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肾病患者肾脏组织中存在脂蛋白,但是否存在载脂蛋白(apo),在组织学上尚未得到证实。作者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肾脏活检标本中的apoB和apoE,以期找到apo和肾脏疾病临床特点及组织学特点之间的关系。病人和方法:(病人49例,其中35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3例继发性肾小球疾病,1例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年龄10~62岁(平均37.2岁),均为持续性蛋白尿和/或血尿。从发现尿异常到行肾活检时间为1-17年(平均3.6年)。用Zeiss Axiophot荧光照相显微镜和光镜观察肾活检标本,并按荧光镜下所见将病人分为4组:1组apoB(-)apoE(-);2组  相似文献   
2.
曾郢  孟建中 《山东医药》1994,34(2):12-13
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方法测定尿毒症患者血透前后的全血白细胞吞噬细胞。结果表明透析前全血白细胞吞噬功能低下,透析后全血白细胞吞噬功能明显增强。认为血透可以改善尿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对防治继发性感染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尿毒症病人的C蛋白具有低抗凝活性。有人提出在血透期间C蛋白活性(PCA)增强,并推测在尿毒症病人血浆中可能存在一种可透析性C蛋白抑制物。为了阐明在血透期间C蛋白抑制物对C蛋白活性的影响,本文作者观察了18例健康对照和20例终末期肾衰病人透析前后的PCA以及两种已经明确的C蛋白抑制物:纤活酶原激活物抑制物——3(PAI-3)和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的变化。尿毒症病人透析前平均PC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透析后与透析前相比明显增加(P<0.02)。PAI-3活性透析后较透析前增加  相似文献   
4.
瘙痒症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极为常见,其发生率高达40%。可能的致病因素包括血浆尿素、钙、镁、磷酸盐、PTH和碱性磷酸酶升高,以及铁缺乏。为了阐明透析和上述血浆物质与瘙痒症之间的关系,本文作者观察115例有瘙痒症的透析患者,其中血液透析组81例,平均年龄47.5岁,平均透析时间30±35个月;连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组34例、平均年龄51.2岁,平均透析时间29±28个月。依据肉眼  相似文献   
5.
经典的动静脉内瘘术操作复杂,并发症多,为此我们采用钛制轮钉行动静脉内瘘术104例,透析7510人次,其中101例施行钛剂轮钉内瘘术一次成功,成功率为97%。(一)手术方法:①切口选择在掌面腕关节沟后上方3cm左右,桡动脉与邻近浅静脉之间,切口长度3~4cm。②逐层切开  相似文献   
6.
新蝶呤是三磷酸鸟苷的衍生物,分子量253道乐顿,是r-干扰素刺激巨噬细胞产生的。因为这种淋巴因子是由激活的T淋巴细胞释放的,故新蝶呤是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相互作用的敏感标志。近来已证明新蝶呤血尿浓度对评价肾脏病的活动性和预后的功效,但新蝶呤的血尿浓度与慢性肾脏疾病之间的关系还不甚清楚。作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和慢性血透(HD)病人的血清和尿中的新蝶岭,以观察其与慢性肾脏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尿毒症患者血透前后PLT、MPV、PDW及Hb测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毒症患者血透前后PLT、MPV、PDW及Hb测定的临床应用济南军区总医院检验科(250031)沈溪英,胡成进,曾郢,任绪义,彭立义血液透析(血透)对尿毒症患者有关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报道较少。本文报道60例尿毒症患者血透前、后进行了血小板计数(PLT...  相似文献   
8.
迟发性皮肤卟啉症(PCT)是一种因肝脏尿卟啉原脱酸酶缺乏,导致肝脏血红素生物合成障碍,以皮肤光敏感性增加为特点的疾病。常与肝脏铁质沉着、酒精性肝脏疾病或外源性雌激素有关。血液透析(HD)性PCT是由于卟啉水平显著升高,出现严重的迟发性皮肤损害。这类病人的治疗非常困难,因为使用氯喹虽能将卟啉从肝脏排出,但不能被透析所清除;由于绝大多数病人有终末期肾性贫血,因此,静脉切开放血术也不能作为一种常规疗法。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已用来治疗终末期肾性贫血,它能动员储存铁并促进其利用以合成血红素。有报道EPO疗法与放血术联合使用是一种治疗HD性PCT的有效方法。本文作者报告一例单独使用EPO疗法治疗HD  相似文献   
9.
目前常使用随身携带心电图监测改良V_1和V_5导联监测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而将负极置于胸骨切迹下,正极置于剑突上的垂直胸骨导联可以记录出最大面积的P波。Peter Ott等人同时使用垂直胸骨导联和改良V_1导联监测50例可疑心律失常病人,发现垂直胸骨导联记录的P波面积和QRS波大小均大于改良V_1导联(分别为P<0.0001,P=0.006)。在房性早搏和室上性心动过速时,P波的可见度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