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r PA)治疗急性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出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住院的90例急性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47例)和尿激酶组(43例)。观察两组的临床溶栓再通率及出血不良反应。结果瑞替普酶组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临床冠状动脉再通率分别为12.76%、61.70%、74.47%、80.85%。尿激酶组临床冠状动脉再通率分别为2.32%、23.25%、51.16%、55.81%。瑞替普酶组各时间段冠脉再通率均高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替普酶组早期溶栓与晚期溶栓冠状动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溶栓药。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虽然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已成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对于无条件施行介入治疗的基层医院,溶栓治疗仍为首选。有资料显示,炎症反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及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如何减轻再灌注的炎症反应,保护心肌、改善心功能是临床治疗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3.
朱喜萍  晋库根 《山西中医》2014,30(10):23-23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疗程为2周。结果:在缓解心绞痛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95%CI=85.22%~96.99%),对照组为76.25%(95%CI=66.92%~85.58%),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466 3,P=0.014 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改善心电图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95%CI=75.63%~91.03%),对照组为75.00%(95%CI=65.51%~84.49%),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044 7,P=0.041 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麝香保心丸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证据满足第二类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证据条件,其缓解心绞痛的收益为OR=0.31(95%CI=0.13~0.76),NNT=7(95%CI=3.87~25.97);改善心电图疗效的收益为OR=0.60(95%CI=0.28~1.27),NNT=12(95%CI=4.88~37.98)。  相似文献   
4.
小剂量尿激酶长疗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激酶小剂量、长疗程给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合用尿激酶25 U/d,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并于60 min内静脉滴注,连用14 d.于治疗第14 d和治疗后第1个月统计两组心绞痛缓解程度、出血并发症及心脏事件等发生率.结果:治疗第14 d两组间缓解心绞痛的显效率及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0%∶80%,2.0±0.2∶2.5±0.7,均为P<0.05),轻度出血、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1个月两组间缓解心绞痛的显效率及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分级仍存在差异(90%∶67.9%,2.2±0.4∶2.7±0.6,均为P<0.05),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激酶小剂量长疗程给药,联合应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可以有效地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黛力新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就诊及住院患者30例,并用《躯体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自评,随机分为治疗组(黛力新组)17例和对照组(谷维素组)13例.观察两组4周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黛力新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总有效率94.11%明显高于谷维素组30.77%,P<0.05,有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黛力新组17.64%较谷维素组7.69%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黛力新是治疗心血管神经症药物的一种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