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体表皮细胞培养与异体真皮组合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严重烧伤病人皮肤修复中主要未解决的问题是真皮的替代。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异体皮移植后5天,用自体培养表皮细胞膜片覆盖真皮床,14天后复合皮成活率是84.6%±2.4%。组织学检查证实表皮已形成了复层结构,可见基底层、颗粒层和角质层。临床应用中,异体皮移植后10天,去除异体表皮覆盖病人的自体培养表皮,35天后未见排斥征象,异体真皮促进了培养表皮的分层、成熟和完整,组织学检查证实表皮细胞的边缘清楚,已分化形成颗粒层和角质层,真皮多细胞,已血管化,但表皮嵴缺乏。  相似文献   
2.
尽管在非常合适的氮和热量供应条件下,烧伤仍然会产生严重的分解代谢状态。烧伤应激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有关。烧伤病人的生长激素(GH)分泌增多。但有报道则提出GH的血清浓度低下。这些通常所测得的是单个值,并不能反映总GH分泌,因为GH分泌呈波动形式。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是总GH分泌的指示剂,在这些烧伤病人中并  相似文献   
3.
烧伤创面组织TGFβ和其Ⅰ型、Ⅱ型受体的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斑点杂交技术观察了大鼠烧伤创面细胞内源性重组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TGFβ)和其受体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正常皮肤组织存在较弱的上述基因表达。热损伤能诱导TGFβ和TGFβ受体基因表达,它们的表达随着创面修复的进行而逐渐增强,并在创面修复最为活跃的时相达峰值。尔后随着修复的日趋完成与减弱,表达的水平也逐渐下降,但TGFβ受体基因表达的水平先于其配基恢复到或接近正常皮肤的水平。创面细胞TGFβ与其受体基因的共表达表明受体也是创伤愈合过程中的一调节因素。两者在表达模式上的差异提示机体存在生理性的调节机制以限制内源性TGFβ在愈合后期对修复细胞的过度作用。  相似文献   
4.
1996~1998年采用邻指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外伤软组织缺损、骨、肌腱及关节裸露30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辅以感觉训练,手指外型和功能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均为急诊手术,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6~56岁;右手22例,左手8例;手指计33个,食指16,中指8,中、环指3,环指3;部位:远节15例,近节1例,中远节17例;受伤机制:有挤压伤、撕脱伤、辗轧伤等。18个手指指腹缺损,15个手指背侧及侧方缺损,均有肌腱、骨裸露,11例有指骨骨折,选用皮瓣最大面积25cm×5cm,最小1cm×15cm。12 手术方法 骨科消毒、铺巾,采用指…  相似文献   
5.
胃及十二指肠食管反流对致癌剂诱发大鼠食管肿瘤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胃液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对食管肿瘤发生过程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手术方式制作3种动物模型:胃食管反流(G)组,单纯十二指肠食管反流(D)组,十二指肠,胃混合食管反流(DG组)及无反流对照组(C组)。术后均注射食管致癌剂甲基戊基亚硝胺(MANA),于26周取出食管进行大体及光镜下形态学观察。结果:各反流组出现严重食管粘膜损害,病变较对照组明显加重且发生率高,病变严重程度D组〉D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饮食服务人员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和乙型肝炎五项血清标志物的模式特征。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饮食服务人员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其抗体(HBsAb)、e抗原(HBeAg)及其抗体(HBeAb)以及核心抗体(HBcAb)五项HBV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6350例中HBsAg阳性159人,阳性率2.50%,3733例为全阴性,占总数58.79%;1364例为HBVM五项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阳性,总阳性率为41.21%,感染模式有多种类型。结论在饮食服务人群中,乙肝的总感染率仍较高,应加强乙肝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低频电针单侧足三里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糖代谢的影响,探讨低频电针足三里对T2DM大鼠的疗效机制。方法将30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20只。造模组造模后将造模成功的1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和针刺组8只。针刺组予电针单侧足三里治疗,模型组只束缚不干预。比较3组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及定量胰岛素敏感检测指数(QUICKI),观察胰岛β细胞的形态。结果 FBG治疗前与空白组比较,针刺组和模型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空白组比较,针刺组和模型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FI治疗前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QUICKI治疗前与空白组比较,针刺组和模型组均降低(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较空白组降低(P<0.05),针刺组较模型组升高(P<0.05)。在光镜下,针刺组胰腺组织分布均匀度与空白组接近,胰岛结构比较完整,细胞密度略低于空白组,胰岛β细胞胞浆见少量肿胀,纤维组织稍有增生。结论电针足三里能有效控制高糖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T2DM大鼠模型的病情发展,改善胰岛素敏感度及胰岛β细胞的形态。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内脏高敏感性与肥大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黏膜肥大细胞(MC)在内脏高敏感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电子气压泵及灌注导管测压仪检测22例腹泻型IBS(D-IBS)患者、20例便秘型IBS(C-IBS)患者和19例正常人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感觉及直肠顺应性。取回肠末端、回盲部、升结肠、乙状结肠黏膜标本,应用特殊组化染色法(甲苯胺蓝改良染色法)对MC染色,并应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IBS患者肛门直肠括约肌的静息压、收缩压、松弛压与正常人相似(P>0.05);感觉阈值、排便阈值、疼痛阈值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直肠顺应性降低(P<0.01);向直肠内注气20或40ml后,均可引起直肠肛门抑制性反射。IBS患者回肠末端、回盲部、升结肠MC明显增多(P<0.01),且D-IBS和C-IBS组间也有明显差异(P<0.01),而乙状结肠MC在各组间均无明显变化。结论:IBS患者MC存在变异,MC在IBS内脏高敏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用H5N1禽流感疫苗毒种检定及毒种库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研制人用H5N1禽流感疫苗,按照《中国药典》三部“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中的要求,建立用于生产禽流感疫苗的毒种库。方法从国外引进2株H5N1禽流感疫苗的毒种(R1194和R1203),进行全面检定,建立三级种子库,即原代、主代和工作代,用于疫苗生产。结果引进的R1194和R12032个毒株能在胚蛋中大量增殖并稳定传代;与普通流感A1,A3,B作交叉血凝抑制试验和交叉单向免疫扩散试验表明,符合H5N1禽流感病毒的特征;经对血凝素序列测定,证实了引进的2毒株为H5N1禽流感病毒;测得的序列与原始株序列比较可知,2毒株均已去除有毒基因,属弱毒株;确定2毒株的P2为原代,P4为主代,P5为工作代。结论引进的R1194和R1203毒种为H5N1禽流感减毒株,可用于禽流感疫苗的生产。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二烯丙基二硫(DADS)通过Rac1/LIMK1/cofilin1通路对沉默LIMK1抑制BGC823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划痕实验和侵袭实验观察迁移和侵袭能力;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检测LIMK1、Rac1、Rock1、Pak1与Cofilin1和p-Cofilin1表达。结果显示,DADS处理沉默组疤痕距离较对照组和沉默组增加(P<0.05)。DADS处理沉默组穿膜细胞低于对照组、空载体组与沉默组(P<0.05) 。沉默组LIMK1表达低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DADS后,各处理组低于处理前各组(P<0.05)。并且,沉默组、对照组和空载体组的Rac1、Rock1、Pak1与p-cofilin1表达下调 (P<0.05)。表明DADS可增强沉默LIMK1抑制BGC823细胞迁移侵袭,机制可能与阻断Rac1/LIMK1/cofilin1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