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7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比较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时,冠脉内推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替罗非班和溶栓剂尿激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1例急性STEMI并接受直接PCI患者随机给予冠脉注射替罗非班(A组,n=21)或尿激酶(B组,n=20).测定PCI时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校正TIMI计帧数(c...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功能损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结构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入选6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MDRD方程计算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3组,A组为肾功能重度不全组[eGFR30ml/(min.1.73m2),n=56]、B组为肾功能中度受损组[30ml/(min.1.73m2)≤eGFR60ml/(min.1.73m2),n=206]、C组为肾功能基本正常组[eGFR≥60ml/(min.1.73m2),n=427]。比较各组患者的心超指标、基本情况、NYHA心功能分级等。其中93例行多普勒参数检查,再比较各组之间的区别。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约有37.86%的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CRI),其中有24.1%合并CRI的患者血清肌酐处于正常水平。肾功能较差的患者左室后壁厚度(LVPWT)更厚(P0.001);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左房内径(LA)及室间隔厚度(IVST)较正常者也有增加(P0.05)。合并CRI患者发生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比例更高(P=0.043),其E/A比值较大(P=0.031),Tei指数也较大(P=0.041)。合并CRI患者NYHA的心功能分级更高(P0.001)。此外,与单纯慢性心力衰竭组相比,CRI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更高,且NT-proBNP水平与eGFR呈显著负相关(r=-0.175,P=0.025)。结论:肾功能损害加重心肌肥厚,影响左室舒张功能及NYHA心功能分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CRI的发病率高但临床检出率低,应用NT-proBNP作为诊断依据时应充分考虑到肾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关系。方法:正常对照组312例、STEMI组42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MGB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STEMI组血清HMGB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为(10.4±9.3)ng/ml对(2.3±2.3)ng/ml(P<0.001),血清HMGB1水平与hs-CRP,TNF-α水平呈正相关。结论:HMGB1可能参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对错过最佳再灌注治疗时间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可通过延迟再灌注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以改善患者心功能,延缓心肌重构,从而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相对于低危患者,高危STEMI患者从延迟再灌注治疗中获益明显。目前仍缺乏对STEMI系统、具体的危险分层方法 ,未明确行延迟再灌注治疗的最佳时机。该文将介绍STEMI患者行延迟再灌注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通常由于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侵蚀(erosion)或破裂(rupture)引起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使梗死相关动脉急性阻塞所致[1-3].2010年我非常有幸负责整理《中国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并于同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第7期发表[4].《指南》明确指出,早期、快速、完全开通梗死相关动脉,以期获得充分的心肌再灌注是治疗的关键[5-7].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急诊室)早期静脉负荷/维持应用和单纯术中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PCI术后即刻心肌灌注及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07例连续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接受直接PCI患者,其中PCI时单纯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25μg/kg)86例(观察组),急诊室开始应用替罗非班[静脉负荷10μg/kg,随后0.15μg/(kg·min)静脉维持]239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造影特征、介入治疗、术后30 d 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63.8±11.4)岁比(57.9±8.8)岁,P=0.01]、女性(40.7%比25.1%,P=0.006)、高血压(58.6%比51.0%,P=0.005)及多支冠脉病变(57.0%比34.3%,P〈0.001)比例高于对照组。术前两组冠脉罪犯血管分布和TIMI血流相似;术后即刻,两组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6、P=0.48)。住院期间,观察组TIMI微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3%比9.6%,P=0.03),两组院内MACE发生率和术后30 d无MACE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2、P=0.48)。结论与早期静脉负荷及维持应用替罗非班相比,急诊PCI时单纯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患者术后30 d临床预后作用相似,但院内出血事件更少。将来仍需前瞻性临床随机试验进一步验证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桡动脉痉挛是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造影(CAG)和(或)介入治疗(PCI)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应用利多卡因外擦动脉鞘和造影导管,减少桡动脉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连续237例接受经桡动脉路径CAG/PCI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动脉鞘和造影/导引导管插入前应用2%利多卡因溶液(118例,利多卡因组)或0.9%氯化钠溶液(119例,对照组)外擦其表面。主要观察终点:严重桡动脉痉挛(导管推进或操作困难并伴前臂疼痛、桡动脉造影示管腔内径狭窄>70%)发生率。次要终点:前臂出血或血肿、患者不适程度以及操作成功率。结果:利多卡因组5例(4.2%)和对照组16例(13.4%)发生严重桡动脉痉挛(P=0.013);利多卡因组中无一例发生前臂出血或血肿,但对照组中3例前臂轻度出血(表现为造影剂外渗)和1例局部血肿形成,均经局部加压包扎后好转;利多卡因组因疼痛引起的重度不适减少;两组CAG/PCI均成功。结论:CAG/PCI时,应用2%利多卡因溶液外擦动脉鞘和造影/导引导管可能是一种减少严重桡动脉痉挛及其相关并发症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