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198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数字信号平均法对8例正常人(包括非心血管疾病的内科病人)和21例冠心病及病毒性心肌炎病人进行迟电位检测,11例(冠心病8例,心肌炎3例)检测到迟电位.其中临床有频发室性早搏、室早呈双联或三联律、成对室早者10例,VT发作史3例,1例VF发作猝死.空间叠加法记录的迟电位平均在QRS波结束后46毫秒出现,宽度24.5毫秒,振幅5.75μV.本法操作简便,可逐搏记录迟电位,不受心律失常干扰,又可同时采用时间叠加法进行检测对照,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尿崩症一般采用各种剂型的垂体后叶素进行替代疗法。但某些病人用鼻部吸入法可引起鼻粘膜萎缩,有些人因过敏反应而发生支气管痉挛,其他用肌注途径给药者则需每天打针,而且常常因药物没有充分混和导致控制不佳。1959年首次报导口服氯噻嗪治疗尿崩症,以后报导氯磺丙脲有类似效果,但有低血糖、胃肠道障碍和过敏反应等许多副作用。1967年首次报导安妥明(Clofibrate)对原发性尿崩症的抗利尿作用,以后为其他作者所证实。 1973年Yusoof报告1例35岁原发性尿崩症患者,从小有烦渴、多尿的病史,对肌注垂体后叶素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