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结缔组织病是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常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如累及呼吸系统可出现肺间质病变、肺动脉高压(PAH)、肺栓塞等.其中结缔组织病合并PAH起病隐袭、进展快、预后差,逐渐引起关注。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a2 /钙调蛋白(CAM)依赖的钙神经素(CAN)信号途径在前列腺索F2α(PGF2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方法:用PGF2α(1 μmol/L,0.1μmol/L,0.01 μmol/L,0.001μmol/L)刺激Wistar乳鼠心肌细胞,并用CaN特异性抑制剂环胞素A(CsA)加以干预.以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和心肌细胞面积作为反映心肌肥大的指标,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测定心肌细胞内CaN-α蛋白表达,用Fura 2/AM为荧光指示剂测定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 ]i).结果:除0.001μmol/L浓度的PGF2α外,1.0μmol/L,0.1μmol/L,0.01μmol/L的PGF2α均可明显提高心肌细胞内蛋白质浓度,而其中0.1μmol/L PGF2α作用最显著,增加了(67.78±11.19)%,并且使乳鼠心肌细胞面积增加了(68.94±1.52)%.0.1μmol/L PGF2α刺激的心肌细胞CaN-α蛋白表达增加和[Ca2 ]i提高,并且加入CsA可阻断0.1μmol/L PGF2α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效应.结论:PGF2α可能通过Ca2 /CaM-CaN信号途径刺激乳鼠心肌细胞发生肥大.  相似文献   
3.
4.
缬沙坦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现象以及缬沙坦对重构的抑制作用。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心肌梗死组和心肌梗死后缬沙坦治疗组.心肌梗死组和心肌梗死后缬沙坦治疗组分别在3个不同的时间点(3、7、30d)进行观测,心肌梗死后缬沙坦治疗组按照5mg/(kg·d)的剂量灌胃。另外一组开胸后只芽线不结扎作为对照组。用Power Lab测定各组大鼠心电图,连续记录大鼠心电图,并对心律失常进行评分。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梗死周边区交感神经密度。结果:心肌梗死组7、30d时免疫组化显示梗死周边区交感神经明显增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肌梗死后缬沙坦治疗组在7、30d时,梗死周边区交感神经密度显著低于同时间点的心肌梗死组(P〈0.05)。心肌梗死后缬沙坦治疗组各个时间点的心律失常评分均较心肌梗死组相应时间点显著降低(P〈0.05)。结论:缬沙坦能抑制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增生和重构.并降低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缬沙坦降低心律失常的作用部分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增生和重构介导的。[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V1联合aVL或aVR导联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诊断价值。方法143例窄QRS心动过速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含窦性心律和心动过速心电图。由两位未知心动过速类型的心电生理医师进行诊断,记录包括V1导联假r′波、aVL导联末端切迹、心动过速RP′间期≥100 ms等指标,心动过速类型由心内电生理检查确定。结果AVNRT患者年龄较大(P<0.01),女性较多(72.4% vs 50.0%,P<0.01)。aVL导联末端切迹对于诊断AVNRT具有较高敏感度(60.9%)和特异度(89.3%),高于传统V1导联假r′和下壁导联假s波(P均小于0.05);联合V1导联假r′和aVL导联末端切迹或aVR导联假r′波明显提高AVNRT诊断敏感度至78.2%和74.7%,而阳性预测值无明显降低。RP′间期≥100 ms诊断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敏感度69.6%, 特异度87.4%),联合aVR导联ST段J点后80 ms下斜型抬高超过1.5 mV指标,明显提高AVRT诊断敏感度(89.2%)。结论体表心电图V1和aVL或aVR导联可提高AVNRT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