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升阳提透饮(经验方),由补中益气汤衍化而成。笔者用以化裁治疗中气不足、清阳抑郁不升(以下简称中虚阳郁)而引起的长期发热2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男12例,女10例。7~14岁7例,60~78岁9例,其他年龄6例。体温高于39℃8例,在38.4~39℃之间的6例,在37.6~38.4℃之间的8例。发热与感染因素有关的10例,其中阑尾脓肿穿孔、手术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干预措施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无复流现象的远期疗效。方法入选接受过PCI术无复流预防及治疗措施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27例STEMI患者,其中PCI术前采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患者34例(抽吸预防组),冠状动脉内及静脉应用替罗非班患者34例(替罗非班预防组),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的患者中应用替罗非班18例(替罗非班治疗组),应用替罗非班+血塞通18例(替罗非班+血塞通组),应用腺苷11例(腺苷组),应用维拉帕米12例(维拉帕米组)。随访及分析患者18个月及36个月时发生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抽吸预防组、替罗非班预防组、替罗非班治疗组、替罗非班+血塞通组、腺苷组、维拉帕米组六组127例患者随访18个月时,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5.9%、17.6%、33.3%、27.8%、45.4%、50.0%;MACE发生率分别为8.8%、29.4%、50.0%、38.9%、63.6%、66.7%。抽吸预防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和MACE发生率最低,与其他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替罗非班预防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和总体MACEs发生率低于腺苷组和维拉帕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治疗组、替罗非班+血塞通治疗组、腺苷组和维拉帕米组四组47例患者随访36个月时,各组间MACEs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重的STEMI患者,PCI术前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有较好的远期疗效;替罗非班、替罗非班联用血塞通、腺苷、维拉帕米几种药物治疗无复流现象远期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3.
4.
过敏性紫癜是以弥漫性毛细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笔者对本病采用中医分型论治,并举例证之,探讨如下,诚望同道教正。实证一、风热伤络缘由热毒内蕴,风邪外袭,风热毒邪侵灼营血,损伤脉络,迫血外溢。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行急诊冠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195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分为经股动脉途径组105例、经桡动脉途径组90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6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两组血管穿刺成功率、鞘管置人时间、穿刺至球囊扩张时间、手术成功率、6个月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生存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组手术操作时间长、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P均〈0.05)。结论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行急诊PCI的效果相同,但前者具有穿刺点血管并发症少、患者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介绍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干预,药物治疗目标、原则,以及常用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
胆道蛔虫症是农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属祖国医学“蛔厥”的范畴,系肠蛔虫病的一种并发症。笔者在农村开门办学过程中,以加味四逆散煎剂内服为主,治疗本病41例,均获临床治愈,现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 41例中,住院病人7例,门诊病人34例;女性29例,男性12例;年龄最大者38岁,最小者6岁,6~15岁15例,16~30岁19例,30岁以上7例。单纯型29例,合并感染者12例。  相似文献   
8.
<正> 风热挟瘀偏头痛罗××,男,57岁,芜湖市财政局干部。1978年9月2日初诊:诉1950年在山东罹恶性(疒月)疾,病后微汗当风,遂反复频发偏头痛,屡治罔效,1964年延医在太阳穴处放血遂愈。1978年7月因盛夏酷热头伸窗外吹风,以致旧恙复发,是年8月赴合肥××医院放血治疗两次未效。来诊时右侧偏头痛阵作,犹如锥刺,伴有恶心呕吐,目赤流泪,视物模糊,口干口苦,舌苔干腻呈黄褐色,舌质紫暗,脉象沉弦。证属风热搏于清空,郁滞少阳经络,络阻血瘀。治拟疏风清热,通络祛瘀。投清空膏合血府逐瘀汤化裁。处方:川芎6克,柴胡6克,黄芩9克,黄连4.5克,羌活6克,防风6克,白菊花9克,当归尾9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GTR2)基因1675A/G多态性与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山东省济宁地区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3例和体检正常的男性101例作对照。收集临床资料。提取全血基因组DNA,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高分辨率融解曲线(HRM)、基因测序方法测定AGTR2基因1675A/G多态性。结果AA、GG基因型在男性EH组的分布为56(49.6%)、57(50.4%),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2(31.7%)、69(68.3%)(P<0.05)。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压组中分别为A:112(49.6%)和G:114(50.4%),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A:64(31.7%)和G:138(68.3%)(P<0.05)。结论AGTR2基因1675A/G多态性可能与山东省济宁地区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高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6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96例高龄(年龄≥75岁)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1.09:1),多无明显诱因(51.0%),临床症状不典型,常伴有多种疾病,多条血管病变。96例患者经治疗痊愈24例(25.0%),好转64例(66.7%),住院期间死亡6例(6.25%),死亡原因:心源性休克、心衰。室颤2例(2.1%)经电除颤及应用胺碘酮抢救成功。结论高龄老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症状不典型及无痛型较多,常伴有多种疾病,病情相互影响,并发症多,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