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长期动态观察主动电极右室心尖部(RVA)与右室间隔部(RVS)起搏参数,探讨主动电极在右室间隔部的可行性、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脏结构、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的影响。方法将69例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配对分为RVA组和RVS组,分别于术中即刻、术后1d、1个月、12个月测量心室起搏阈值、电极阻抗和R波高度,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测定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脏结构、LVEF、血清NT-proBNP浓度变化及观察心包填塞并发症。结果两组术中即刻电极阻抗较术后1d、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均显著增高(P〈0.05)。随访12个月后,两组间、组内比较起搏阈值、电极阻抗和R波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A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较RVS组显著增大[(45.8±4.6)vs(41.8±3.0)mm,P〈0.05)];RVA组血清NT-proBNP浓度较RVS组显著升高[(578.9±390.8)ng/mlvs(492.2±108.6)mmng/ml,P〈0.05)];RVA组LVEF较RVS组显著降低[(53.6±3.2)%vs(62.3±2.5)%,P〈0.05)]。长期动态观察提示RVA组血清NT-proBNP浓度较RVS组高,且与左室舒张末内径成正相关(r=0.71,P〈0.01),与射血分数成负相关(r=-0.51,P〈0.01)。两组均未发现心包填塞并发症。结论主动电极在RVA和RVS起搏均安全可行,长期动态观察显示RVS起搏在减少心脏重构、改善心功能方面优于RVA起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兔急性心肌梗死后内皮祖细胞和骨髓干细胞联合移植对其心室重塑的干预作用.方法:取60只新西兰大白兔等分为3组:骨髓干细胞与内皮祖细胞联合移植组20只、并心梗后第8天进行移植:对照组20只,仅建立心梗模型和正常对照组20只,于细胞移植4周后分别处死3组动物,测量梗死区局部室壁厚度,并对移植区存活心肌、微血管数定量及移植细胞的鉴定进行免疫组化检查和形态学观察及心功能的测定.结果:联合移植组的心肌血管数明显高于AMI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在与正常组全心重量和左心重量比较中,发现联合移植组和AMI对照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联合移植组低于AMI对照组;AMI对照组的室间隔厚和游离壁厚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联合移植组增厚少,无统计学差异;而在梗死区的厚度上.联合移植组和AMI对照组较前显著增厚,但联合移植组的厚度低于AMI对照组;AMI对照组的EF值低于正常对照组,而联合移植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兔急性心肌梗死后内皮祖细胞和骨髓干细胞联合移植对其心室重塑有明显的干预作用,有助于临床心肌细胞移植的干细胞源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右心房起搏比例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置入双腔起搏器的Ⅲ度AVB患者146例,按术后1年随访时程控仪获取的右心房起搏比例分为≥50%组(A组)66例和<50%组(B组)80例,比较两组术后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电图起搏QRS波时限、心房高频事件及经胸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RAD、LVDd、RVD、LVEF、AMV、ATV及NT-proBNP的差异,以对数NT-proBNP为应变量拟和多元线性模型,探讨NT-proBNP与右心房起搏比例的关系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两组在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电图起搏QRS波时限、心房高频事件及经胸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RAD、RVD、LVDd、LVEF、AMV及AT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LAD与A组比较显著减少[(32.1±4.7)mm vs(36.4±3.5)mm,P<0.05],血清NT-proBNP与A组比较显著减少[(231.5±86.7)pg/ml vs(318.4±67.8)pg/mL,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NT-proBNP的因素为高右心房起搏比例(P<0.01)。结论在Ⅲ度AVB起搏器置入患者中,血清NT-proBNP水平可随右心房起搏比例增多而升高,右心房起搏比例增多对患者的心功能可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伴频发室早高血压病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3月间在我院就诊并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频发室早患者38例,其中21例特发性室早患者作为对照组,17例伴有频发室早高血压病患者列为病例组;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月、6月、12月采用二维心脏超声测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结果:各组术后3月NT-proBNP值分别为:140.4pg/ml及153.1pg/ml,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术后12月与3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术后3月LVEDD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后6月两组LVEDD值分别为:(47.2±3.1)mm、(46.7±2.8)mm,各自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月与6月比较LVEDD进一步缩小,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NT-proBNP及LVEDD各自同期比较差异不明显。结论:伴频发室早高血压病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心脏结构和心功能恢复较好,可尝试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病窦综合征患者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比例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置入双腔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66例,按术后6个月起搏器程控仪获取的心室起搏比例,将心室起搏比例≥50%作为A组36例和心室起搏比例<50%作为B组30例,比较2组术前与术后血清氨基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心脏超声检查各参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脏超声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A组术后NT-proBNP明显升高,B组明显下降(P<0.05),术后A组NT-proBNP高于B组(P<0.05);A组心室起搏比例高于B组[(83.6±3.7)%vs(21.8±6.5)%,P<0.05];NT-proBNP与心室起搏比例呈正相关(r=0.736,P<0.05),与LVEF无相关性(r=-0.11 2,P>0.05)。结论病窦综合征起搏器置入患者中,血清NT-proBNP水平可随心室起搏比例增高而升高,心室起搏比例增高对患者的心功能可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不同房室间期(AVD)起搏对血流动力学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植入双腔起搏器的Ⅲ度AVB患者51例,按不同AVD分为前后4期:A期AVD为心房感知(SAV)90 ms、心室起搏(PAV)120 ms;B期为SAV 120 ms、PAV 150 ms;C期为SAV 150 ms、PAV 180 ms;D期为SAV 180 ms、PAV 210 ms。每期观察2个月,分别比较Ⅲ度AVB患者4期心电图QRS波时限和形态,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心脏超声左房内径(LA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三尖瓣返流等参数。结果Ⅲ度AVB患者行不同AVD起搏时LAD、LVDd、LVDs、IVST、LVPWT及LVEF无变化;而二尖瓣及三尖瓣返流随AVD的延长而依次减少;起搏QRS波时限A期较D期长(149.21±8.10 ms vs 145.27±6.94 ms,P<0.05);NT-proBNP随AVD的延长而减少(中位值分别为365.51,327.54,279.13和270.10 pg/ml)。结论Ⅲ度AVD患者不同AVD起搏对心脏血流动力学会产生影响,短期内对心脏的结构及功能影响不明显,选择起搏间期为SAV180 ms、PAV 210 ms时患者的获益最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性早搏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特发性室性早搏患者37例(对照组);收集同期射血分数<50%,并在我院行射频消融术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39例,术后随访6个月,参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诊断标准,其中34例诊断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PVC-ITCM,病例组),另外5例患者暂不进入研究。对室性早搏负荷、病程的长短、室性早搏形态、室性早搏起源、QRS波时程、治疗情况、性别、24h平均心室率、吸烟史等影响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因素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室性早搏负荷(OR=3.934,P=0.001)、24h平均心室率(OR=2.586,P=0.017)及病程(OR=3.051,P=0.009)是影响PVC-ITCM的重要因素。结论室性早搏负荷及24h平均心室率是影响PVC-ITCM的两个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早不同负荷与心脏结构和心功能的关系.方法:经剔除后入选152例特发性室早患者,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高负荷组(>20%,n=65),中负荷组(10%~20%,n=58),低负荷组(<10%,n=29).采用二维心脏超声分别测绘观察对象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血清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结果:室早负荷与LVEF呈直线负相关(r=-0.61,P< 0.01);与LVESD(r=0.48,P< 0.01)、LVEDD(r=0.67,P< 0.01)、NT-proBNP(r=0.41,P< 0.05)呈正相关.结论:随着室早负荷增大,左室呈现扩大趋势,心功能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与心尖部(RVA)起搏对起搏依赖性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3例植入双腔起搏器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按心室电极固定部位不同分为RVA起搏(RVA组)32例及RVS起搏(RVS组)31例。观察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心电图QRS波宽度和形态;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术前两组QRS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随访检测QRS间期,两组都有所增加,但RVA组起搏心电图Ⅱ导联QRS间期显著长于RVS组[(0.18±0.03)vs(0.14±0.01)s,P<0.05];术前两组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随访检测NT-proBNP水平,两组都有所增加,但RVA组较RVS组升高更显著[(286.8±5.2)vs(212.1±6.6)pg/mL,P<0.05];LVEF术前及术后无明显变化。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712,P<0.05),与QRS波呈正相关(r=0.634,P<0.05)。结论:RVA起搏扰乱了双心室电同步,可能恶化了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与RVA起搏比较,RVS起搏有利于保持心肌电活动和机械收缩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