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本文报道50例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DTICH).对其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男32例,女18例;年龄13~73岁,平均41.96岁.车祸、坠落伤、平地摔伤是主要致伤原因.着力部位包括枕部、枕顶部、颞部、额部等.  相似文献   
3.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伴创伤性休克5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自2004年至2009年共收治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伴创伤性休克的病人50例,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性脑出血起病急剧、进展快,部分患者发病后很快出现意识障碍、脑疝等,严重地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通过对我院2004~2009年收治的56例危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手术及围术期治疗进行总结,表明经过积极治疗,仍可使部分危重患者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康复组配合系统的康复训练。治疗前后两组均采用Fugl-meyer(FMA)评定运动功能恢复;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化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2周时,两组FMA评定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康复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时,康复组FMA评分与2周时比较继续上升(P<0.05),对照组则上升不明显。治疗4周时BI优良率比较,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 49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按是否接受ICP监测分为监测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比较两组预后,并对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出血率进行对比.结果 监测组和对照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1/25)比12.5%(3/24)](P>0.05);术后6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监测组重型2例,对照组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监测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优良率高于对照组[41.7%(10/24)比14.3%(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穿刺隧道无一例出血,术后再出血2例(8.0%,2/25),肺部感染6例(24.0%,6/25),对照组再出血8例(33.3%,8/24),肺部感染13例(54.2%,13/24),两组再出血率及肺部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肾功能不全1例(4.0%,1/25),对照组6例(25.0%,6/24),两组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与对照组出现颅内感染分别为1例(4.0%,1/25)和2例(8.3%,2/24),两组颅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P监测能有效改善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出血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7岁。勾刀刺伤右额,一过性"喷血",压迫后血止,清创缝合一周拆线时伤囗已愈合,第11天见圆形肿块约20mm直径,有搏动,第30天肿块已变硬,彩超见右颞浅动脉额支前方12.4mm×5.1mm混合回声区,边界尚清,内部回声不均,脉冲多普勒显示动脉频谱,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见红蓝相间彩色血流信号见图1,手术见肿块位于额颞浅筋膜间隙,与颞浅动脉额支相通,病理见肿块中央是无结构的凝血块形成的栓子,肿块周边由外、中、內三层的血管壁组织组成见图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颅脑外伤合并肺挫伤进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2005—01月/2012—12月收治的80例颅脑外伤合并肺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7例进展至ARDS的患者作为ARDS组,53例未进展至ARDS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临床资料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因素筛选出后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ARDS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2.2%vs.3.8%,χ2=4.871,P=0.02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0.107,OR=1.113)、损伤严重度记分法(injuryseverityscore,ISS)评分(β=1.352,OR=3.865)、APACHEⅡ评分(β=1.254,OR=3.504)、胃食管反流(β=1.145,OR=3.142)、脓毒症(β=1.017,OR=2.765)、DIC(β=3.505,OR=33.281)是颅脑外伤合并肺挫伤进展至ARDS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高龄、创伤程度严重的颅脑外伤合并肺挫伤患者应尽早进行积极的治疗措施,在治疗过程中要预防胃食管反流、脓毒症、DIC的发生,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9.
腹内疝在临床上少见,早期不易确诊,常因病人出现肠管绞窄症状后剖腹探查才能发现。如果处理不当或不及时会危及病人的生命。我科自1995~2 0 0 3年共收2 0例腹内疝病人,均经手术证实,现就其诊断和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 0例,男16例,女4例,最小5岁,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易误诊为脑肿瘤,脑血管疾病或神经性头痛等,能及时诊断治疗,效果满意。我院自1997年9月~2 0 0 4年2月,共收治慢性硬脑膜下血肿2 1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 1例,男19例,女3例。年龄6 0~84岁,平均72岁。其中大于70岁12例。病程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