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8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汁返流与幽门区局部神经递质一氧化氮的变化对应激性溃疡发病的影响及可能的机理。方法采用冷束缚应激方法复制应激性溃疡的动物模型,将60只成年SD大鼠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对照组10只,溃疡组30只,用于观测影响应激性溃疡发生的相关因素;第2部分: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预处理组10只(L—NAME组),生理盐水预处理组10只(生理盐水组),用于观测幽门区局部一氧化氮含量变化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分别检测各组胃内胆汁酸浓度、胃黏膜溃疡指数(Guth评分)以及胃内pH值,用生化试剂盒检测幽门区一氧化氮的含量。结果溃疡组应激结束后1h幽门区一氧化氮含量达到峰值(P〈0.01),应激结束后2h胃内胆汁酸浓度和pH值均达到峰值(P〈0.01),应激结束后4h胃内溃疡指数达到峰值(P〈0.01)。L-NAME组的胃内胆汁酸浓度、溃疡指数及一氧化氮含量较生理盐水组显著降低(P〈0.01,P〈0.05),而胃内pH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区一氧化氮含量与胆汁酸浓度呈正相关(r=0.715,F=12.55,P=0.017)。结论幽门区一氧化氮含量变化与胆汁的返流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L—NAME的幽门区局部干预使幽门区一氧化氮含量减少,幽门松弛程度降低,胆汁返流量也随之减少,进而降低溃疡指数,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肝病患者血糖异常水平对病情预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病患者的血糖异常变化情况,探讨高血糖水平、低血糖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析313例肝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评价其临床意义。结果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血糖平均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重型肝炎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肝炎组与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比较,慢性肝炎组与肝硬化组比较,重型肝炎组与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比较血糖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1)。血糖水平重型肝炎组<健康对照组<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重型肝炎组的异常(高、低)血糖的发生率达到74.2%,重型肝炎高、低血糖组病死率较重型肝炎正常水平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于肝病患者血糖异常者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以减少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血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的发生,控制病情进展,降低重型肝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曾文权  左凌云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4):3385-3385
腹水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约90%的腹水患者对标准的内科治疗有良好反应,随着腹水的反复发作,其对利尿剂的敏感性逐渐减弱,大约10%的腹水患者对利尿剂的反应不佳,即为难治性腹水[1].我院用内科综合治疗了36例难治性腹水,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自1997年5月至1998年6月,我们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活动性肝炎肝硬变48例,在抗肝纤维化方面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活动性肝炎肝硬变95例均为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7例,两组病情基本相似,诊断符合1995年第五届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重新修订的诊断标准。 2.方法两组间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深圳南方制药厂提供的复方丹参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丹参、降香),每天一次,每次20ml加入10%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两个月为一个疗程。 3.监测项目…  相似文献   
5.
曾文权  赵巍 《中国全科医学》2005,8(20):1671-1672
目的探讨南京地区HBV基因型分布及其前C区1896变异的特点.方法随机选择2004年3月~2005年3月南京地区HBV-DNA阳性(荧光PCR)的HBV感染者220例.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PCR法检测HBV基因型,采用特异性引物PCR法检测HBV前C区1896变异株和野生株.结果 HBV感染者中基因型B 71例,基因型C 146例,基因型D 1例,B/C混合型1例,A/B混合型1例,未发现基因型A、E、F存在.有163例HBV感染者发生了前C区1896变异,变异株检出率(单纯变异株/混合变异株)为74.1%.基因型B 78.9%发生了前C区1896变异,基因型C有66.4%发生了C区1896变异,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χ2=4.56,P<0.05).结论南京地区存在HBV基因B、C、D及B+C和 A+B混合型,以B、C型为优势基因型,未发现A、F、E基因型;HBV基因型B前C区1896的变异率较HBV基因型C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分别检测随机选择的40例不明原因持续肝功能异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其肝组织中HBV DNA,肝组织中HBV DNA阳性24例,阳性率为58%;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 DNA阳性18例,阳性率为45%;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2.10,P>0.05).对肝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HBVDNA检测,有助于诊断隐性HBV感染.  相似文献   
7.
冯晓宁  曾文权  熊清芳 《中国药房》2014,(16):1471-1473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辅助治疗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5例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患者以抛投硬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苦黄注射液、复方甘草酸苷等常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病毒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熊去氧胆酸250 mg,口服,ti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和黄疸消失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和黄疸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LT、TBIL、GGT、AL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TBIL、GGT、ALP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除ALT外,观察组其他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熊去氧胆酸辅助治疗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老年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 选择住院确诊的82例老年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就其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死率28.0%明显高于非老年肝炎肝硬化,主要并发症为多器官功能衰竭、肝性脑病、原发性腹膜炎、消化道出血及肝肾综合征。结论 老年肝炎肝硬化病死率高.死亡原因以多器官功能衰竭为主,防治各种并发症是降低MOF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 选择住院确诊的72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并就其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重型肝炎主要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48.6%)、肝性脑病(31.9%)、消化道出血(9.7%)及肝肾综合征(6.9%)等.结论 慢性重型肝炎死亡率高,死亡原因以多器官功能衰竭及肝性脑病为主,防治各种并发症是降低MOF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肝炎肝硬化并发粒细胞缺乏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女性,65岁,反复乏力、腹胀、尿少5年,加重两个月。查肝功能异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B超提示为肝硬化、腹水、脾大。拟诊为肝炎肝硬化(活动性)入院。体温36.5℃,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5/75mmHg(1mmHg=0.133kPa)。慢性肝病面容,全身皮肤及巩膜中度黄染,可见肝掌及蜘蛛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