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3种不同方法引产后的胎盘粘连及其与胎盘血管生成素Ⅰ(Ang-Ⅰ)和Ang-Ⅱ表达的关系。方法孕14~24周要求终止妊娠的86例孕妇,按知情同意原则分为3组,A组38例,米非司酮200mg分次口服,配伍米索前列醇0.4mg阴道给药;B组30例,依沙吖啶100mg羊膜腔内注射;C组18例,水囊法。比较3种方法引产后胎盘粘连与胎盘Ang-Ⅰ、Ang-Ⅱ表达的关系。结果 A组胎盘粘连率低于B、C两组(P<0.05);胎盘粘连者胎盘Ang-Ⅰ的表达高于无胎盘粘连者,Ang-Ⅱ的表达低于无胎盘粘连者(P<0.05),A组的胎盘Ang-Ⅰ低于其他两组,B组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引产方式中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方案的胎盘粘连率低;米非司酮通过阻断孕激素受体,抑制胎盘血管网形成,使黄体酮水平下降的同时,可能使呈黄体酮依赖性的Ang-Ⅰ也下降,与之拮抗的Ang-Ⅱ的升高,从而促进胎盘血管的退化,导致胎盘更加易于剥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孕引产后胎盘粘连与胎盘血管生成素1 (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2)表达的关系.方法:孕13~24周来我院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中,入院后按知情同意的原则选择利凡诺引产及水囊引产的61例分为两组,A组:利凡诺组40例;B组:水囊组21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胎盘中Ang-1和Ang-2的表达情况,比较胎盘Ang-1、Ang-2与胎盘粘连的关系.结果:A组与B组的胎盘粘连发生率分别为50%及47.62%,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中胎盘粘连者Ang-1的表达均高于无粘连者,Ang-2的表达粘连者低于无胎盘粘连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孕引产后胎盘粘连可能与胎盘Ang-1的表达增强、Ang-2的表达减弱有关,可能与Ang-1/Ang-2的比率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不同方式终止14~24周妊娠的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终止14~24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7例妊娠14~24周妇女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引产(40例);B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羊膜腔内依沙吖啶注射引产(39例);C组采用羊膜腔内依沙吖啶注射引产(38例),比较3组引产效果。结果:A组与B组、C组相比,宫缩发动时间及产程短,清宫率低,镇痛药使用率低,出血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宫缩发动时间及产程短,清宫率低,差异有均统计学意义(P<0.05)。引产成功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引产简单、安全、高效,引产后不需常规清宫,优于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引产和传统依沙吖啶引产,而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引产优于传统依沙吖啶引产。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的产程特点及其对围产儿预后、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孕妇共138例(观察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期枕前位的138例孕妇(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胎儿体重过大、官缩乏力的比例明显增加,产程各期时间均明显延长,各产程异常发生率明显增加,手术产率明显增加。枕后位总手术产率为91.75%,枕横位为70.73%,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之一,若处理不当,围产儿预后欠佳,宫缩乏力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增加。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中期胰岛素抵抗(IR)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 GDM患者36例(A组),妊娠期糖耐量减低(G IGT)患者37例(B组),A、B两组均经饮食治疗血糖控制良好;选择同期糖耐量正常的孕妇90例作对照(C组)。对比观察各组孕中期(孕24~28周)时的胰岛素抵抗(IR)、孕妇孕期体质量变化、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结果孕中期A组IR显著高于C组(P〈0.05),经饮食控制A组孕期体质量增长少于C组(P〈0.05),但其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 GDM患者IR升高,可能参与或导致GDM胎儿过度生长,导致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增加,即使血糖控制良好,其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仍然高于正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