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1篇
外科学   2篇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房间隔造口术在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治疗中的左心引流效果,探讨其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9例接受V-A ECMO治疗时以房间隔造口手术进行左心引流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2~72岁。心脏外科术后顽固性低心排血量综合征4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3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记录患者基础资料、手术数据、转归与随访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成功完成经皮房间隔造口术,平均手术时间42.2 min。术后出现前纵隔血肿1例。ECMO辅助期间无肺水肿或血栓形成事件,无再做治疗关闭房间隔造口。结论经皮房间隔造口手术可安全有效地进行左心引流,利于严重左心衰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介绍膜周型室间隔缺损(PmVSD)导管介入封堵术中建立轨道时的一种操作技巧.方法 选择117例PmVSD患儿实施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术,术中应用导丝引导输送鞘管指向左心室心尖部的方式建立输送轨道,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全部手术时间22~58 (33.36±8.50) min,X线透视时间(13.02±4.11) min.12岁以下儿童75例采用全麻下实施操作,余患者均采用5%利多卡因局麻下实施.所有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但有25例因术中导丝穿过三尖瓣腱索而重新建立轨道;有16例发生一过性室性心律失常,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恢复后继续实施操作并获得成功;有2例因封堵器型号不当而更换封堵器.有1例术后出现微量残余分流.术后未出现即刻主动脉瓣反流、新发的三尖瓣反流及溶血者.随访12个月中并未发生封堵器移位、迟发的传导阻滞、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及溶血.结论 应用导丝引导输送鞘管指向左心室心尖部这一改良技术可提升PmVSD导管介入封堵术建立输送轨道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肺动脉高压(PAH)严重威胁健康,诊断困难,治疗棘手,患者预后不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近年来发展的光学成像技术,其图像分辨率可达微米级别,被称为"光活检"。OCT可用于评估PAH患者肺动纤维化程度和判断预后。本文综述OCT诊断和评估PAH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漂导丝技术在膜周型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中的使用操作技巧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膜周型VSD介入封堵治疗的患者451例,按照术中是否使用改良漂导丝技术建立轨道分为A组(术中使用改良漂导丝技术建立轨道)和B组(使用传统技术建立轨道)。比较两种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建立轨道成功率、总手术成功率及术后三尖瓣反流(TI)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所使用的封堵器型号、类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31.53±5.69)min比(42.65±10.77)min,P〈0.01]短,心律失常发生率(11.6%比61.0%,P〈0.01)和术后出现TI并发症发生率(0.7%比5.0%,P〈0.01)较低,建立轨道成功率(99.3%比95.0%,P〈0.01)与总成功率(98.3%比87.4%,P〈0.01)较高。结论改良漂导丝技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可靠、更具实用性,在膜周型VSD介入封堵术中可以完全取代传统方式建立动-静脉轨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在体外循环术后是否可减轻急性肺损伤、改善肺功能不全。方法:入组2015-2016年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就诊的肺少血复杂先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矫治术后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布地奈德+基础雾化剂,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基础雾化剂,吸入方式、时间及剂量均相同,其他呼吸道管理措施及临床治疗原则无差异,对比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及次要指标。结果:试验组在无创呼吸机时间、ICU时间及住院时间上短于对照组,其他主要指标无差异,各次要指标在观察阶段中后期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早期则无差异。结论: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间段内减轻术后急性肺损伤,促进肺功能恢复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Fontan术是一种常用的姑息性术式,他能够提高一些复杂先心患者的生存期限,但术后出现心肌功能障碍,心律失常,血栓事件,蛋白丢失性肠病和运动耐量的降低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居高不下。一些研究认为引起运动耐量下降、心肌功能障碍的原因可能是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的升高,而血浆内皮素-1已经被证实与肺血管阻力增加直接相关,且是Fontan循环衰竭的危险因素。这就提示我们在Fontan术后使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可能会改善他们的预后。方法 符合条件的受试者将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波生坦治疗的方案与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的方案一样,在手术后的第2年,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行心脏CT检查,并检测心功能的NYHA分级、6MWT肝功能(ALT)。结果 2年后揭盲,两组均无死亡患者。但是在次要观察指标上两次显示出了一定差异,其中试验组在心功能和6MWT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年复查心脏CT,发现两组患者均有研究对象存在肺部下野细小肺动-静脉瘘生成的现象,但是都未观察到粗大肺动-静脉瘘,试验组发生率(20%)虽然少于对照组(50%),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功能ALT两组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步确定了波生坦在本研究中的安全性。结论 波生坦能够改善Fontan术后患者纽约心功能状况及增加6分钟步行距离,但没有观察到他能够在其他方面带来更多的获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前瞻性评估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后凝血和血小板系统的活化是否存在及程度,并提出新的抗凝策略。方法:选择单纯继发孔ASD导管介入封堵患者34例为试验组,另招募15名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随意设定假手术时间,两组病例均在术前1d、术后1、7、30、90、180d采血检查P-选择素和凝血酶原片段F1+2。结果:对照组F1+2的水平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均无显著改变;试验组F1+2水平术后1d即明显升高至(1.49±1.01)nmol/L,与对照组(0.93±0.35)nmol/L相比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7d试验组达到最高峰(1.59±1.02)nmol/L,与对照组(0.98±0.28)nmol/L相比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30d试验组降至(1.09±0.48)nmol/L,仍高于对照组(0.85±0.32)n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d和180dF1+2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P选择素表达水平在任意时期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系统的显著激活最早在植入封堵器后的第1周就已经开始,30d时降至初始水平,而血小板活化系统却在任何时段均没有变化,因此建议重新制定术后抗凝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Ⅱ)进行儿童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介入封堵治疗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VSD病例180例,其中使用ADOⅡ封堵器治疗85例(ADOⅡ组),使用常规对称性VSD封堵器治疗95例(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疗效、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ADOⅡ组85例患者中83例(97.65%)手术成功,失败2例(2.35%)。常规封堵器组95例中成功86例(90.53%),失败9例(9.47%)。随访1年,两组患者均未见死亡、心包填塞、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及封堵器脱落病例。结论 与常规对称性封堵器相比,ADOⅡ封堵器治疗VSD成功率高,术后封堵效果好,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VSD介入治疗常规器械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导丝指引"法在介入封堵膜周型室间隔缺损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15年6至2016年6月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符合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条件的患者40例,以随机信封法均分成A、B组,两组分别优先使用导丝指引法与传统方法,来完成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手术中建立动脉侧轨道的步骤。对两组患者室间隔缺损的形态、大小,与进行操作的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完成手术。在5 min的操作时间内,A组成功率75.0%(15/20),B组80.0%(16/20)。操作成功的患者中,A组所花费的平均时间(29.5±19.1)s低于B组(67.0±60.9)s。两组患者发生一过性心律失常的几率大致相同,所有患者未发生持续到手术结束的心律失常。结论 "导丝指引"法在一部分适宜的病例中可缩短操作时间,但在另一部分病例中可能存在局限性。实际操作中,两种操作方法易相互切换,手术时可灵活尝试使用两种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