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76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曼氏血吸虫的虫卵和成虫免疫家兔后所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可用以日本血吸虫虫卵、尾蚴和成虫为抗原分别进行的COP,CHR和ELACIEP测出,表明两种人体血吸虫存有显著的交叉抗原成分。应用此种血清交叉反应性,以检测抗异种人体血吸虫的抗体,似有效而可取的,可用以辅助诊断援外回国人员是否感染国外人体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2.
采用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和双面胶纸条法环卵沉淀试验(DGS—COPT),并以单盲法对比检测153例血吸虫病人,49例经吡喳酮治疗后5年以上的血吸虫病人,22例华支睾吸虫病人和76名健康人的血清。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IEST 分别为89.5%和89.5%;DGS—COPT 分别为86.3%和97.4%;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3.6%和9.1%;已治疗后血吸虫病人的转阴率分别为59.2%和77.6%。两法的经治疗后血吸虫病人未转阴,假阳性及交叉反应者的阳性血清滴度(1∶20—1∶80)或平均环沉率(≥3%)可达所占总数的12.5%—25%或62.7%,这些病例未进行追查,故很难排除其有血吸虫感染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IEST 及DGS—COPT 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和考核疗效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急、慢性期肝肉芽肿病变与Th1/Th2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探讨Th1/Th2在肉芽肿形成及调节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后观察感染小鼠肉芽肿病变,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小鼠感染后0、4、6、8和12周血清及脾淋巴细胞IL-2、IFNr和IL-4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 小鼠感染后6周出现明显肉芽肿病变,8周肉芽肿反应达高峰;12周则明显缩小;感染小鼠血清及脾淋巴细胞的Th1细胞因子IL-2和IFNr在感染后4~6周开始上升,8周达高峰,随后下降;而Th2细胞因子IL-4在感染后8周时迅速上升且随感染时间延长而明显升高。结论 Th1细胞因子IL-2和IFNr与血吸虫卵肉芽肿的诱导和形成密切相关。而Th2细胞因子ILL-4可抑制Th1细胞因子在血吸虫病慢性期虫卵肉芽肿自发性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SDS-PAGE对我国四川、湖南、江苏和浙江四地日本血吸虫成虫组分蛋白进行电泳分析,表明各地日本血吸虫AWA组分蛋白既有共同成分又存在相互之间及雌、雄虫之间的质与量的差别。应用常规病理切片技术,对相应感染小鼠肝内虫卵肉芽肿进行比较观察,显示江苏地区日本血吸虫感染鼠肝虫卵肉芽肿反应增长比四川、湖南者为小(P<0.01),浙江者也较四川、湖南者为小(P<0.05),而江苏与浙江、四川与湖南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江苏者纤维化程度似较四川、湖南者明显。实验结果为了解我国不同地区日本血吸虫之间是否有所不同,提供了生化和病理方面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血吸虫病诊断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展望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巨大成绩[1,2]。当前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调整,选择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因此血吸虫病诊断工作,愈益显得重要。寻找简易、准确、具有考核疗效和防治效果以及监测疫情的诊断方法,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6.
苏州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1981;1987)应用双面胶纸条法环卵沉淀试验(DGS-COPT)与常规蜡封片法环卵沉淀试验(CV-COPT)对比试验日本血吸虫病人,已取得满意结果,我们在COPT方法规范化研究已取得进展的基础上,继续对DGS-COPT的诊断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如下。 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应用马来丝虫和牛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作IFAT和IEST检测马来丝虫感染长爪沙鼠血清中抗体IgG和IgM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分别在感染后12~14周及2~6周达高峰。感染沙鼠IgG水平与感染时期长短密切相关,但与感染度无关。认为IFAT和IEST,特别是后者,可望成为丝虫病诊断中较为理想的方法;牛丝虫抗原可望能代替马来丝虫抗原用于丝虫病血清诊断中。  相似文献   
8.
9.
近十年来,国外有关血吸虫病粪便检查已有不少改进。现将主要文献资料,分为厚涂片法、虫卵浓集法和孵化法三部分,综述如下。一、厚涂片法——透明法(加藤法) (一)原用方法: 1.玻璃纸准备:将亲水性玻璃纸剪成约8.2~8.3平方厘米的小片,擦净,使勿粘连,将5,000张纸片浸于100毫升混合液(含6毫升3%孔雀绿水溶液、500毫升甘油和500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了解日本血吸虫感染宿主组织内虫卵可溶性抗原和血吸虫抗体水平与虫卵肉芽肿病变的关系,进行了本项研究。 试验方法 一、实验动物取18~22g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180只,分成6组,其中4组(每组35~40只小鼠),分别感染新鲜逸出尾蚴20~30条;另2组(每组15~16只小鼠)不感染尾蚴作为对照组。 二、感染鼠肝、肠组织内虫卵冰冻和石蜡切片制备 均按苏州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1984)和Kamly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