured group)两组,对两组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PISD患者148例,最终完成随访者132例。1年痊愈率为66.67%(88/132),轻度抑郁(mild depression, miD)患者23例(17.42%),中度抑郁(moderate depression,moD)患者13例(9.85%)以及重度抑郁(severe depression,SD)患者8例(6.06%)。痊愈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t=-3.04)及肌酐水平(t=-2.14)均较未痊愈组患者低,且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基底节病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MAP与基底节(basal ganglia,BG)病灶是PISD预后的相关因素(OR值分别为2.18、10.33)。结论 MAP及基底节病灶可能是PISD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因此,早期干预及认识该因素,将有助于改善PISD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