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经固定正畸矫治的骨性Ⅱ类高角患者矫治后后牙合平面及上牙轴倾斜度的变化。方法:对13例经直丝弓矫治技术,拔除4颗双尖牙矫治完成的骨性Ⅱ类高角患者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相关项目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后牙合平面、U1-FH角及U7-FH角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5-FH角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Ⅱ类高角患者矫治后后牙合平面陡度减少,上颌牙牙轴由向心聚拢倾向于平行。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畸形矫治前后双(牙合)平面的变化。方法 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19例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畸形患者进行矫治,均拔除了第一双尖牙,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前后(牙合)平面等的测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前(牙合)平面(AOP-FH)矫治前为(10.50±2.59)°,矫治后为(13.1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牙合)平面(POP-FH)矫治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畸形矫治后后(牙合)平面较稳定,前(牙合)平面发生较大变化,主要与上前牙内收,相对伸长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畸形矫治前后双[牙合]平面的变化。方法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19例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畸形患者进行矫治,均拔除了第一双尖牙,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前后平面等的测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牙合]平面(AOP-FH)矫治前为(10.50±2.59)°,矫治后为(13.1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牙合]平面(POP-FH)矫治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畸形矫治后后[牙合]平面较稳定,前[牙合]平面发生较大变化,主要与上前牙内收,相对伸长有关。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构建包含不对称摇椅弓的上颌矫治系统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为探讨不对称摇椅弓作用于牙列的生物力学机理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上颌骨及上牙列等CT扫描数据及托槽弓丝等实体数据,通过运行三维有限元分析等专用软件,建立包含上颌骨、牙列、托槽、不对称摇椅弓等在内的整体上颌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结果 建立了含不对称摇椅弓的上颌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包含160 514个单元和242 878个节点。结论 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具有较高的仿真度和良好的几何相似性,为进一步探讨不对称摇椅弓矫治(牙合)平面偏斜时作用于牙列的力学机理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