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 198 7年至 2 0 0 3年笔者运用化瘀散治疗各种瘀血阻滞症千余例患者中尤其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来自于门诊、病房、家庭病房 ,在病例中选资料完整者 6 0例。 6 0例中心血管病 30例 ,脑血管病 30例。男 30例 ,女 30例 ;年龄最小为 2 8岁 ,最大  相似文献   
2.
肾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任何结石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生 ,但多在 2 0~ 5 0岁之间 ,男性多于女性。肾结石的形成往往多与水质、饮食、气候及人体的体质有关。比如 ,气候干热、伤津耗液容易引起尿液沉淀 ,有的专家则认为 ,高蛋白质、高脂肪、肥甘厚味食品也有一定的影响。临床表现 :突发性肾区绞痛 ,呈刀割样 ,且沿输尿管径向下放散至小腹及前阴部甚至是大腿内侧 ,也有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肾区钝痛 ,在发作期间或发作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镜检血尿或肉眼血尿 ,少数无尿路梗阻的肾或输尿管结石者 ,可呈无痛性血…  相似文献   
3.
“瘀血”病证可见于多种疾病中,对于瘀血的认识来源于《金匮要略》《素问》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耳鼻喉科80例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患者,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患者一定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且综合性护理的改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分析方法研究赤芍-牡丹皮经典药对治疗中风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药物与疾病数据库(Drug Bank)、赤芍-牡丹皮的疾病与化学成分靶点网络则分别由治疗靶标数据库(TTD)建立,而它的药效成分与靶点网络主要运用Cytoscape 3.7.0软件构建而成,并同时进行了网络拓补分析; 至于核心靶点对基因本体(GO)的功能富集则主要运用DAVID数据库完成,同时也对百科全书KEGG(基因组)通路的功能富集进行了研究。结果:网络拓补分析结果表明,最核心的药效成分可能为槲皮素、山奈酚、鞣花酸、黄芩苷,最核心的GO功能有活性氧代谢过程、脂多糖、核受体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膜微区、囊腔作用等; 最核心的作用通路有VERF通路、Toll样受体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13K-Akt)通路等。结论:本文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对赤芍-牡丹皮药对干预中风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赤芍-牡丹皮药对可能是通过VERF通路、Toll样受体通路、TNF通路、IL-17信号通路、P13K-Akt等通路协同作用发挥治疗缓解中风功效,上述预测结果可为赤芍-牡丹皮药对在中风治疗的药理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性变化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氏不动杆菌为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各种感染,近年来常引起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的流行,后果十分严重.我们对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住院患者标本的鲍氏不动杆菌及其耐药性资料进行统计,观察其耐药性变化趋势,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Gly71Arg变异与北京地区汉族新生儿黄疸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无亲缘关系的北京地区汉族新生儿黄疸[病例组,n=96,总胆红素(307.6±38.5)μmoL/L,未结合胆红素(292.9±35.9)μmoL/L]与健康对照组[n=101,总胆红素(131.2±42.1)μmoL/L,未结合胆红素(126.3±39.7)μmoL/L]UGT1A1 Gly71Arg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并检验二组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和UGT1A1基因Gly71Arg变异对病例组总胆红素的效应.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及协方差分析,基因型频率采用χ2检验.结果 病例组新生儿UGT1A1 Gly71Arg基因多态性频率与健康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χ2=9.47 P<0.01),Ar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χ2=10.34 P<0.01).病例组新生儿UGT1A1 Gly71Arg基因多态性Arg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杂合子携带者和非携带Arg等位基因者(Pa<0.001),采用协方差分析校正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影响后,Arg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总胆红素水平仍明显高于杂合子携带者和非携带Arg等位基因者(Pa<0.001).结论 UGT1A1基因Gly71Arg变异可能是北京地区汉族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之一,该基因多态性Arg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黄疸更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Gly71Arg突变和有机阴离子转运因子2(OATP2)基因Asn130Asp突变与新生儿黄疸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无亲缘关系的汉族新生儿黄疸组与健康对照组的UGT1A1Gly71Arg和OATP2Asn130Asp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并检验两组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两种基因突变对新生儿黄疸的OR值和95%CI。结果新生儿黄疸组UGT1A1Gly71Arg和OATP2Asn130Asp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和6.16,P=0.002和0.046),Arg和Asp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0.34和6.85,P=0.001和0.009);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UGT1A1基因Gly71Arg和OATP2基因Asn130Asp突变对新生儿黄疸的OR值和95%CI分别为2.66(1.38~4.51)和2.32(1.23~3.95)(P=0.011和0.024)。结论UGT1A1基因Gly71Arg和OATP2基因Asn130Asp突变可能参与新生儿黄疸的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提高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有效康复指导和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喉癌患者36例,进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结果:与护理前比较,对照组护理后患者生存质量无明显提高,研究组中护理后患者生存质量有明显提高,研究组护理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喉癌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发热症状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索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时空聚集性特征,为呼吸道传染病的早期预警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北京市朝阳区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发热门诊所建立的症状监测系统,收集2009年4月1日00:00时至2010年3月31日24:00时期间的就诊患者的病历资料,应用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方法进行时空扫描分析,并对其中流行性感冒(流感)样病例、流感患者、发热待查患者分别进行分析。 结果 以50%时间周期进行扫描,发热门诊就诊患者、流感样病例、流感患者、发热待查患者的分布均可探测到聚集区域,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聚集区域集中在北京市朝阳区中部。流感样病例与流感患者聚集区域接近,区域中点距离为0.92 km,大部分重叠。 结论 对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的时空聚集性探测,可以准确发现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聚集区域,有利于早期预警。发热门诊的症状监测系统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