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我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筛查中引进核酸扩增技术(NAT)的必要性,了解献血者血清学病毒标志物检测阴性、NAT检测阳性的感染状况。方法应用Roche PCR、PCR-微流芯片、实时荧光PCR方法对深圳市131 174人(次)血清学检测病毒标志物阴性的献血者进行HBV DNA、HCV RNA和HIV-1 RNA检测,对NAT阳性献血者追踪检测并做定量分析。结果HBV DNA阳性22例,阳性率为1/5 962,其中15例为抗-HBc阳性,阳性率为1/8 745;HCV RNA阳性1例,阳性率1/131 174;HIV-1 RNA未检出阳性。对14名HBV DNA阳性者的追踪发现,8人发生了血清转换现象。结论采用高灵敏度的NAT筛查献血者血液中的HBV和HCV,有助于提高输血及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HBsAg阴性和阳性献血者血样HBV DNA存在的确认并分析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S区变异特征。方法使用EIA/NAT方法筛查深圳地区19 397份无偿献血者血样,把109例乙肝不合格样品分成3类(HBs Ag+/NAT+、HBs Ag+/NAT-、HBs Ag-/NAT+),通过跟踪检测,确认为OBI毒株10例、HBV窗口期感染期3例和5例缺失追踪的HBs Ag-/HBV DNA+样品,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测定HBV病毒载量,应用NestedPCR技术扩增S基因片段并测定序列,与B/C基因型HBs Ag+/HBV DNA+阳性野毒株序列比对。结果深圳市无偿献血者经乙肝表面抗原胶体金快速试纸筛查后的HBs Ag阳性检出率为0.34%(66/19 397);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流行率范围为1∶1 939-1∶1 293,HBV窗口期感染流行率范围为1∶6 465-1∶2 424;10例OBI样品其病毒载量介于不能定量至112.0 IU/m L(中位数98.5 IU/m L)。10例OBI样本在S蛋白区(nt215-710)出现随机变异,OBI样品S区氨基酸置换率显著高于野毒株(P0.000 1),有4、2、3个OBI样品分别在CTL表位21-29、86-96、172-180出现L21S(2)、K/R24E(1)、I25M(1)、L88P(2)、S172F/L(2)、V178T(1)变异;OBI非CTL表位免疫区的氨基酸置换率亦显著高于野毒株(P0.05);其中1个OBI样品在nt636发生缺失变异。结论深圳献血者OBI流行率有增高趋势,OBI发生机制与乙型肝炎病毒的S蛋白区变异,特别是免疫活性区的变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深圳市血液中心参与全国范围室间质评结果,了解不同室间质评项目与试剂、检测方法的关联性,便于在工作中查找存在的问题,提高检测质量。方法对澳大利亚国立血清学参比实验室(NRL)2013年第3次血清学酶联免疫检测(酶免)与核酸检测室间质评回报结果,及卫生部临检中心2013年全年血清学酶免检测室间质控评价进行汇总统计,分析与比较各检测项目试剂使用情况、各类试剂检测符合率及假阳或假阴性率。结果在NRL HBs Ag、抗-HCV、抗-HIV、抗-TP血清学检测室间质评中,包括电化学发光技术在内的A公司试剂为使用最多的国外试剂,W公司试剂为使用最多的国产试剂;W公司试剂检测HBs Ag的符合率稍高于A公司,抗-HCV检测试剂符合率最好的为O公司和W公司,其次为A公司;而在抗-HIV方面,使用量最大的是B公司和A公司,但符合率却较低。在核酸检测方面,R公司试剂的假阳或假阴性率均高于N公司试剂。在卫生部2013年第3次室间质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实验室对HBs Ag、抗-HCV、抗-HIV、抗-TP(特异性抗体)等项目的检测选用了X公司和W公司生产的试剂。回顾性分析检测全年HBs Ag、抗-HCV、抗-HIV的数据,抗-HIV的检测假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项目。结论通过本次全国室间质评回报结果分析,获得参评单位总体检测情况的重要数据,为提高检验质量及血液安全提供数据基础,室间质评值得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深圳地区无偿献血者HIV的感染情况并评估经EIASA筛查抗-HIV后经血传播感染HIV的残余风险。方法采用2种抗-HIV ELISA试剂对每份献血者标本进行初复检,2种结果均无反应性判合格,任何1种试剂有反应性标为可疑待定。待定标本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检测中心实验室进行免疫印迹法(WB)确证。最后用风险评估数学模型法进行输血传播HIV危险度的研究。结果 2008年1月~2011年12月共检测无偿献血者标本251 592人份,确认阳性63份,现患率0.025 0%。在新无偿献血者中现艾滋病患率为0.053 4%(61/114 223),重复无偿献血者中为0.001 5%(2/137 369)。经评估抗-HIV筛选后的阴性血传播HIV的危险度为1/45 872。结论在无偿献血者血液中虽未存在使受血者发生HIV感染的情况,但仍存在传播HIV的残余风险,需进一步采取更为有效地措施,提高血液质量,减少残余风险。  相似文献   
5.
恶性疟原虫红内期SSUrRNA编码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克隆恶性疟原虫海南株红内期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SSUrRNA编码基因(SSUrDNA)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根据献报道恶性疟原虫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海南恶性疟患血样核酸提取物中扩增出恶性疟原虫SSUrDNA目的基因片段,纯化后与PUC19m-T质粒载体连接构建重组子,并导入大肠杆茵JM109;阳性克隆经双酶切鉴定后,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序列,并采用ExPASy Proteomicstools软件分析。结果 恶性疟原虫SSUrDNA扩增片段大小约为431bp;阳性克隆重组质粒作双酶切及PCR扩增均得到预期大小的基因片段;测定的SSUrDNA插入片段核酸序列与巴西恶性疟原虫IMTM/7G8相同基因序列对比。未发现碱基的插入或缺失去,同源性为99.3%;第353位碱基由C取代了G,第371位碱基由T取代了C,其余序列相同。结论 成功克隆了恶性疟原虫海南株红内期SSUrDNA基因片段,该序列在不同恶性疟原虫虫株间相对保守。  相似文献   
6.
深圳地区献血人群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劲峰  李活  蔡红  陈钢 《中国热带医学》2005,5(3):599-600,638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献血人群中弓形虫感染和分布情况。为医疗安全用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法(ELISA)检测标本血清中弓形虫的IgG、IgM,初筛检测阳性,复查仍为阳性,判断为阳性。结果对随机抽取的680例无偿献血者进行检测,检出IgG阳性为49例,IgG阳性率为7.21%;IgM阳性2例,IgM阳性率为0.29%。其中18~30岁、31.40岁、41.55岁IgG阳性率分剐为5.91%、7.04%和9.26%;在校大学生、外来打工人员、家庭妇女、公务员及企业职员阳性率分别为6.57%、6.98%、11.2%和6.12%;男性、女性IgG阳性率分别为7.6%、6.62%o结论献血者人群中弓形虫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高的趋势;家庭妇女组的阳性率高于其他3组人群;男女人群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对于感染弓形虫的献血者存在潜在的输血传播该病的可能性应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深圳市无偿捐血者近年来梅毒感染状况,控制梅毒经血液传播,降低输血风险,为捐血者的招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捐血者进行梅毒抗体筛查,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确认。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保障安全输血的有效措施。结果 2006~2008年深圳市筛查无偿捐血者共156 652例,经TPPA确证梅毒抗体阳性626例,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40%。2006年、2007年、2008年阳性率分别为0.43%、0.40%、0.38%,呈逐年下降趋势,在年龄、职业、学历和捐血次数分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梅毒抗体阳性率在深圳市捐血人群中呈逐年下降趋势,年龄、职业、学历、捐血次数与梅毒抗体阳性率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套快速、高效的Rh-D阴性血型鉴定方法,用于血站系统大批量Rh-D定型实验,以便达到快速、准确、高效检测的目的。方法采用全自动样品处理仪完成对待检红细胞的稀释、分配及加入抗-D试剂的全过程。采用酶标仪在620nm波长条件下进行批量比色判读结果。结果利用酶标仪快速检测,在血球稀释浓度为1:8、Rh检测试剂稀释度为1:16时,对13800份标本进行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酶标仪快速检测Rh-D阴性血型的方法操作简单、快捷,精确性、重复性较好,对于减少血站系统检验人员工作强度、提高工作质量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testing,NAT)用于血液乙型肝炎筛查的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和应用。方法通过平行测定厂家提供的质控品20份,用即刻法分析其的循环数(x-±2s)和变异系数(CV,%);以质控品循环数在-x±2s范围内为质量控制标准,在同等条件下,检测180份同一批号质控品的循环数,并进行分析。结果实验期间共用3批试剂,更换试剂批号重新即刻法质控。质控品的x-±2s和CV分别为32.1±1.9,5.92%;31.8±2.8,8.8%;31.7±2.6,8.2%。在此质控标准下,检测同一批号质控品180份,177次检测结果在控,3次检测结果失控。室间质评结果与靶值完全一致。结论用定值的质控品控制实验室的乙型肝炎病毒NAT检测结果,可以排除因人员更换等实验条件的差异所导致的误差,使实验室间乙型肝炎病毒NAT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正>自1998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来,我国无偿献血事业有了长足发展。随后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管理规范》《血站技术操作规程》《成分血及全血质量标准》等一系列法规性文件、国家行业标准。越来越多省、市结合自身情况出台了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地方性法规,积极发展无偿献血。同时各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