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3‘-甲基-4-二甲氨基偶氮苯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肝脏磷脂代谢的变化。用3’-Me-DAB诱发Wistar大鼠肝癌,同时辅以低胆碱饮食,TLC分离磷脂组分,Rouser法测定第6,9,12,16,20周肝脏中总磷脂及各磷脂组分含量。结果:发现诱癌组总磷脂和磷脂酰胆碱的含量不断下降,且两者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2.
对140例骨纤维结构不良和70例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进行了复习,其中对近期病例中各15例的组织。作了6种有关的免疫组化染色进行观察。本文对骨纤维结构不良和骨化性纤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病变的性质进行了讨论。还对6种免疫组化染色在显示某些组织成分,特别对骨连结蛋白在显示骨母细胞及新生骨质的意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乔慧  丘钜世  朱全胜 《广东医学》2001,22(3):195-198
目的 探讨骨肉瘤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HSV-TK基因转移和GCV治疗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成功构建含HyTK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DORHyTK;采用DOTAP将其转入PA317细胞中进行包装,筛选,并进行病毒滴度测定。收获病毒上清体外感染骨肉瘤细胞株OS732和SAOS-2。分别用PCR和RNA斑点杂交的方法证明假病毒中不含有复制活性病毒,HSV-TK基因已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并获得表达,MTT比色法测定结果显示GCV对OS732TK和SAOS-2TK细胞均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且前者强于后者,旁观者效应在高细胞密度接种条件下强于低细胞密度,在SAOS-2细胞中的作用强于OS732。结论 HSV-TK/GCV基因治疗系统可为骨肉瘤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骨肉瘤中Rb、p16、CDK4、cyclinD1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扬  丘钜世  梁惠珍  曾瑜  罗灿峤  朱全胜 《癌症》2000,19(6):544-547
目的 探讨骨肉瘤中Rb、p16、CDK4、cyclinD1的蛋白表达、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0例骨肉瘤组织中Rb、p16、CDK、cyclinD1的蛋白表达状况进行检测。结果 40例骨肉瘤Rb、p16蛋白表达缺失分别为72.5%(29/40和)22.5%(9/40);11例pRb阳性的骨肉瘤中的8例p16阴性,29例pRb阴性的骨肉瘤中28例p16阳性;52.5%(21/40  相似文献   
5.
苦味酸天狼星红偏光法观察软骨性肿瘤的胶原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骨性肿瘤胶原的分布和类型会发生改变〔1〕,我们采用苦味酸天狼星红偏光法 ,观察软骨性肿瘤中Ⅰ、Ⅲ型胶原的改变 ,试图寻找一种简便、灵敏的研究方法。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 取自中山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1984~ 1998年病理档案石蜡标本软骨瘤 18例 ,骨软骨瘤 19例 (图 1) ,软骨肉瘤 2 8例 ,用正常软骨 6例做对照。1.2 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 切片厚 4μm ,脱蜡至水 ,0 1%苦味酸天狼星红液浸染 1h ,自来水稍冲洗 ,苏木精复染胞核5~ 10min ,脱水、透明、封固〔2〕。1.3 偏光镜观察 用普通显微镜加一对偏振片 (包括起偏镜片和…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胰腺囊腺癌是一种低度性肿瘤,临床非常少见,本文着探讨其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方法:分析1例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胰腺囊腺癌的影像学的表现,腹平检查7例,上消化道检查8例,B超及CT检查11例。结果:腹部平片上消化道检查可见胃体缓压移位,B超可以显示肿瘤大小,位置轮廓及了解厚薄,分离情况。增强后囊肿不强化,囊壁实性结节及分离均可见明显强化。结论:熟悉胰腺囊腺癌的影像直接间接征象及临床特点,有利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导入人骨肉瘤细胞株,研究野生型p53蛋白在诱导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用DNA转染技术将7重组野生型p53基因PM47质粒导入人骨肉瘤细胞株HOS8603中,用PCR技术监测外源性p53基因在瘤细胞中存在的稳定性;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在地塞米松的诱导下瘤细胞中p53的表达情况;用相差显微镜去观察凋亡瘤细胞的形态特点;用细胞凋亡原位检测技术标记并统计凋亡的瘤细胞数。结果:成功地将重组野性型p53基因PM47质粒导入人骨肉瘤细胞株HOS8603中,在gpt选择培养基中培养两周后,分离生长出阳性细胞克隆;经PCR证实外源性p53基因在瘤细胞内稳定存在并可随瘤细胞分裂而传给子代;当向培养液中加入1μmol/L地塞松(Dex)后,8h即可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到p53蛋白的表达并可观察到瘤细胞出现凋亡的一系列形态学改变,转染后的瘤细胞凋亡率高达90%。结论:当人骨肉瘤细胞株中重组野生型p53基因诱导过表达时,瘤细胞呈现凋亡,本实验为骨肉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重组野生型p53基因转染人骨肉瘤细胞株体外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导入人骨肉瘤细胞株,研究野生型p53蛋白在诱导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用DNA转染技术将7重组野生型p53基因PM47质粒导入人骨肉瘤细胞株HOS-8603中,用PCR技术监测外源性p53基因在瘤细胞中存在的稳定性;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在地塞米松的诱导下瘤细胞中p53的表达情况;用相差显微镜去观察凋亡瘤细胞的形态特点;用细胞凋亡原位检测技术标记并统计凋亡的瘤细胞数。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Rb和HSV-TK基因共转染增强HSV-TK/GCV系统“旁观者效应”的可能性及其机制。方法:构建含长度为1.65kb Rb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Rb,用DOTAP将pcDNA3.1-Rb以及携带HSV-TK基因的质粒tgCMV/HyTK分别或共同导入骨肉瘤细胞株OS732。应用RT-PCR和Northern blot检测TK和Rb基因的表达;用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分析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用半定量RT-PCR法、Western Blot和罗氏黄荧光传输法检测裂隙连接蛋白基因Connexin43的表达和细胞间裂隙连接信息通讯的能力;用MTT法和混合共培养实验分别检测各种细胞对GCV的敏感性HSV-TK/GCV系统的“旁观者效应”。结果: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Rb;得到三种转基因的细胞株OS732TK、OS732Rb、OS732RbTK;并在mRNA水平检测到OS732TK和OS732RbTK细胞内HSV-TK基因的表达,在OS732Rb和OS732RbTK细胞内存在内源性和外源性Rb基因的表达;与OS732相比,OS732Rb和OS732RbTK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其生长速度减慢,软琼脂形成集落能力降低,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OS732Rb细胞的Tonnexin43表达和细胞间信息通讯能力增强;仅TK阳性细胞OS732TK和OS732RbTK的存活率与GCV的浓度存在剂量依赖性关系,但在与TK阴性细胞混合共培养实验中,OS732和OS732Rb细胞增显示对GCV的敏感性,在相同处理条件下,OS732Rb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低于OS732细胞。结论:Rb基因通过抑制骨肉瘤细胞的生长和提高细胞间信息通讯能力来增强HSV-TK/GCV系统的“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