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素涂层体外循环管道抗凝血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测3种离子键肝素涂层体外循环管道的抗凝血性能和稳定性。方法 用PT和APTT对不同浓度肝素—氯烃基二甲基代苯甲胺(HBC)复合物涂层体外循环管道的凝血性能进行评测,同时测试体外转流对3种肝素涂层管道抗凝血性能的影响。结果 3种肝素涂层方法均能够将肝素分子结合于材料表面并具有抗凝活性,其中HBC复合物和肝素—聚乙烯亚胺复合物处理的体外循环管道经体外转流96h后仍具有较佳的抗凝血活性。结论 离子键肝素涂层因结合物质不同其稳定性也不同;HBC复合物和肝素—聚乙烯亚胺复合物处理的体外循环管道肝素分子结合较牢固,能够满足临床短期使用需要。  相似文献   
2.
杨春  杨剑  易定华  罗鹏  曹瑞军  周华 《心脏杂志》2010,22(5):670-672
目的: 探讨聚乙烯亚胺(PEI)的浓度、平均相对分子量对涂层肝素的影响,筛选出合适的各种底物的浓度及反应条件,优化涂层工艺。方法: 将PEI的平均相对分子量(3 000、10 000、20 000)和质量浓度(1 g/dl、2 g/dl、5 g/dl)交叉组合分为9个组,制成PEI-戊二醛-肝素涂层体外循环管道。利用红外光谱对结合肝素的表征定性,用甲苯胺蓝分光光度法测量肝素的结合含量。结果: 通过PEI-戊二醛-肝素涂层体外循环管道肝素的结合量,受PEI的分子量及浓度的影响,最适质量浓度及平均相对分子量分别为2 g/dl和20 000。结论: 各组肝素涂层材料肝素的浓度随PEI平均相对分子量的递增而增加,在一定范围内,PEI的浓度与肝素的含量呈正相关,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肝素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高碘酸钠-氧化低分子肝素-抗凝血酶共价复合物(SPLMWATH)涂层体外循环医用聚氯乙烯(PVC)管道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利用蛋白非酶糖基化反应合成SPLMWATH,应用聚乙烯亚胺-戊二醛结合技术分别制备SPLMWATH涂层、肝素涂层和低分子肝素涂层PVC管道。将PVC管道分为四组:A组(无涂层)、B组(肝素涂层)、C组(低分子肝素涂层)和D组(SPLMWATH涂层)。人抗凝全血用Chandlar loop模型体外模拟转流4h后,分别测定各组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血浆白介素(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浓度,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管道的内表面情况。结果各组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均较基线值有所下降,其中D组下降程度最小,与B组和C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B组和C组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血浆IL-8和MCP-1的浓度均较基线值有所升高,其中D组升高程度最小,与B组和C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和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B组、C组和D组与A组比较均减少了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粘附,其中D组管道的表面情况明显优于B组和C组,C组略优于B组。结论①涂层处理过的PVC管道减少了血液相关成分的激活和消耗;②SPLMWATH涂层PVC管道具有较肝素涂层和低分子肝素涂层管道更佳的生物相容性,减轻了血液与PVC管道表面接触所引起的炎性介质生成、释放和凝血系统激活。  相似文献   
4.
MTT法评价肝素涂层医用聚氯乙稀的细胞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测 3种肝素涂层医用聚氯乙稀材料的细胞毒性。方法 采用肝素氯烃基二甲基代苯甲胺复合物(HBC)、肝素苯扎溴胺复合物 (HBB)和肝素聚乙烯亚胺复合物 (HPEI) 3种方法对医用聚氯乙稀材料进行肝素涂层 ;根据国家标准提取各种材料的浸提液 ;通过体外细胞培养 ,四唑盐 (MTT)比色法评价各种涂层材料的细胞毒性。结果 HBC和HBB方法涂层的医用聚氯乙稀材料具有较低的光吸收 (OD)值 ,而HPEI方法涂层的医用聚氯乙稀材料OD值高于其它 2组 (P <0 .0 1) ,并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结论 HBC和HBB 2种方法涂层的医用聚氯乙稀材料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 ,而HPEI方法处理的聚氯乙稀材料细胞相容性好 ,具有进一步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内皮素(ET)、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在感染性腹泻患儿的检测意义。方法 以60例夏秋季感染性腹泻患儿为对象,以同期6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两组ET、D-D、Fbg水平,分析其与患儿病情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ET、D-D、Fb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比较无差异(P> 0.05)。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ET、D-D、Fbg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轻型组ET、D-D、Fbg水平低于中型组、重型组(P<0.05);中型组ET、D-D、Fbg水平低于重型组(P<0.05)。三组a PTT、PT、TT水平比较无差异(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感染性腹泻患儿ET水平与D-D、Fbg呈正相关(P<0.05);D-D与Fbg呈正相关(P<0.05)。结论 感染性腹泻患儿ET、D-D、Fbg水平升高,并且随病情加重,上述指标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6.
肝素涂层医用聚氯乙烯的细胞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肝素—氯烃基二甲基代苯甲胺复合物(A组)、肝素—苯扎溴胺复合物(B组)和肝素—聚乙烯亚胺复合物对医用聚氯乙烯体外循环管道进行了肝素涂层,同时采用材料直接接触细胞培养法和四唑盐(MTT)比色试验评价各种涂层材料的细胞毒性。结果显示A、B组材料直接接触L-929细胞后24h即引起细胞大量死亡,而C组材料直接接触后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MTT比色试验也表明A、B两种涂层材料具有较低的OD值。A、B两种涂层材料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而C方法处理的聚氯乙烯材料不引起细胞死亡,具有进一步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栀子水提物的HPLC-ESI-MSn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青  曹瑞军  赵欣  赵新锋  刘爱芳  郑晓晖 《中成药》2007,29(11):1651-1654
目的:建立栀子水提物中栀子苷和绿原酸两种成分的分析方法,全面分析水提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加热回流法获得栀子的水溶性总提物,外标法测定水提物中栀子苷和绿原酸的含量,通过离子阱多级质谱法(ESI/MSn)全面分析水提物的化学成分。结果:测得水提物中栀子苷和绿原酸的含量分别为2.52%和0.08%,试验共对13种化合物进行了结构分析,其中2种尚未见报道。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可作为栀子的准确定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肝素涂层体外循环管道肝素的稳定性。方法:测定肝素图层体外循环管道模拟体外循环法与浸泡法在不同时点的肝素脱落率。结果:在128h内,两组肝素结合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肝素分子脱落现象,肝素脱落率随时间增大,在一定时间内浸泡法结合的肝素表面的肝素最大脱落率为85%,而体外循环法结合表面的肝素脱落率为92%。体外循环组涂层表面中肝素的脱落率与浸泡组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短期内肝素结合体外循环管道比较牢固,满足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聚乙烯亚胺-肝素结合处理的聚氯乙烯(PVC)材料的肝素释放速率。方法应用聚乙烯亚胺-肝素结合方法,对医用聚氯乙烯材料进行肝素结合处理,同时通过甲苯胺蓝分光光度法评测肝素的释放速率。结果应用聚乙烯亚胺-肝素结合方法所处理的聚氯乙烯材料表面肝素含量为400~700μg/cm2,于生理盐水中浸泡700 h后,聚乙烯亚胺-肝素涂层的PVC表面的肝素脱落率为0.89%。结论聚乙烯亚胺-肝素结合方法涂层的稳定性良好,几乎没有肝素游离脱落,可满足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肝素涂层体外循环管道的制备及生物学性能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离子键方式将肝素分子结合于体外循环医用聚氯乙烯管道中 ,进行了体外转流抗凝血性能测定和细胞毒性、肌肉植入等生物学性能评价 ,结果显示肝素分子结合于聚氯乙烯材料表面 ,同时筛选出具有抗凝血活性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聚乙烯亚胺 肝素涂层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