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多种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于单倍体骨髓移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多种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后半相合未去T细胞骨髓移植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38例白血病患者接受HLA2~3个位点不匹配的亲缘骨髓移植,用ATG、CD25抗体、CSA、MTX、MMF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定期对受者在移植术后1、3、6、12、18个月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进行检测。结果:移植术后1个月患者淋巴细胞各亚群均明显下降,CD4^ T最明显,CD4^ T细胞绝对数在 6月达200个/μ,导致CD4/CD8持续倒置,在移植后18个月才逐渐恢复。CD3^ 、CD8^ 、CD19^ B细胞计数在BMT后的6~12个月基本恢复。因常规输注丙种球蛋白BMT后IgG一直正常,IgM和IgA分别在移植后6~9个月和18个月恢复。结论: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后1年患者免疫功能处于低下状态,CD4^ T和IgA恢复最慢,CD4^ 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持续的低下,CD4/CD8持续倒置是移植后感染高发的原因,该期间要适当应用免疫支持治疗及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
对维生素K1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溴敌隆中毒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防治疗及预先治疗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感染的干预作用.方法:22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160例接受预先治疗,65例接受预防治疗,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CM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先治疗组与预防治疗组比较,CMVpp65抗原血症、CMV病和CMV病死亡率分别为28.1%(35.3%,P>0.05),1.9%(12.3%,P<0.05)和0.6%(10.7%,P<0.01).单倍体相合移植组出现CM-Vpp65血症33.0%(40.0%,P>0.05)、CMV病发生率1.9%(12.0%,P<0.05)、死亡率0.0%(10.0%,P<0.05),均低于相合移植.单倍体相合移植组中CMVpp65阳性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重症GVHD、移植前给予抗CMV治疗以及是否混合其他严重感染.结论:异基因移植后预先治疗优于预防治疗,可以明显减低CMV病的发生和死亡.  相似文献   
4.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是用血细胞分离机将供者或患者的血液分离成为各种成分,除去其中部分成分,回输给供者其余成分的过程。随着近年来血细胞分离机的发展,使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成为许多难治病和重症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现已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包括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和血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抗CD25单克隆抗体(巴利昔单抗)在单倍体未去除T细胞的骨髓移植中防治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作用以及对免疫重建的影响。方法 1999年2月至2004年3月,对87例白血病患者进行了HLA单倍体未去T细胞的亲缘骨髓移植,其中2000年9月以前移植的15例受者预处理没有使用巴利昔单抗(对照组),2000年11月以后的72例预处理中加用巴利昔单抗(单抗组)。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对受者移植术后1、3、6、9、12、18、24个月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动态测定,对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移植后单抗组和对照组Ⅱ~Ⅳ度a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12.5%和33.3%(P=0.045);与aGVHD相关的死亡率分别为6.9%和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抗组中9例临床诊断为Ⅱ~Ⅳ度aGVHD的患者因激素耐药再次使用巴利昔单抗治疗,缓解6例(66.7%),部分缓解2例,无效1例。移植后两组CD4^+ T细胞的恢复均迟缓。单抗组CD4^+ T细胞>200个/μ1的时间为移植后6个月,在移植后18个月绝对数恢复正常。CD3^+、CD8^+和CDl9^+ B细胞在9~12个月恢复正常水平,两组淋巴细胞亚群的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抗CD25单克隆抗体预防和治疗受者严重的aGVHD有一定疗效;受者白血病的复发率和移植后的感染率无明显增加;对骨髓移植后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重建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单倍体骨髓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倍型骨髓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预防策略及发病情况。方法:98例单倍型骨髓移植患者,62例及1例CMVpp65阳性供者,接受更昔若韦预防治疗,受者5 mg/kg,2次/d,移植前-9 d~-2 d,31例移植后出现CMV抗原血症阳性患者,其中18/60例预防组,13/35例非预防组阳性病例,接受更昔若韦5 mg/kg,2次/d×2周,后改为5 mg/kg,1次/d,到CMVpp65转阴。移植后CMVpp65每周检测1次。结果:预防组18/60例移植后出现CMV抗原血症阳性,出现中位时间56(25~84)d。非预防组13/35例CMVpp65阳性,中位时间52(19~75)d,前者1例患者(1.6%)发展为CMV结肠炎,后者4例(11.4%),2例CMV肺炎,1例CMV结肠炎,1例CMV脑炎。结论:单倍型骨髓移植后,用CMVpp65检测CMV抗原血症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低剂量短疗程,静脉注射更昔若韦提前预防CMV病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巴利昔(商品名:舒莱)单克隆抗体体外对异基因反应T细胞和造血祖细胞的作用;探讨该抗体在预防HLA不相合骨髓移植中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疗效。方法实验观察分两组。(1)巴利昔组:白血病患者72例,接受单倍型相合未去T细胞的骨髓移植,用巴利昔单克隆抗体预防GVHD;(2)对照组:2000年11月前进行上述相同骨髓移植的白血病患者15例,未用巴利昔单克隆抗体预防GVHD。用有限稀释方法检测巴利昔单抗对细胞毒介导的靶细胞前体(CTLp)的反应能力,在半固体造血祖细胞培养体系中检测巴利昔单抗对粒巨噬系祖细胞(CFUGM)、红系祖细胞(CFUE)及巨核系祖细胞(CFUMK)集落增殖的影响。结果巴利昔组72例骨髓移植后均取得造血重建,骨髓植活直接证据检测证实为完全供者造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巴利昔组和对照组移植后急性Ⅱ~Ⅳ度GVHD发生率分别为12.5%(9例)和33.3%(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两组的慢性广泛型GVH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后18个月内动态观察免疫细胞重建,CD3、CD8、CD19、NK细胞及CD56细胞在12个月内可恢复至正常水平,CD4细胞在移植后18个月内恢复。随访中位数时间22个月,无病生存42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估计2年无病生存达58.3%。巴利昔组和对照组比较,无病存活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供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实验,显示巴利昔单抗能明显降低CTLp细胞生成,降低的数量在10~100倍,但不影响正常造血祖细胞CFUGM、BFUE和CFUMK集落的增殖。结论巴利昔单抗可选择性的限制和减少异基因反应T细胞,从而减少严重急性GVHD的发生率;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未受影响,不增加复发率和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探讨同一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DMNCI)治疗单倍相合骨髓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3例单倍相合骨髓移植后白血病复发患者接受G-CSF动员的DMNCI治疗,其中例1和例2骨髓移植前分别为ph+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伴中枢神经系统侵犯部分缓解及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变部分缓解,在骨髓移植后这两例均血液学复发,各接受单次DMNCI,单个核细胞剂量分别为8.25×10^8/kg和5.24×10^8/kg;CD3^+细胞剂量分别为1.87×10^8/kg和1.14×10^8/kg。第3例骨髓移植前为CML急性变,治疗后并达缓解。移植后分子水平复发,接受逐渐提高单次细胞数量的分次输注,首次DMNCI剂量为2.0×10^7/kg,CD3^+细胞剂量为1.1×10^7/kg。同时观察3例患者输注后白血病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显示,3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疗效,2例血液学复发患者骨髓均暂时缓解,但分别于DMNCI后41、48天死于严重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复发及衰竭。分子水平复发患者分次接受DMNCI,输注2次后达分子水平缓解,STR-PCR测定证实为供者基因型。3例均发生急性GVHD,2例接受单次剂量输注者发生Ⅳ度以上GVHD,1例接受分次输注患者发生Ⅰ度GVHD。3例均未发生明显骨髓抑制,分子水平缓解者随访半年无病生存。结论:DMNCI可能具有抗白血病作用,可用于单倍相合骨髓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治疗,对分子水平复发者的疗效较对血液学复发者好;输注MNC为×10^8/kg后GVHD严重。DMNCI起始剂量×10^7/kg并逐渐提高单次剂量的分次输注方法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9.
 引言Ph+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预后差 ,首次完全缓解 (CR)后早期复发率高、治疗效果差。主张对该类患者在首次CR后即给予骨髓移植 (BMT)。尽管如此 ,移植后复发率仍然高达 30 %~4 0 % ,近几年半相合骨髓移植[1] 和移植后免疫细胞治疗方法的成熟[2 ] ,已经使Ph+ ALL的疗效有进一步提高。现报告1例经G CSF动员的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治疗半相合骨髓移植后复发的Ph+ (bcr/abl+ )ALL治疗情况。1 资料与方法1.1 患者 男性 ,12岁 ,确诊为bcr/abl+ ALL ,给予VDLP 1疗程即获缓解 ,给第 3个VDLP方案巩固化疗时骨髓和中枢神经系统复发。口服格列卫 4周后骨髓部分缓解 ,同时出现右侧面瘫。实施半相合骨髓移植。1.2 供者 患者父亲 ,38岁 ,HLA -A、-B位点半相合 ,-DR和 -DQ位点全相合。血型一致。1.3 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措施和G CSF动员后骨髓采集方法[1] :该患者接受供髓 110 0ml,有核细胞数为 9.9× 10 8/kg。2 治疗结果2 .1 移植术后常规治疗  +15d开始WBC...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利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PAD)和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Fontaine分级Ⅲ~Ⅳ级的糖尿病PAD及糖尿病足患者30例完全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16例)采用携带人HGF基因的质粒DNA( HGF-PVAX1 )4 mg联合骨髓动员后的于细胞,局部注射于患肢腓肠肌;对照组(14例)于患肢腓肠肌局部注射单纯骨髓动员后的于细胞.分别于移植术后1、3、6个月比较2组在干细胞局部注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间歇性跛行有好转.研究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下肢踝/肱指数(ABI)分别为(0.346±0.036)、(0.596±0.036),对照组是(0.379±0.031)、(0.468±0.032).2组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研究组ABI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皮温平均为(35.9±1.8)℃,术前为(33.4±2.1)℃;对照组术后皮温平均为(33.1±1.3)℃,术前为(33.7±1.5)℃.2组皮温变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移植后3个月复查下肢动脉彩色超声,股浅动脉、腘动脉未见明显变化.研究组移植前足背动脉血流量≥20 ml/min者8例,15 ~ 19 ml/min者4例,1~ 14 ml/min者2例,0 ml/min者2例;移植后≥20 ml/min者10例,15 ~ 19 ml/min者2例,1~14 ml/min者2例,0ml/min者2例.对照组移植前足背动脉血流量≥20 ml/min者6例,15~19 ml/min者3例,1~14 ml/min者3例,0ml/min者2例;移植后≥20 ml/min者7例,15~19 ml/min者2例,l~ 14 ml/min者3例,0 ml/min者2例.研究组移植后足背动脉血流量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注射HGF-PVAXl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肢体缺血,可能成为治疗PAD的一种新手段.但其远期疗效和安全性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