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动脉超声与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鼎  李丰升  陈俊红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1502-1504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与脑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7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其中87例患者同期接受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颈动脉狭窄及斑块的检测结果.结果 478例患者中,颈动脉超声检出颈动脉硬化病变397例,检出率为83.05%;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32例(1 098块),斑块的主要分布部位依次为颈动脉分叉处(BIF)、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起始段及颈外动脉(ECA).对颅外颈动脉<70%的狭窄及闭塞的诊断,颈动脉超声与DSA两种方法的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70%~99%的狭窄,两种方法的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对颅外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超声对颅外颈动脉<70%的狭窄及闭塞的诊断与DSA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对≥70%的颈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率低于DSA,颈动脉超声对颅外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高于DSA.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口服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以及其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纳入易损斑块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n =45,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和联合治疗组(n=45,阿托伐他汀治疗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口服0.375g/次,每日2次),疗程为1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血清hs-CRP、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斑块Crous积分及斑块回声变化.结果 治疗后3个月,两组中TG、TC、LDL-C、血清hs-CRP水平均下降,联合治疗组中各项指标下降幅度均大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后12个月,两组IMT值和斑块Crous积分较治疗前减少,且联合治疗组两项指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低回声斑块回声增强例数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具有更强的降脂抗炎作用,可稳定和逆转斑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超声药物透入治疗贝尔麻痹患者急性期的疗效.方法 80例贝尔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口服泼尼松、阿昔洛韦,肌注维生素B1、腺苷钴胺以及面肌康复锻炼治疗;超声透入药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将口服泼尼松改为应用超声电导仪在面神经体表透射区,超声透入地塞米松治疗,缓解面神经水肿.对两组患者急性期面神经功能恢复、疼痛缓解、痊愈所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常规治疗组在治疗7天时,好转18例(45%),无效22例(55%).超声药物透入组痊愈9例(22.5%),显效19例(47.5%),好转12例(30%).治疗14天时,常规治疗组痊愈1例(2.5%),显效7例(17.5%),好转28例(70%),无效4例(10%).而超声药物透入组痊愈31例(77.5%),显效9例(22.5%).在治疗7天、14天的神经功能评价方面,超声药物透入组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在治疗7天和14天进行疼痛评分方面,显示两组治疗均能减轻患者疼痛,但是超声药物透入治疗缓解程度更优于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显效平均天数为(19.43±4.24)天,超声透入药物组为(8.65±2.93)天.超声透入药物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超声透入糖皮质激素具有更直接的抗炎、减轻面神经水肿作用,可更快缓解贝尔麻痹患者急性期的病情,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并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的发病机制及有效的治疗方法。②方法 回顾分析68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MODS患的临床资料。③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微循环障碍最终导致MODS,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是综合性的。治疗中应早期进行有关器官的功能监测,积极有效地控制脑、呼吸、循环、肾脏功能衰竭。④结论 本病预后差,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是减少MODS死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67例和正常尿酸血症组66例。分别于入院当日及入院第14d进行NIHSS评分测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尿酸血症组入院当日及入院14天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正相关,是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PDCA应用于医院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某院自2019年5月开始进行PDCA管理,选取该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对照组)、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患者(观察组)各55例,观察管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医疗服务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管理质量评分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医疗服务水平评分高,P<0.05。结论:在医院管理中应用PDCA,能提高医院管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逐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本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2组,每组均为45例;其中,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则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7.78%,和对照组的66.67%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上,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积极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够起到显著的临床疗效;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量化医院的考核目标和考核指标,把考核指标分解为财务效率维度、服务质量及内部管理维度、社会效益和病人满意维度、科研教学能力维度等4个维度进行院科两级考量,每个维度都直接给出量化指标和权重,坚持把工作质量和数量的考核作为落实绩效管理考核的重点,用标准和数据说话,为绩效工资的分配提供了合理的依据,为口腔医院的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是提高口腔医院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针对医院行政值班的特点和缺陷,探讨提升总值班管理效能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与院内获得性肺炎(nosocomi alacquired pneumoni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38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床边误吸试验,由此分为吞咽障碍组(A组)与无吞咽障碍组(B组),观察2组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与死亡情况。结果A组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达26.53%,B组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10.3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05,P〈0.005),A组病死率11.73%,B组病死率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11,P〈0.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呈正相关,显著影响预后,应予以高度重视,尽量做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