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术治疗对脊柱结核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而手术入路的选择可有效缩短治疗周期,降低伤残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目前临床中的手术入路大致分为五类:前方入路、后方入路、前后联合入路、前外侧切除肋横突入路和微创入路。本文就目前手术入路的最新情况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 建立测定逐痰消痹方贴剂中芫花素含量的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柱(250 mm×4.6 mm,0.4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58∶42∶0.8),检测波长为338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25℃,进样量:10 μl。结果:芫花素回归方程为Y=4.00×106X-2.41×105,线性范围为0.091~0.455 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98.61%,RSD为0.71%(n=6)。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测定逐痰消痹方贴剂中芫花素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本院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情况及趋势,为耐药结核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5-2018年本院门诊、住院病人,共9050例结核分枝杆菌的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四年中,本院结核菌培养的阳性率有所上升,但是总体耐药率基本不变(平均35.03%)。单耐药的耐药率有所下降(〖XC小五号.EPS;P〗=13.76,P=0.003),而耐多药和一线4种耐药的耐药率有所上升(耐多药〖XC小五号.EPS;P〗=19.84,P<0.001;一线4种耐药〖XC小五号.EPS;P〗=18.97,P<0.001)。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利福平、阿米卡星和丙硫异烟胺的耐药率都有所上升(分别为〖XC小五号.EPS;P〗=12.57,P=0.006;〖XC小五号.EPS;P〗=17.02,P=0.001;〖XC小五号.EPS;P〗=13.68,P=0.003;〖XC小五号.EPS;P〗=25.60,P<0.001;〖XC小五号.EPS;P〗=12.82,P=0.005;〖XC小五号.EPS;P〗=11.19,P=0.011)。结论 单耐药减少,但耐多药和任意药物的耐药率增加,显示结核菌耐药形势严峻,应加强合理治疗和管理患者,并加快新药研发。  相似文献   
4.
5.
刘钊  周斌  赵坚  胡晔  朱昌生  张毅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9):1217-1219
目的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中VEGF-C水平的表达以及对癌旁组织中淋巴管密度的测定来探讨VEGF-C和VEGFR-3在NSCLC肿瘤淋巴转移的意义。方法对55例无手术禁忌的NSCLC患者施行肺癌根治术,获得肺癌肿瘤组织,癌旁组织以及远离肿瘤的正常组织,应用VEGF-C抗体SP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染色观察VEGF-C在细胞浆中的表达以及应用VEGFR-3抗体SP法标法淋巴管计数癌周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结果 (1)55例NSCLC患者癌组织中,40例VEGF-C呈阳性表达(占72.72%),对照组正常组织中VEGF-C阳性仅5例(阳性率9.56%),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5)。(2)55例癌旁组织中LMVD值为21.20±7.22个,而正常组织中LMVD值为9.48±5.52个,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3)试验组有肿瘤淋巴结转移者共计35例,其癌组织中VEGF-C阳性者为32例,3例为阴性;无肿瘤淋巴结转移者共计20例,12例阴性,8例阳性表达,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5)。(4)肺癌淋巴结转移者35例中,癌旁组织中LMVD值为27.42±6.38,比没有肺癌淋巴结转移者LMVD15.10±2.72亦显著增高(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C的高表达与癌旁组织淋巴管的高表达有密切关系,VEGFR-3的阳性脉管数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联,可作为肺癌诱导生成淋巴管研究的量化指标。肿瘤组织的VEGF-C表达水平和对癌周组织淋巴管密度测定有助于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短节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116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肋骨或髂骨植骨、钛钢板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结果:1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8个月。切口一期愈合107例,形成皮肤窦道延期愈合9例。115例均达到临床治愈,1例半年后因结核性脑膜炎死亡。42例脊柱后凸平均矫正11°。椎间植骨6个月以上均获骨性融合,植骨块无移位和吸收,11例不全截瘫者术后3-12个月完全恢复。结论:短节段脊柱结核一期行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钛钢板短节段内固定可有效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获得骨性融合,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 NEDD9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NEDD9与食管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收集5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标本,采用 Western 印迹方法分别检测 NEDD9在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术后随诊3年,收集56例患者生存数据,采用 Cox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 NEDD9的表达与食管癌预后的关系。结果:56例食管癌组织中,NEDD9高表达占64.3%(36例);癌旁组织中,NEDD9表达32.1%(18例),癌组织中 NEDD9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 <0.05)。生存分析数据,NEDD9高表达组患者生存率较低表达组低(P <0.05)。Cox 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TNM 分期及 NEDD9高表达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EDD9在食管癌组织中特异高表达,参与食管癌的侵袭及转移,与食管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逐痰消痹方贴剂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处方中的甘遂、芜花、川芎和白芥子进行鉴别。结果各样品在薄层色谱中,鉴别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专属性、重复性好,可用于逐痰消痹方贴剂的定性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肋骨植骨融合及经病椎置钉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西安市胸科医院收治且符合条件的脊柱结核患者30例,均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肋骨植骨融合及经病椎置钉内固定术。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4.2±12.4)岁。病变节段为T5~L1(均≤2个节段)。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结核中毒症状的变化;观察患者术前、术后2周和术后2年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的变化情况;观察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国际通用的脊髓神经功能分级Frankel分级,本组患者术前评定为A级3例、B级2例、C级5例、D级12例、E级8例);比较术前、术后2周和术后2年的后凸Cobb角的变化;术后1年时进行X线摄影和CT扫描复查,以判断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120~240min,平均(178.0±33.6)min;术中出血量为300~800ml,平均(507.5±148.9)ml。30例患者随访24~36个月,平均(25.9±6.6)个月,随访期内结核均无复发,切口愈合良好,无窦道及螺钉松动等相关的并发症;所有患者结核中毒症状和脊柱病变区疼痛均消失。末次随访时(术后2年)本组患者平均VAS评分结果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前平均为(6.5±1.5)分,末次随访为(1.4±0.5)分,t=15.759,P=0.000];末次随访(术后2年)时Frankel分级A级0例,B级1例,C级1例,D级2例,E级26例;患者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为(19.1±7.4)°,末次随访平均为(13.6±3.9)°(t=5.003,P=0.000)。患者脊柱椎体病灶均基本愈合,未见骨不连、假关节形成;无内固定螺钉松动及断裂;无植骨条吸收、消失。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肋骨植骨融合及经病椎置钉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是可行的,手术安全可靠,短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髋关节结核发病率逐年增多,手术是治疗髋关节结核的重要方法,其中人工关节置换术在髋关节结核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该文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结核的历史概况、手术时机、手术疗效、手术方法、假体选择、并发症及其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介绍当前国内外对髋关节结核治疗的最新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